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請益] 後輪鋼絲編法

阿普利亞 wrote:
鋼絲及輪圈,又像人的...(恕刪)

+1
各位達人都提出很深入的探討,是少見的、有意義的討論。

輪組所承受的力量是多向性的,個人以為還是以縱向力及驅動力影響最大,

因為輪子是滾動的,不只往下還有往前。過彎的角度又牽扯到向心力。

而側向剛性影響又牽扯到車架的剛性,除非這個輪組的輻條張力低於標準。

其實輪輻張力只要做到標準值左右就是一個健全的輪組了。輪組的剛性與舒適又是一個討論議題了。

至於要用甚麼張力計來測量我覺得並不是一個重點,

只要用同一款張力計來測量、調整輻條張力的平均值就OK了。





哈哈!由2D的討論,進入3D的,這篇真的太有意思了!
也許縱向斷面圖可能要改說明為,軸上的張力和與軸下張力和的關係
會比較恰當些!

givemelightbike wrote:
ParkTool...(恕刪)
編輪編到怕!!!@@ http://blog.xuite.net/sunnysoap/990
Jerrybbs wrote:

(恕刪)
其實輪輻張力只要做到標準值左右就是一個健全的輪組了。輪組的剛性與舒適又是一個討論議題了。

至於要用甚麼張力計來測量我覺得並不是一個重點,

只要用同一款張力計來測量、調整輻條張力的平均值就OK了。


非常同意你的看法,這也是我現在的觀念,張力不用很高,110~130kgf就很夠了,張力平均才是重點。有魚眼孔的DT RR1.1在型錄上的建議張力很保守,只有110kgf,反觀沒魚眼的鋁圈,有人動輒拉到150、160kgf的張力,久了真的不會有問題嗎? 除非廠商宣稱他們的輪圈可以承受高張力(譬如Edge Composite的碳纖輪圈,穿銅頭的孔是在模具內成型的,比起直接鑽孔的做法,可以承受更高的張力),我才敢把張力的標準再提高,不然我都是增加鋼絲數量來加強輪組剛性。


------------------------------------------------------

To Joe: 程式收到了,再次感謝!

------------------------------------------------------
小弟想問一些問題
就簡單的靜力學來說
剛性指抵抗變形的能力
扯到變形的話

就單一根鋼絲 直覺上他會是受拉壓的二力桿件 所以變形量就會跟AE 也就是楊氏係數和"截面積"的乘積相關

但是整個輪子編好之後 鋼絲除了跟框和花鼓耳接觸的二端 中間還有和其它鋼絲交叉

那扯到了BENDING 變形量就會是跟IE 也就是"轉動慣量"有關係

所以側向剛性 所扯到的比較大的鋼絲 應該不會是指截面積

編輪時的張力也不會完全和側向剛性無關

因為一編上去的同時 這根鋼絲的張力就會在交叉處將力作用到下一根鋼絲而造成BENDING

(隨便亂打的 可無視怕自刪文又像上次一樣被管理員某名奇妙警告)
Top-Secret wrote:
小弟想問一些問題 就...(恕刪)


以材料力學的觀念來看,鋼絲交叉點有彎曲力矩(bending moment),同樣的彎曲力矩作用在不同的截面形狀上(譬如圓的或扁的),會產生不同的內部應力。但是現在要討論的是輪組的整體剛性,我認為不用分析內部應力的問題,只要以單純的靜力學觀點來看就可以了。如果鋼絲兩端張力不變,那麼交叉點上交互的作用力也不會變,除非鋼絲彎曲的弧度改變了(但是這樣一來兩支鋼絲就不會相接觸了),力的平衡才會改變。
有些輪組的輻條是軟的,譬如Spinergy和Topolino用的合成纖維輻條,可是這種輪組還是可以有足夠的剛性,所以輻條彎起來的感覺是軟是硬,似乎和剛性沒有關係,提供各位參考。
阿普利亞 wrote:
另外32H的IS90+222,不能做幅射編法!(這是廠商說的!)


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的, 不知道花鼓使用狀況如何
或許, 使用者體重或許很輕!
照片引用來自於小米部落格

照片引用如有不妥, 會立即刪掉.
givemelightbike wrote:
非常同意你的看法,這...(恕刪)


張力平均的確是重點所在,無奈量過一些手編輪賣家的輪組;對於他們而言要做到平均似乎是相當困難的事
只會在誇耀說能做到幾條幾條,這本來就不是重點所在,搞不清楚方向
甚至有量過的手編輪有一根突然比平均值多+50kgf,張力計似乎都沒在用的!!有用就不會這樣了


我拿到手上的廠輪都會先量測張力,高級的廠輪真的就相當平均;
便宜的廠輪張力光用手捉就覺得有差,落差極大

改天我再貼dura-ace的輪組吧,放著不賣就是想觀察先!


反觀沒魚眼的鋁圈,有人動輒拉到150、160kgf的張力,久了真的不會有問題嗎
看輪圈!
我練習輪後輪DS超過150kgf很早就在做了,已經好幾萬km了
上次的調整再把DS張力提升至190kgf,也至少1個月!(XR300)
這個值當然是實測不是嘴巴拉的,有空我再貼
aero4spoiler wrote:
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的...(恕刪)


以這花鼓來編,DS是120kgf的話,左側會低於60kgf
雖說32h不建議用0x,但是若才60kgf,編輪的人張力不亂拉,我倒是覺得沒什問題

廠商會設限很多情況下是怕人亂搞!!
搞不好有人拿這顆去2:1那左側張力X2,那就很危險了

PS:某位兄弟用同樣的花鼓可以拉出80/140kgf的值出來,真不知是怎麼量的??自己看了都不覺得奇怪嗎?要不要趕快改一下!!
givemelightbike wrote:
以材料力學的觀念來看...(恕刪)


因為側向剛性影響最大的是輪框,框只要夠硬就不太需要用鋼絲去補強了
硬可能所代表就是更重的輪圈,更重的輪圈就理論上需要更寬的扁鋼絲或是更多的鋼絲去驅動

像SRAM的輪組(鋁+CARBON)板很大框很重,用的扁鋼絲也是超扁超寬的,如果沒差何不用細扁絲,空氣動力學還可更好重量還可更輕;我看一對可以少個100g吧;這不是更有賣點嗎???
givemelightbike wrote:
ParkTool網站...(恕刪)

橫向力作用在大約一點鐘方向的2號鋼絲,方向朝DS側
但其實輪子在地上受反作用力所以會有橫向力在10號鋼絲,方向朝NDS側
不知這種說法對嗎?
實際圖片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