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1978 wrote:不要被品牌左右 鋁車...(恕刪) 完全同意,高階鋁車完全就是割韭菜。材料的物理特性就在這裡,最後只是花大錢買了油漆和貼紙。鋁合金材料特性就在那,最後只是依照碳纖維車架版本去將鋁合金去做一個可行性最高的方式去生產。這就像BMW出個316i(高階鋁車),但也請不要把316說的性能卓越承襲M3下放各種.....(行銷鬼話),他頂多車殼有點像,裡面幾乎不一樣。這時候再請一個有名的賽車手代言(Peter Sagan),偶爾在一場比賽開上316出場,車迷難道就要高潮了(你看這台316性能強悍,世界著名賽車手都開他上場惹)?另外一頭,316i與CAMRY(平價碳車)售價假設相同,但316i實際路感空間都遠不會達到與CAMRY相同的體驗。消費者也可以為這高階鋁車買單,但這就是行銷包裝遠大於實際得到(平價碳車)的體驗。至於說了什麼高端的技術下放,為了這個花了多少億經費研究。只能說你想太多。這也是為什麼只有大牌才可以玩高階鋁車,你叫HASA, ASTER出個高階鋁車看看,沒有品牌沒有信仰充值,銷售就只有慘。最後,單車就是工具,自己騎得爽就好,消費者花自己賺的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沒什麼不對。但要硬吹鋁車各種科技媲美碳車,那也太小看大家的智商。
chiuyincheng wrote:完全同意,高階鋁車完...(恕刪) 我完全不同意你們看法拿 specialized allez sprint 來說技術要克服什麼?1.一般焊接車五通 vs allez sprint 下管與五通是一體成型2.一般頭館焊接點 vs allez sprint 頭管3. 一般鎂鋁 vs allez sprint 鋅鋁 液壓更難成型4.鋅鋁更硬情況又不能沒有舒適度問題大家可以看看 鋁車 五通焊接點,一定是 五通一個圓管材然後焊接上 下管 立管 後叉,啥技術?不要再說 allez sprint 焊接點很醜真的騎出去沒人在意,只會在意很猛把這些問題丟給你說 hasa 及 aster 來做看看然後因為舒適度 specialized 把前叉及座管上一級 s-works 等級一級碳你說的 hasa 級 aster 要做 s-works 一級碳連s-works 碳纖維等級技術都做不出來不要再說盤車商不賺錢不然做身體健康嗎🙄specialized 至少技術比起你說 hasa 及 aster強很多
不管什麼車年代久遠就沒什麼價值了啦! 我媳婦在大學的時候(3年前)在校園附近買了一台2007年的Trek二手車2100WSD, 當初定價1500美金, 她入手的價格是50美金. 現在她跟我兒子住在外面租的一個小公寓, 沒有空間放自行車, 所以就寄放在我家.2007年時極難買到全碳車, 所以鋁車是主流. 我仔細觀察這台車, 發覺當年鋁車的作工比現在大部分的鋁車都還細緻. 我舉幾項重點:1. 全車重8.6公斤(現在鋁車很難掉在9公斤以下的)2. 焊接部分處理不錯, 不會很突兀.3. 前叉材質是碳纖 (其實現在絕大部分也都是)4. 後叉材質也是碳纖 (現在好像沒看過鋁車是有碳纖後叉的), 坐管也是碳纖(這就不稀奇了).我自己也試騎一下, 其實還真的蠻舒服的, 沒有跟我的全碳車相差太多. 當然,全碳車對地上碎震的隔離又更強一些.總之, 廠商都是隨著市場的走向在走的. 現在大家的主力都是碳車架, 所以鋁車感覺就沒有當年那麼精緻, 價位通常也都定位於中低價位, 只有Specialized與Trek的其中各一台算是高價的特例吧?
https://www.tour-magazin.de/rennraeder/aero/specialized-allez-sprint-comp-vs-tarmac-sl6-sport-vergleich/是說TOUR雜誌還真的做過Specialized Allez Sprint Comp vs Tarmac SL6 Sport的測試不過是對比SL6的三級碳車TOUR給的結論是認為 Allez Sprint Comp在空氣動力上比SL6 Sport好加上可以用更寬的外胎所以認為 Allez Sprint Comp比SL6 Sport優秀。但這也表示,就算是當今最"先進"的鋁合金車架,頂多也是比上一代的三級碳車稍微好一點點。數據在網站裡都有,有一說一,鋁車性能確實堪用,但不用誇大到可以飛天遁地。所以超鋁是什麼?就也還是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