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高階車種與入門車種的速度差異(上坡部分而言)

雖然你的文章是專指上坡,但我舉個例。

日本節目電視冠軍舉辦自行車冠軍項目,有各式各樣的內容。
其中有一項是騎淑女車直線比賽。專業的公路車手有達時速70公里。人有實力照樣騎得出速度。

如果你的目的是在國內舉辦的比賽拿名,我當然會建議你要投資器材。好車好器材是有幫助的。
モーニング娘。最高!
超過一個等級之後, 零組件 差異性 並不大,

最重要還是取決於自己的腿力和耐力,

如果您常常騎上坡,您就體會出~再貴的車.....也是需要一雙 有力的腿 , 才能馴服它的!!

3-5萬算是一般入門車種
那我家的車車原來全都是還沒到門口的車
i1334 wrote:
是的.對於一些腿力差...(恕刪)



從樓主的發言來看

他不像是以"比賽"為出發點!!

所以前提當然是腿力決定一切吧?



不然我光是說車架我想也不夠吧?

光是輪組跟bb就能讓車速差很多了



重點是~~腿力要有一定的水準才能發揮器材的極限呀
Beautiful life comes from every shot
chunyu1983220 wrote:
人的力量決定車的能量.....到後來 車的性能限制住人的力量


說的好阿!

一開始先從入門車騎起!
等到體力還有經驗到達一定等級之後再換部好車!
要不然車子輕在哪也感覺不來!

總之車子是要比較的!
像我騎06TCR ALLIANCE TM一段時間再去騎我爸的TCR C1
結果是...都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阿^^
我看我還要多多訓練了><
過五年或六年後再換台輕一點的車子!

對新手來說!適當的訓練是必須的!
對老手來說!好的車更是如虎添翼!
i1334 wrote:
01現象: 勸敗文多...(恕刪)


真的很認真練車的.....約騎 有點浪費時間

不過還是有些人 約騎時海放人....那一瞬間 自己似乎變的很強

不然就是約騎時說會放慢速度之類的.....

要快不會自己練喔? 要快不會去比賽喔?......真是奇怪

georgehsu0940 wrote:
3-5萬算是一般入門...(恕刪)


對於小弟來說3-5萬算是入門車種

8-12萬中高階 , 16萬以上算高階

這只是個人的認定問題 , 不同人當然有不同的標準

我的標準不一定是您的標準

端看自行車對你來說算是甚麼???

對於沒在騎車的人來說一台超過5千塊的都算貴~!










i1334 wrote:
小弟目前騎乘TCR Alliance (身高176 體重78 M size)

小格頭爬坡(國史館 to 海倫咖啡 11.8km 35分半)

友人騎乘TCR Advanced 32分多

新烏路(85度C to 烏來老街 13.8km 30分整).....一樣輸友人3分多

想知道說換車能提升多少%,以做為敗家前的考量)


不客氣,希望能幫的上忙

不過這樣的比較除非您二位的 輸出功率/體重 的比值相當,否則參考意義不大,
就像 xavier0107 兄提醒的 相同的器材在不同人身上產生的效益不會一樣。

如果 i1334 兄您有升級的預算,C.D.蠻建議您花一些時間去釐清您的目的與需求,
就像之前C.D.寫過那篇 “閒聊選擇一台適合自己的自行車 “ 中提到,目的跟需求很重要,零件選用是要“適合“不是最好的就是好。

簡單作一個推估:

如果您國史館 to 海倫咖啡 11.8km 騎 35min半 78kg,均速近20km 推估LT輸出功率也有260w 以上,
以您的座騎TCR Alliance 來看,換一個剛性強重量輕的輪組應該會有幫助。

不過您 國史館 to 海倫 有35min 的實力,新屋路應該可以有低於 30min 的成績呀!
比較這兩條路一個長而緩坡,一個上上下下,會慢的原因是在 下坡的操控?齒比的選擇?......?
如果您能找出差異,針對差異去升級,那會$會花的更有效






其實這個問題真是個好問題
尤其是每當看到某些高檔零件令人咜舌的價格
總會自我檢討一下
倒底是要敗下去
還是自己減肥並且加強磨鍊...

不過有個資料是這麼說的:

傳動阻力只消耗車手輸出動力的3~5%
而且不因速度快慢而增加

這個敘述有點籠統
但大概點出了傳動損失的量其實並不大
滾動阻力就比它大許多
空氣阻力更是大得不可忽視
此外,坡度只要1%
重力分力的影響就可能比空氣阻力還大了

所以大概可以得到幾點小小的啟發:

1.重力的影響最大,而且人減一公斤跟車減一公斤的沒什麼差別,重要的是人車總重減少的比例。換言之,1kg的重量差對55kg的選手有比較大的意義。但對我來說,還不如拿那筆錢去減肥。

2.空氣阻力影響第二,其中車子只佔了25%。所以人的姿勢比車子的空氣阻力係數要來得重要。

3.滾動阻力的影響也不小,所以「輪胎」很重要(注意,不是輪組)。輪胎的寬度、寬高比、氣壓、溝紋等等的影響都是身體可以明顯感受到的。

4.反而是傳動阻力小到常常在計算時把它忽略掉,但實際上還是佔了5%(也許更多)。花大錢換傳動系統和輪組(指花鼓)能改善的幅度佔總動力輸出的比例相當有限。其意義不見得是在省力,可能在換檔的準確性、順暢度......etc。

附上很肉腳的小弟最近的讀書心得一讀書心得二供參考。

這樣一來大家大概就知道關鍵在哪了......還是在於騎車的那個人啊~~鍛鍊自己是CP值最高的。沒錢的時候先考慮換條省力的胎、還有能夠讓自己的騎乘姿勢改善的配備(合適的車架、適當地調整、卡踏卡鞋)。更高級的配備CP值很低,比較適合已經鍛鍊到一定程度的高手更上一層樓之用。
補充
以我的體重和我車的條件
在5%時
時速要由10kph加3km到13kph
輸出動力要從156W提昇到206W
應該沒有哪種車有辦法提昇效率三分之一的......

即便是在平地
從25kph到28kph
也要增加28%的動力才做得到

答案應該很清楚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