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gleJimmy wrote:
哇塞...大哥您有提(恕刪)
騎河濱還50、70公里膝蓋就會痛,你那不是車有問題,而是fitting沒做好,8成是座管調太低或座墊太前面,TCR廠車不升級頂多是騎起來吃力而已,不至於會讓你騎不到100公里膝蓋會痛。請先把你的座管拉高,人坐在座墊用腳跟把踏板踩到最底時腳可以完全伸直;然後座墊往後移,踏板踩到3點鐘方向時膝蓋要在腳尖後面。你這樣再去騎看看理論上平路就算騎100公里膝蓋也不應該會痛。
至於升級的話,以我自己的經驗直接影響踩踏最有感的是更換輪組、外胎及乳膠內胎,輪組跟胎直接接觸地面驅動車子前進,轉動是否輕快是決定公路車好騎與否最關鍵的因素,從輪組或胎上只要省下30g就有感覺,絕對會比從車架上省下300g還更好騎。至於乳膠內胎則是所有零件裡最划算的升級,1條內胎才300塊,可以立刻提高路感、舒適性跟效率,為了這個路感我可以接受每次出車前都要先打氣。但乳膠內胎要好用有個前提,那就是高胎壓,起碼100psi起跳,你如果用28、32mm的寬胎胎壓只有80psi的話,那乳膠內胎的優點你騎不出來,只會輪胎的氣漏很快而已。
除了輪組跟胎外,第二有感的是上卡,卡踏可以固定踩踏的位置跟姿勢完全不必擔心會滑腳,而且擴大踩踏時出力的階段跟效率。反正你終究是要上卡的,何不現在就上卡呢?
接著次於輪組、胎跟卡踏外最有感的升級是超壓縮盤,你如果有爬坡的話,這玩意可以讓你騎得更輕鬆、更快、踏頻更高而且心率更低,我的感想是用過就回不去了。但你如果只騎河濱不爬坡的話換這個影響就沒那麼大,不必急著改裝。
最後,其他關於變速、把手、座墊等的升級,對於騎乘跟踩踏效率而言都沒有影響,等你有閒錢有時間改到不知道該改什麼時再來想這些。我之前聽說SQ Lab的座墊很好坐,把原本的窄座墊換成他們家Active的座墊,除了多花5000塊以外,重量還多了100多g。剛坐上去時確實是驚為天人,寬座墊完美包覆真的坐起來超爽的,但問題是爬個1、2000公尺以後頂著座墊持續出力踩踏,再怎麼好坐的座墊久了一樣是屁股痛。其他零件基本上就是改風格跟爽度的,跟長途騎乘的效率沒什麼關係。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