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TCR SL2 ,3 原廠附的fizik arione 坐墊卡蛋 ,要換那個坐墊好呢?

ddar白馬 wrote:
現在還有人用"坐墊鼻翼前端",作為推算"坐墊SETBACK"的依據。
坐墊百百種,每個坐墊的長度都不一定相同,座骨的甜蜜點也不會相同。
然後看照片抓SETBACK,隔空抓藥這樣也行?
我相信車友都是好心,沒有惡意。
但是光用"坐墊鼻翼前端",作為推算"坐墊SETBACK"的依據.....
這樣真的不是辦法。
那您覺得要以哪裡為基準呢?懇請開示

我的想法是
沒錯每款座墊長度不一,但那都是向後延伸的
有廠商會在前段的長度做文章嗎?我是不知道啦,我猜是沒有
除非是三鐵座墊,但公路車一般是不會裝這種的吧,所以不列入討論
louisgarneau wrote:
所以我決定微fitting,將坐墊調高1cm...


一次一公分太多了

半公分半公分來吧

單位更小更好,例如半公分再一半,2.5mm

還有

如果要參加長途活動或賽事,一個禮拜之內別去動設定

我騎VENZO 2017,還好沒被人說過它是山寨車
Stallings wrote:
有廠商會在前段的長度做文章嗎?我是不知道啦,我猜是沒有...(恕刪)

san marco以前有, google應該還搜尋的到以前的圖片
像我用的zoncolan尖端到坐骨支撐點就是20.4cm
其他牌的坐墊就靠感覺啦, 不過大致上都在19.5~20.5cm之間
fizik antares我都算19.5, arione我都算20.5
實際到底是不是這樣我也不知道, 但我坐起來的感覺就是如此
首先,FITTING時最重要的一個觀念。
"數據",是拿來做"紀錄"用的。

不管你怎麼FITTING,怎麼調整,
測量的數據除了"紀錄"外,其實沒有特別的意義。

舉個例來說,以樓主換坐墊的狀況,
使用fizik arione,
藉由坐墊座弓上的刻度,來"紀錄"SETBACK。
或是由坐墊前方作為基準,用鉛垂線量出與BB的水平距離,紀錄SETBACK。
這些都只是紀錄,而且只適用於目前的坐墊。

每個坐墊長度都不同,車主坐在上面的點也都不同。
之前坐墊的setback,不見得能用在現在的坐墊。
以樓主的例子來說。
fizik arione,是屬於前後可坐範圍很大的坐墊,
座骨可以利用的範圍很大,fizik arione就算稍微往前裝,
也可以靠自己坐後面一點來補償。
這樣拿去和其他坐墊比,基準點不同,沒得比的。
Stallings wrote:
我的想法是
沒錯每款座墊長度不一,但那都是向後延伸的
有廠商會在前段的長度做文章嗎?我是不知道啦,我猜是沒有
除非是三鐵座墊,但公路車一般是不會裝這種的吧,所以不列入討論

現在坐墊造型很多,
無鼻坐墊.....有。
計時車,為了讓姿勢風組更低,還有故意把坐墊前端鋸掉的。
(當然上面都是特例)
坐墊setback,主要還是要觀看"膝蓋"的位置。
況且,也不可能在坐墊上都不動,
以坐墊前端作為setback的基準......我個人認為很不妥。
還是實際觀看車主的"膝蓋與踏板",兩者的相互關係較準確。
Stallings wrote:
那您覺得要以哪裡為基...(恕刪)


您難道不知道一般公路車坐墊的座弓上幾乎都會有最前跟最後端的限制標示嗎?
以allay跟fizik最前端限制標示的位置做標準時,
前段的長度就差了1.5公分喔!
fizik arione比allay racing長了1.5公分!
我從allay racing換成fizik arione之後,
覺得fizik arione是比allay racing要硬的
ddar白馬 wrote:
首先,FITTING...(恕刪)

每個坐墊長度都不同,車主坐在上面的點也都不同。
之前坐墊的setback,不見得能用在現在的坐墊。
以樓主的例子來說。
fizik arione,是屬於前後可坐範圍很大的坐墊,
座骨可以利用的範圍很大,fizik arione就算稍微往前裝,
也可以靠自己坐後面一點來補償。
這樣拿去和其他坐墊比,基準點不同,沒得比的。


大致跟我的了解一致。所以座墊setback在competitive cyclist網站上也是給一個範圍。身長越高者,也許有4~8公分。像我身材較小,就只有1~2公分。每次移動0.3公分,就可以感受到明顯差異。

更換座墊時,我移動座墊實際setback的簡易法則就很單純:座墊長度的差異除以2。這就是我的微調起始值,不管坐墊甜蜜點的差異(那太複雜了)。

另外,回到樓主原來的F牌坐墊,我為啥會用照片話線來比較?
因為樓主有一定的身長,座杆也拉的很高。但是座墊setback卻快要與BB切齊。不管F牌座墊有多長,甜蜜點有多寬,總是怪怪的。至於像dmk哈比人身材,如果換上F牌座墊,那我的正常坐墊setback事會有可能等於零。(除非我刻意再降座高,來拉出1~2公分的setback。那肯定會有人問那我需不需要再調整短龍頭,這就要問我的柔軟度了)

對的,膝蓋相關位置當然有關,但是很難實際測量。能測量的就是先讓膝蓋不要超過踏板的中心鉛錘線。那要往後多少,就請看座墊setback的實際計算範圍。

我只是業餘騎士,以上是我的業餘騎乘與閱讀心得。

補上一張我的車架(size XS)

dmk wrote:
大致跟我的了解一致。...(恕刪)


我也沒有很高...約174cm...只是喜歡稍稍高踩踏
你的車配色...我也很喜歡...是TCR那一款啊?
我當兵時曾經在芎林助割過喔..

louisgarneau wrote:
我也沒有很高...約...(恕刪)


我住龍潭,芎林附近山路多,車又少,所以有會常往那裏跑。
原先騎NRS雙避震3萬多公哩,前年六月中,改騎TCR Alliance Team Hiroad版,已經又騎了2萬公里^^||

ddar白馬 wrote:
還是實際觀看車主的"膝蓋與踏板",兩者的相互關係較準確。...(恕刪)

這不是看人高興的嗎?
很多專業車手也不見得要參考膝蓋踏板位置
凱文盤子先生膝蓋在踏板前面很多
安迪史瑞克先生膝蓋就稍為偏後面
meridian wrote:
很多專業車手也不見得要參考膝蓋踏板位置
凱文盤子先生膝蓋在踏板前面很多
安迪史瑞克先生膝蓋就稍為偏後面

所以我才沒說,"膝蓋位置要在哪邊"。

一般來說,都不希望"膝蓋牽垂線"超過"踏板軸心"。
若是在超過的情況下,膝蓋關節會受力太大,對關節不好。
Mark Cavendish原本是場地車出身的選手,
發力方式都是來自於他強大的股四頭肌,往前坐一點也是很合理。
但,一般人不見得可以這樣調整。

我習慣用保守一點的調整,減少受傷機會。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