說真的, 我馬鞍袋的肌樂常在山路上借公路車友使用, 因為抽車抽到抽筋, 因為年紀有了, 不是每個人都有年輕人肌肉的爆發力及持續力, 輸人不輸陣硬拚, 結果是抽筋...,
29吋登山車順風42k追不上a咖公路車的50k, 但是雖敗猶榮(因為後面bc咖追不上來啊), 個人最討厭的就是參加挑戰行程又碰到輪車的公路車集團擋路, 自我挑戰活動要靠自己, 在別人的掩護下跑完又有何意義, 瘋系列-法國人力騎乘協會總會對此有嚴格規範, 領騎破風輪車皆是不允許的, 因為違反自我挑戰的宗旨, 10/13參加西濱ns 200k, 亂象如下: 有電動單車領騎破風, 有集團領騎指揮闖紅燈, 有男友騎公路車,而女友騎機車當補給車穿梭車陣無視其他參賽者安全的....., 29吋登山車在台灣上市是最近3年的事, 數量尚少, 由於26吋登山車性能的限制, 導致很多人以為長途騎公路車較有利的認知下, 改騎公路車(200k觀察約9成), 事實證明, 徒增危險,受傷及爆胎的全部是公路車, 看到集團摔的七葷八素, 救護車來回奔馳的景象, 其實新手是可有別的選擇, 因為完賽的三要素:天時,地利,人和, 公路車掌天時(天生輕速度快), 而29吋登山車卻握有地利(油壓碟剎操控佳,避震器撫平道路坑洞人孔蓋, 防刺胎不易爆胎,)及人和( 除非是carbon公路車, 路感柔靭, 否則29吋登山車騎姿較舒適, 易騎乘, 軸距長平穩安全) , 所以當29吋登山車速度上來時,也握有8成天時了 , 真的, 新手跑長途應該是29吋登山車較有利, ...如果你預算只有2萬多的話
isohera wrote:
公路車也可以這樣子搞...(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