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有辦法靠重訓來強化爬坡能力嗎?

wikiwikiwildwildwest wrote:
完全反對第三支影片"何博士"的論點。

重訓派VS有氧派
永遠吵不停.
其實不管重訓還是有氧, 一開始練都會有增肌減脂的蜜月期.
之後會遇到瓶頸, 想要渡過撞牆期一定要變更訓練方式.
但此時你的身體, 比起一般人也已經夠健康了, 想不想突破就看個人意願.
大部分人問題是練太少, 連瓶頸都沾不上.

重訓跟有氧, 本來就是福慧雙修, 互蒙其利.
即使耐力運動的選手, 也會做幾種重訓.

另外, 自行車運動, 對骨質密度毫無幫助, 只做這項運動老了只會骨質疏鬆.
所以一定要多練一樣能增進骨質的運動, 阻力或跳躍運動
常見如重訓, 跑步, 跳繩, 爬山, 拳擊, 要跑跳的球類運動...

對少動的人來說, 練什麼都好, 因為你根本問題是練太少.
認真練, 遇到瓶頸再說不遲.
jcchiou

並不是喔, 是跟運動性質有關, 自行車運動過量就是會鬆, 但off-road則不會. 這也沒什麼, 隨便跳個繩跑個步抵銷一下就好了.

2022-04-09 21:54
2+2=5

原來這是在推坑off road,謝大師[^++^]

2022-04-13 21:09
宏轟 wrote:
各位車友好,小弟是這(恕刪)
可能小弟體重偏重的關係,我有些路段都得下來用牽的爬不太上去,
自己平日下班比較晚只能在WORLD GYM運動重訓就回家洗洗睡了,
假日才比較能騎車,平常都是練胸背腿這種很基本的肌肥大,
跟我的狀況差不多
也是平日健身 真要說差別就是我都騎單車上下班 因此體力還不錯
上下班就算有坡也只有很平緩的一小段
之前跑去騎觀音山 我騎了兩次都喘得跟智障一樣
爆掉之後牽車再騎 不是立刻感到腿太酸 就是騎沒多久就又喘到受不了
我有想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與爬山時的策略錯誤

有辦法靠重訓來強化爬坡能力嗎
您說體重偏重
具體還是要看 實際體重/BMI/體脂率
進一步講 也要看肌肉分佈是否符合單車的騎乘所需
就好像兩個人體脂率相同
其中一個胸肌/二頭肌/三頭肌特別大
可能也不會比較輕鬆

爬坡 我也想練 因為我也很菜
但我們可以很簡單地給這個問題加上具體框架
比如 深蹲PR100KG 那我練到200KG 對爬坡有幫助嗎
很顯然 也許從100~150還有幫助 但是要到200
不但幫助微乎其微 而且這個200KG怎麼達成?
要把幾乎所有的時間拿來重訓+恢復
想也知道對騎車沒什麼幫助

當然 對沒在練的人 0~100會有不小的幫助
0~100用重訓練 比用騎車練還有效率

可是腿力有一定程度的人 比較需要的是騎車
而且練爬坡就是要騎爬坡
因為爬坡技巧包括騎乘姿勢和發力習慣和平地有不小的差別
但在這之前 如果連平路騎乘都還有很多缺點 最好先改善

有什麼比較推薦的動作嗎
就練姿勢相近的動作啊
比如弓步蹲、原地分腿蹲、保加利亞分腿蹲
只是 如果您深蹲 或者說腿力已經不小
那可能要多往肌耐力的方向發展
才會比較容易轉換到自行車的能力
甚至空蹲或輕重量20RM以上

時間就只有那麼多
如果樓主真的很想要肌肥大
那麼可能很難完全改變訓練方向
但加入一些肌耐力訓練應該是可行的

然後 自行車是一項耐力運動(雖說也有人喜歡衝刺
耐力運動 第一個條件就是出席率
也就是 里程數/單位時間 以及規律的次數
多騎車是避不開的首要條件
如果狀況允許 也可以騎車上下班
但爬坡還是只能爬坡練
我是下班順路繞坡道小騎一下(但時間和頻率還是不多
至少騎乘姿勢和發力方式要練習(這是技巧的範圍
體力耐力就只能靠多騎 這方面其實比較困難
也是願意進一步投入多少時間的問題
所以假日騎士到了一個程度就會卡關
但如果本來就單純只想騎車運動兜風
其實也不一定要投入更多

健身房內的間歇訓練是會有幫助
但前面有大大總結得很精闢
你是在蓋金字塔
強度較高的間歇能力是金字塔的上層
但它完全靠其下金字塔底端的基礎有氧去支撐
如果你只練間歇 有氧能力卻不夠厚實
衝個一兩次陡坡還可以 但是後面往往至少還有5次8次
再加上整條山路都是長緩坡 馬上就發現恢復不過來了

爬了幾次坡
似乎對刻意練習的人而言 要有適合自己程度的齒比和坡度
不能太陡也不能太緩 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輕
否則很容易還在用平地的思維和騎乘方式帶過或硬拼
心率也要能維持在穩定的區間 才能穩定騎完一次的訓練
並且同時讓有氧能力和騎乘技巧都獲得幫助
這是我的心得啦
一起加油吧
說來說去 到底有沒有那麼多時間鍛鍊也是問題

一週騎兩天運動

一天室內鍛鍊 (重訓 飛輪 TRX)

兩天有時間做做徒手 跳繩 那種可15分鐘速攻的

剩下兩天休息擺爛

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 上述已經是高難度操課了
phae4jaz

要規律操課本身就很有難度,就算本來就有習慣也不見得能那麼理想,光10次裡面有6~8次可以照表訓練就不錯了

2022-04-10 15:47
TONY1978 wrote:
說來說去 到底有沒有(恕刪)

噗 等小孩補習下課就運動
上個月沒疫情滾一小時跑半小時
這個月停外跑只滾一小時(假日早晚場)
全休日就仰臥起坐30*10~50*20看狀況
每天累積40K比週末騎200K來的有效




一週練5~6天滾筒,沒練爬坡沒重訓
小折觀音山也不會太辛苦<20分

土城加藤鷹
phae4jaz

單車通勤+1。強度低無所謂,基礎體力本來就是這樣累積的,我是當作最低限度的維持方式啦

2022-04-10 15:51
pc8801

每天半蹲上網ok的

2022-04-13 18:44
我假日不一定有空騎車,只能讓自己每天早一點起床運動個20~30分鐘,訓練方法對了就會繼續提升,這次活動我快6:20才過拱門遇到塞車基上都獨推居多不然更快一點點,我覺得慢慢打有氧跟減重換取心肺能力跟推力比就好
isohera

五六千人脫罩,很大機率等框列了

2022-04-10 11:57
我二樣都有做,但心得是重訓本質還是輔項訓練,
尤其像風櫃嘴這種6km的長坡比較偏肌耐力及心肺能力,
那重訓(肌力)效益就更低了....
當然我不是說重訓沒用,而是現階段的你想要爬坡變強,
應該是先專注在腳踏車的專項訓練,行有餘力再輔以重訓。

時間有限的話直接進行Z4或是所謂的閾值強度訓練,
一來可以訓練心肺,二來可以提高抗乳酸能力讓你爬坡更輕鬆,
如果沒有功率計,可以先去爬較緩、較短的坡先讓身體習慣,
等習慣後再要求自己拉高速度提升訓練強度。

有氧運動需要砸時間去練,除非你是萬中之一的練武奇才,
(如果是,應該也不會上網問大家怎麼練)
不然沒有個一年騎齡,很難有具體訓練成效。
pc8801

上坡可能爬得慢就比較吃肌耐吧?

2022-04-13 18:49
deleted
phae4jaz

當然體力是可以不錯啦;但嚴格來講,我這種作法只能算是維持在最低限度而已;也不是真的不會進步,就太佛系而已。連練爬坡都要下班順路才去爬,光下雨出席率就-1,隔天就算天氣好我也不會再去騎,而是照表去練重訓

2022-04-10 17:11
isohera

有練都推啦,賺健康,我跟大家比較不同的是滾筒就能穩穩踩一小時40K不會覺得寂寞無聊,因此可以天天踩,不怕下雨,本來騎完再跑5~10K,疫情再起,又停跑。專心室內騎車

2022-04-10 17:57
爬坡常騎就順了,基本樓主又有健身習慣,會進步很快,練到不牽車不是難事。不太用刻意去重訓。踩室內飛輪也會進步很快。
如果一周只騎車一次 就沒有其他運動

那應叫做休閒 目的只求健康開心就好 別想什麼重訓有氧

了不起搭配飲食控制就好


一周一次騎車 再額外加一次室內課程

那比較可以叫做運動 可以開始做一些自我挑戰路線

這時候跟團騎一樣被放鳥


一周兩次以上騎車 外加一次室內課程

這時候可以增加難度 拼團騎有機會跟上

但是一週超過2次騎車 意思就是六日都再騎車 有家室的人會有很大麻煩

折衷方案還是一週一次騎車 外加兩三次室內課

那三次室內課 就可以規畫 飛輪 皮拉提撕 TRX 滾筒等等....

外騎少得可憐了 若再遇到下雨 太冷太熱因素 一年大概也只出車20-30次吧

這大概是出社會有家室的人的單車生活吧

現在又不像十年前無薪假 週間也可以趴趴走
嫩逼如我 一個星期練5天

周騎乘時間10小時上下

出去比賽一樣被洗臉洗很慘




不過喜歡騎車就繼續騎

努力練車總有回報的一天

至少身體會比較健康也是不錯的啦
jcchiou

400瓦撐不了三分鐘, 就連集團都跟不上

2022-04-13 9:42
SimonW

400瓦3分鐘就算撐的住,恢復能力也很重要,不然一發下去後面就開掉了XDD 真的很難練QQ

2022-04-13 18:19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