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痛苦的熊空爬坡,終於了解自己沒有力


說真的, 我馬鞍袋的肌樂常在山路上借公路車友使用, 因為抽車抽到抽筋, 因為年紀有了, 不是每個人都有年輕人肌肉的爆發力及持續力, 輸人不輸陣硬拚, 結果是抽筋...,

29吋登山車順風42k追不上a咖公路車的50k, 但是雖敗猶榮(因為後面bc咖追不上來啊), 個人最討厭的就是參加挑戰行程又碰到輪車的公路車集團擋路, 自我挑戰活動要靠自己, 在別人的掩護下跑完又有何意義, 瘋系列-法國人力騎乘協會總會對此有嚴格規範, 領騎破風輪車皆是不允許的, 因為違反自我挑戰的宗旨, 10/13參加西濱ns 200k, 亂象如下: 有電動單車領騎破風, 有集團領騎指揮闖紅燈, 有男友騎公路車,而女友騎機車當補給車穿梭車陣無視其他參賽者安全的....., 29吋登山車在台灣上市是最近3年的事, 數量尚少, 由於26吋登山車性能的限制, 導致很多人以為長途騎公路車較有利的認知下, 改騎公路車(200k觀察約9成), 事實證明, 徒增危險,受傷及爆胎的全部是公路車, 看到集團摔的七葷八素, 救護車來回奔馳的景象, 其實新手是可有別的選擇, 因為完賽的三要素:天時,地利,人和, 公路車掌天時(天生輕速度快), 而29吋登山車卻握有地利(油壓碟剎操控佳,避震器撫平道路坑洞人孔蓋, 防刺胎不易爆胎,)及人和( 除非是carbon公路車, 路感柔靭, 否則29吋登山車騎姿較舒適, 易騎乘, 軸距長平穩安全) , 所以當29吋登山車速度上來時,也握有8成天時了 , 真的, 新手跑長途應該是29吋登山車較有利, ...如果你預算只有2萬多的話
isohera wrote:
公路車也可以這樣子搞...(恕刪)

去年7月國內越野賽被騎29吋登山車的歪果車友巴假的, 26吋登山車的時代幾乎已結束, 今後是29吋的天下, 29吋原流行美國, 近6年在歐洲大行其道(如"年"有錯請大家糾正), 近3年台灣開始銷售, 不要再相信車行老闆洗腦什麼洋人體格較適合東方人體格不適合的瘋話, 只要身高有170公分, 放膽敗下去騎就對了, 騎了保證你xxx還好沒被老闆洗腦又買26吋, 不然又錯啦....
【麵包超人】 wrote:
敝人曾在省道台14線...(恕刪)
請問各位大大.車友稱(熊空)是指哪個路段.哪裡到哪裡.謝謝告知.
小弟看網上資料, "熊空"的斜坡跟香港的太平山很相像.
只是長七公里爬升約四佰米海拔, 只要努力訓練, 任何人都可以輕鬆上得去的.
kelvenhuang wrote:
今天安排好去騎家附近的熊空
之前騎重機時常跑北宜
110縣道不知走過多少次
沒想到黑豬肉香腸旁的北109上去竟然有個名叫熊空的地方
所以就想說騎著公路車試試

今天終於讓我體會到什麼叫做變態的爬坡


kelvenhuang大大不用換登山車啦!
多騎幾次,適應了,就可一次攻頂啦!
而五分山也並非遙不可及(還是騎公路車的話)
以4+2或2鐵方式,從十分開始騎,可以從容應對,好好欣賞美景。
板橋大炳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車騎,該讓就讓、該慢就慢、該停就停。
根據01的傳統~
我覺得~你換一支一級車架後
爬上熊空~就會覺得像騎機車一樣輕快了~~~
在加換一級輪組後
爬上熊空~就會覺得像開車一樣輕快了~~~
......
.........
................
......................
傑克8960 wrote:
根據01的傳統~...(恕刪)

那換一雙腳不就跟開跑車一樣快。
熊空有硬度,難度還好。
7~8km不衝慢慢來,看看山,有吸二口新鮮空氣
自然你就上山了。
ericsss0203 wrote:
您內行!!!水泥最恐...(恕刪)


其實柏油路也有很恐怖的....

下圖是靈鷲山.....


新店有二條很有名的柏油路陡坡...

第一名 螞蟻路,
附近一條橫坪道路 也是讓人爆心跳接近定竿....

每次騎都很好奇壓路機怎麼開上去的....

yuettoi wrote:
只是長七公里爬升約四佰米海拔 "...(恕刪)


你的網路資料錯很大,

而且延路的指示牌也很唬人差了一公里吧

印象中前7K大約是4~6%沒有平路,後面的3K有小小一段可以滑一下其它是6~9%

應該不是海拔400M那種屁股扭兩下就輕鬆會到的地方
挖係~大歐~啦 https://www.facebook.com/joeou2012

天地客 wrote:
請問熊空這條路線一般...(恕刪)

小弟不才 前天才剛騎過熊空
如果從皇后鎮出發到熊空農場大約11公里
這段路我已經騎了四年 最多一星期騎兩趟 現在大概一個月兩三次吧..
騎最快時大約60分鐘左右 現在已經沒那種體能了
昨天騎九十分鐘 還被兩個人刷卡過去 估計應該有50分鐘內的實力
熊空的精華應該是在皇后鎮出發約四公里後左手邊有小溪跟小橋開始的8-10度的斜坡一直到紅瓦屋
但紅瓦屋開始才真正是熊空最硬斗的時候 有幾處13度以上的爆缸斜坡 可以休息喘息的地方沒有幾處
沿路看起來都是短短的上坡但實際上如果把這條彎彎曲曲的路拉成直線你會發現根本是不斷上升的斜坡...
雖然每次騎都是不落地 但漸漸的愈騎愈慢 這樣的路線我不懂為何不放輕鬆慢慢的騎欣賞一下沿途的景色呢
如果版主想不落地 我的建議試看看五公里這種龜速吧..雖然慢但是騎的輕鬆沒負擔 上去再喝個熊空農場他們自己種的茶坐在觀景台上看看風景.....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