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人憑哪一點能測出車架輪組的性能?

其實這個問題我有些事情想說
關於騎車成績問題個人覺得在於頂尖選手而言或許是有差的
但是...主因在於車手這點無庸置疑
我自己家中就有兩台公路車
一台5萬多一台30
兩台騎乘起來是真的感覺有差
5萬多的抽車時候可以明顯感受到車架跟輪組比一級車還要軟上不少
但是我沒有大大那麼有興趣去記錄兩者騎乘上成績的差異

不過說真的看完這裡多數大大的回應
真心奉勸一下有些人的觀點可能需要稍微改變一下
會買一級車或是頂級配件的就是會買
只想買CP值高的也只會往那方面去尋找
愛DIY的更會自己搞些創作
關於選擇花錢方面我們真的沒有必要這麼嚴厲地去批評別人
我們往往認為那個東西這麼醜又這麼貴怎麼有人想買?
那家餐廳明明難吃的要死怎麼還有一堆人排隊?
這不就很明顯的反映了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嗎?
為什麼要以自己的觀點去批判別人的選擇呢?
沒錯~有些粉的言論就是會專注在放大自己喜好的優點
甚至會跑出攻擊其他人的言論
但是...我們又何必去為了這點小事去跟他爭論
他的言論也不會改變我們的選擇不是嗎

就以我來說好了...
當初入門是一台我爸買車送的腳踏車
開啟了我騎腳踏車的大門
後來我弟讀書回國後就買了家裡那台5萬多的公路車
我換騎他的車過後明顯的比買車送的那台好騎太多了
於是...我就動起了想要買一台公路車的念頭
起初其實只想買一台10萬左右的就好了
偏偏我跑了很多家捷安特都愛理不理
後來又在這裡看到很多大大說的買了二級的以後就會想要一級的
所以乾脆就直上了
到現在...其實有點點小後悔
因為自己明明就是小肉腳
騎了一級車後往往會遇到一些人說 : 哇~狗媽耶
這台車的外型上我真的蠻喜歡的
只是...不少人會以車去評論一個人
這點讓我有點小後悔
拉拉補給讚

我最喜歡攻擊那些攻擊人的人[冷笑]

2023-10-13 10:17
孤單滑鼠

拉拉補給讚 賣啦~這樣沒完沒了!觀點不同就不要繼續討論就好啦

2023-10-13 11:44
孤單滑鼠 wrote:
但是我沒有大大那麼有興趣去記錄兩者騎乘上成績的差異

其實最初用strava的用意只是騎乘紀錄而已,
讓自己清楚知道每周騎了幾天車,
然後在某一次騎乘紀錄裡發現,
我騎中寮山路線單趟60幾公里,
居然好幾次時間差異不到幾秒鐘,
當時我覺得我被交通號誌控制了,
最近幾年我改了騎乘路線,
現在都在山路裡騎,
幾乎沒號誌影響到我騎乘,
但依舊騎乘時間超接近,
我又兩台公路車輪著騎,
才深深感覺我真的騎不出車子性能。

在01又常看到很多大大都推新手買頂車,
還要一次攻頂最省,
我真覺得超怪的,
明明新手先買自己喜歡的車就好,
就算真的騎出興趣想換車了,
只要想精進能力的都會再添購訓練台,
到時也需要一台車架上去啊,
舊車一點都不會白買。

而這篇也是看了無數測試影片後才有的感觸,
(寫得太誇張其實只有幾部影片而已)
我沒用過功率器,
騎車都憑體感騎,
01的大大們也都跟我說體感不準,
所以一直不懂定W測裝備真的測的出東西嗎?
但看了好幾部測試影片到最後時間都差不多,
最後也都定調體感有差,
那我騎車憑體感在01又被說不準,
看平均時間也說不是功率器算的沒用,
其實有時候覺得在01發文都很無力,
我只是休閒騎士阿,
曾經努力過了能力就平庸而已,
真不想浪費錢買功率器證明自己的言論。


呼吸最基礎的體感這能不準嗎?
瘦的狠 wrote:
其實最初用strava...(恕刪)


其實一開始我也有用Strava到現在APP我也沒刪除
不過可能手機太爛...經常發生定位點亂飄
那種紀錄距離根本就是用飛的...後來買車表後就沒再用那個app了

至於騎車成績問題其實我並不是這麼在意
就簡單來說好了相同的車子也有可能因為當天的氣候
你本身的身體狀態,還有路況問題多少會有一些誤差
記得我曾經看過一個脆瓜城主的影片
他換了lightweight的輪組去騎武嶺杯
印象中他說實際進步也沒多少

至於一次到位...我這裡還是覺得挑自己喜歡的比較重要
其實...我想多數人應該車後也不大會再換車了
腳踏車在貴還是要靠人力去騎
挑一台喜歡的就好啦

至於有些人就是喜歡挑人家講的話去批評
我覺得...有人願意發表出他的感受我們都可以參考看看
或許有些觀點不建得自己能認同
但是...沒必要去批判別人
有些人就是想這樣而已
像我自己騎車這麼久了
我目前也只買了車褲
車衣卡鞋我都沒買
有時候我甚至只穿拖鞋就在騎車了
是誰規定騎車就要配備全都上的呢?
我自己是比較隨興派的
有需要我才會去買就是了
Ahoo Chen

june-sue 我早說過啦,單車新手要先買Sworks ->才有資格買捷安特 ->最後才能騎ubike。一堆人都搞錯順序了

2023-10-14 13:39
june-sue

Ahoo Chen你把菜籃淑女車放哪了

2023-10-14 14:46
如果是比賽車手
隨時在維持體能巔峰
已經知道自己體能極限在哪
當然器材些微差距是有差
一般人就.....

5萬跟30萬的車比
其實沒什麼意義
5萬端不出什麼料 差距太大了
拿10萬跟30萬比才有趣味
一台tcr+105disc+slr1+gp5000
改些碳週邊 就大約十萬7.5kg
june-sue

人家不是說10萬跟30萬比不出來速度了

2023-10-14 21:20
qw78963ju

除非專業車手能逼出器材極限才有參考價值,不然我們這種假日車手或業餘仔買喜歡帥氣就好。

2023-10-20 7:45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