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你的頭碗墊圈有多少?


ASRUADA wrote:
請教,手掌多小適合小...(恕刪)


手掌多大適合小彎把下圖是答案:


手掌是Palm,手指是Finger,我好像只說手掌大小吧

我只知道我這種手套買第二小尺寸還有煞把Reach要調到最小的人要買小彎把,其它把手握過簡直是折磨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那麼要是這樣叻呢?
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想請教一個問題,前叉束管是鋁的,目前是沒有墊圈龍頭降到底 ,上蓋及龍頭之間也沒墊圈 ,也就前叉都鋸掉了 ,剛開始沒感覺使用約2000k後遇到一個問題 ,就是要起步及準備停車時頭碗會有間係<感覺會鬆動>,已經逼很緊了<先逼上蓋再鎖龍頭>,去車行墊一片還是有間係再+墊一片才搞定一共墊了兩片墊片在龍頭下<單片約1mm> ,可是問題來了, 回家才發現龍頭最上緣比前叉最上緣高2mm , 怕龍頭上方2mm沒有受力點, 改為將龍頭降到底<龍頭最上緣與前叉最上緣切齊>龍頭上方墊一片5mm墊圈,可是上方一片5mm墊圈等於只靠上蓋逼緊<沒前叉可以套>
總結哪個較安全 1 龍頭下墊兩片墊片? <但龍頭最上緣比前叉最上緣高2mm怕受力問題>
2 切齊上緣,龍頭降到底上方墊一片5mm墊圈?<但5mm墊圈等於沒前叉可以套只靠上蓋逼緊 [ 茶]希望好心車友可以解惑,感謝
ps 我知道最好的方式可能是換一支前叉但是最好不要除非真的很不安全

小弟認為~~~FSA、GIANT等型.....DROP較小~~~彎曲幅度也較小的...的小彎把...

會讓不少台灣騎車覺得合用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台灣人的手長比例~比歐美人士要來的短的關係

手沒那麼長....使用DROP較大的手把的時候...要握下把....軀幹和髖關節的彎曲程度自然就要越大

核心肌群沒那麼強....甚至是有肚子的人...自然會很不舒服



而且這類型的手把~~~因為裝上變把之後.....煞變把和手把之間的距離會較近.....

自然受到手小的騎士的歡迎....因為握下把剎車的時候....可以輕鬆的將第一指節完全的扣在煞把上

但是對於手掌極大的騎士來說....就反而變成不好用了...

hirosue1018 wrote:
小弟認為~~~FSA...(恕刪)


也不用講手很大啦,我這種一般Size就覺得小彎把的弧度跟空間都太小了...

覺得Italia Shallow跟Anatomic把型還是好用。
阿說好的鋸車架咧?(by 大仙)

PHIL K wrote:
總結哪個較安全 1 龍頭下墊兩片墊片? <但龍頭最上緣比前叉最上緣高2mm怕受力問題>

2 切齊上緣,龍頭降到底上方墊一片5mm墊圈?<但5mm墊圈等於沒前叉可以套只靠上蓋逼緊 [ 茶]希望好心車友可以解惑,感謝


兩樣都不太好,硬要說的話感覺2比1好一點。

奉勸大家,前叉千萬不要裁到底 . .
www.cycliving.com
hirosue1018 wrote:
小弟認為~~~FSA、GIANT等型.....DROP較小~~~彎曲幅度也較小的...的小彎把...

會讓不少台灣騎車覺得合用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台灣人的手長比例~比歐美人士要來的短的關係

手沒那麼長....使用DROP較大的手把的時候...要握下把....軀幹和髖關節的彎曲程度自然就要越大

核心肌群沒那麼強....甚至是有肚子的人...自然會很不舒服


坐墊到彎鈀的Reach跟上半身還有前臂長比較有關係,所有的Fit系統都強調上半身的座艙空間由軀幹長度以及前臂尺寸來設定,這位施主請弄清楚。

坐墊至彎把握把處的Drop才是真正必須依照車子主人的體能以及上臂長狀況來調整的,彎把這個部分本來就可以靠龍頭角度來補正。


hirosue1018 wrote:
而且這類型的手把~~~因為裝上變把之後.....煞變把和手把之間的距離會較近.....

自然受到手小的騎士的歡迎....因為握下把剎車的時候....可以輕鬆的將第一指節完全的扣在煞把上

但是對於手掌極大的騎士來說....就反而變成不好用了...


小彎把這種東西本來就不是人人適用,手套買S/XS這種小尺寸的人才有意義,因為手掌本來就太小;握下把煞車可以讓手指輕鬆放在煞把完全由手指長度控制,手指長與手掌大小無絕對關係,也有很骨感的人手掌很大但手指肥肥短短的;反過來也很容易碰到體態豐滿但是手掌小(但是肥而且肉多)而手指長的。

以我為例,手套要戴S,彎把設定Zero100小彎把,7900煞變把的Reach調整已經鎖到底了才覺得比較合適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SADDLE-HANDLEBAR或是所謂的OVERALL REACH的設定...我知道是和哪些有關係囉

不過我前文所想討論的跟這個沒有關係耶^^


我所想討論的DROP指的是手把上下把的DROP....並不是SADDLE-HANDLEBAR DROP...




因為我認識的有一些騎士....他們可以適應設定坐墊上把的落差....但是卻無法適應坐墊和下把的落差...

如果放大一點來說....我想說的是....

在手把的選用上...RPO/競賽的....和運動/休息的...應當不會一樣


有些並不是練的那麼勤或是有方法的騎士...真的會比較偏好上下把DROP較小的手把...

因為他們可以比較輕鬆的握下把.....

所以我並不是想要說所謂的小彎把適合每個人...

只是想說這種手把目前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或許是因為這種手把DROP小...

而且因為他彎曲的弧度...在抓下把的時候...可以抓得比較上面一點...握下把時會比較輕鬆

而對一般的運動/休閒類型的車友來說..比例上手較長的人...使用DROP較大的手把...當然也就沒麼吃力


至於RPO或是競賽的車友....考量的點當然就會不一樣....抓下把落差夠不夠...

好不好抽車....手把的REACH..把型等等(我不PRO....所以我不真正知道)


所以回過頭來....我也不讚同...所謂的小彎把...適合每個人

只是目前小彎把大行其道...或是成車直接搭配小彎把...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hirosue1018 wrote:
SADDLE-HAN...(恕刪)


我的想法跟你比較相近.....
以前一直以為compact轉換把位會比較方便

不過Arbicool 前輩說得也很有道理..
我的手很大,有機會的話會依他的建議試試傳統式的彎把


土城加藤鷹
小弟也沒有很懂....

不過之前肚子沒肉的時候...墊圈都不墊....抓下把抽車好抽很多...上把也是..

所以DROP大的....或是下把整個是平的....的的確確有她的好處在...

我的ADV SL計時車....抽車也比用小彎把的TCR好抽車XD.....

小彎把真的是不是適合每個人....

不過其實我也是在想...像FSA這類型的小彎把..會讓大手的人覺得不好抓

原因是在?REACH太小?DROP太小?或是把型的問題?....像我PO的DDA那張圖片的RHM那種形狀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