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新手入坑公路車選擇障礙,預算 3 萬 ~ 5 萬(內有選手)

justforwhat wrote:
初到貴寶地,請多指教(恕刪)


看了留言 好像沒人回答樓主全部的問題
你的第三點
爬坡優化
爬坡要強的話就是要輕
輕 就是要錢錢錢\

然後很可惜的 低階disc車款
跟輕完全畫不上等號

連中高階的disc車款 也一點都不輕
中高階車款要降低重量
輪組 坐墊 水壺架等等都要在花錢的

所以鋁車就完全不建議樓主看了
然後變速器整組建議要105以上

所以建議
TCR 買 AD2 以上
美利達建議 斯特拉5000以上

以上建議是樓主的問題來做回答~

然後
輪組是之後第一個要換的項目~~
原廠輪只是讓你騎回家用的而已.....

阿 還有坐墊!
astonisher

小緯說得有理,有良好的體能才能真正享受公路車帶來的樂趣,可是噴別人的成績就... [XD]

2021-08-07 9:39
小緯0510

對不起,人有時會鬼打牆,是我不對,我會改進,我要表達的是新手不要迷信裝備

2021-08-07 13:33
攝影愛好者 wrote:
看了留言 好像沒人回(恕刪)


輕量化也可以省錢 只是要從空車架開始規劃才划算

全車螺絲 鏈條 外管那些不起眼的東西 加一加也能輕不少

但建議要自己有中上的diy能力
isohera wrote:
我這台是CX車子(恕刪)
話說我對 CX 實在是沒有感覺
我不愛水平車架,還有他的走線
但 gravel bike 我就有興趣了
是熟悉的感覺 (跟一般公路車滿像的)

我覺得對社會大眾來說
(小輪車先不論) 平把公路車應該是最親切的吧
不需要什麼學習就能上手,以及騎起來輕快
再來是 gravel bike,也滿不錯的,很有樂趣的車

至於登山車又笨重又慢,被前述這兩種車屌打
廉價的登山車應該全部停產才對
justforwhat wrote:
初到貴寶地,請多指教...(恕刪)

已缺車中,有車快買~
Stallings wrote:
話說我對 CX 實在(恕刪)


騎什麼車型都好,那只是個人喜好。
騎什麼車款都練,那是對自己負責。




這款小折萬把塊,假日騎河濱也可以練
一開始用原廠11-30T,逆風找不到檔位
對應需求自行更換12-25T,沒去試騎,
光想,不會知道你要什麼,
樓主有台小折,不如先騎一陣子再決定


雖然人多並排騎不快,練間歇也不錯
聽說發文要上一下人權(Strava)
ps.瓦數是系統估的不準(無功率計)

土城加藤鷹
jcchiou

感覺還是很厲害, 小折破PR

2021-08-07 15:38
isohera

JCCHIOU小折也只是破小折PR,因為沒騎公路車到河濱過,公路車均30起以上,小折不可能破的>_<

2021-08-07 17:27
我的狀況和車主很像,年過40,原本騎小折十來年,五月開始找公路車,一開始看選擇條件考慮的也差不多,只是結果差很多而已,哈哈!

其實看完前面回復樓主應該心裡有底了吧?
良心建議就是這幾台直接買Giant, 但是我是覺得直接上TCR Advanced 2 Disc-KOM比較好,別買Tiagra, 多比幾間店家找好的折扣應該可以接近你的預算. 捷安特 (碳車+ disc+Shimano 105) 就是公路車初學者最好的選擇,也不用升級,未來騎習慣知道自己要升級買甚麼後要脫手也方便.

我自己五月時是因為疫情關係,沒有適合的運動則把買了有十幾年搭配Tiagra小折拿出來整理,但是騎了一個月花了兩三萬改裝,覺得車子重,速度也上不去,結果汗流了不少但卻一點也不喘,

於是開始有想換公路車的想法. 家裡附近的店主要是賣FUJI和KHS,看起來就是很無感,而且有看沒有懂,於是大量上網研究+爬文.

原本一心只想買國產車,支持台灣腳踏車產業. 中間還是有走歪去看了Cannondale Caad13,結果唯一有車架的c夾組起來要四萬多,碟煞要7萬. 店家選擇性很少決定放棄.

中途也看了Factor, Pinarello, Cervelo, 才知道組起來沒有30-40萬的話會浪費了如此高級的車架. 在零件短缺,價格高的時候,自己可能會浪費很多冤枉錢.

後來想通了一點, 如果真的要拚規格,真的是買捷安特再打折最划算,很多人就是這樣買成車為了方便拿到整組變速和輪組. 在對公路車還不熟悉下買成車花的學費比較少,於是跑去了捷安特旗艦店多收集了一下資訊,確認了我想要的條件是TCR, 不是Defy後,再去家裡附近捷安特看看有沒有好折扣.

不去還好,原本鎖定十二萬多的TCR Advanced Pro 1 Disc Kom, 發現2022快要有車了而且有新的SRAM Rival etap,準備要下單時老闆出了殺手鐧,說高階款的Shimano Di2年底要更新,而且買更高階的車折扣再給我多一點(別問我價格....嗚嗚). 剛好我去問的那天也是捷安特的內部發布會. 腦波弱的我最後就領了一張 TCR Advanced SL0 Disc 定價30.8萬的車離開了店家.

這樣頭昏了兩天後才回神過來,2022車子得等到年底,那我現在暑假騎個屁阿?! 而且我都還沒騎過公路車,於是又開始尋找性價比高的公路車成車來練一練. 看了一輪後來在Specialized店家得知他們台灣網站上的庫存資訊是同步,所以上網研究一番後,決定找附近店家上周簽了一台 Tarmac SL6 Sport (MIT Carbon frame+Disc+105), 騎了之後驚為天人,早知道就不浪費錢在折疊車上,應該更早點買公路車的. 而且更幸運的是才隔沒幾天,這周SL6 sport就漲價20%以上,買到賺到!

所以沒錯,我原本打算花五萬,最後今年會花三十幾萬的入坑故事,但是目前為止真的對我的選擇非常滿意!最後還是良心建議,快下訂2022 TCR advanced 2 Disc-KOM,然後不要再亂爬入坑勸敗文了!
isohera

小折也可以練車啦,30萬的也可以休閑啦,端看施主的心態。

2021-08-08 13:45
TONY1978

10速tiagra4700沒有不好 我現在用4700都是自己配飛輪 解決少1速的問題

2021-08-08 20:36
預算有限買捷安特tcr就對了
5萬已經很足夠了,
騎過阿里山,梅山,參加過不少活動
要挑戰武嶺就要多騎多練。
當然有錢直上一級車也是不錯
量力而為吧
justforwhat wrote:
第一個困惑是該預算多一點還是少一點。有些人建議新手「一次買好一點車架」,以後慢慢升級零件。有些人則認為「反正都會換車」,先從低價車入手,而且最好選擇國內大廠的將來比較好脫手。


我會建議低價車。剛開始使用公路車,難免會因為沒經驗而倒車,碰撞到,或是保養不當導致零件損傷。一步到位30萬碳車被這樣搞會心痛,不如先買台2萬多的鋁車拿來練習。技巧熟練再攻頂也不遲。

"國內大廠好脫手" 這論點我一直無法認同。車都還沒買就先想著要如何脫手,這種玩票心態是怎麼可能認真騎車? 想要好脫手直接騎Ubike就好了,超好脫手的。當你買30萬高檔車之後舊鋁車也並非無用,當代步車,上訓練台都是不錯的選擇。

justforwhat wrote:
另一個困惑是「車架」與「變速系統」該如何分配預算。新手適合「鋁車」配「較高階的變速系統」,還是「碳車」配「低階的變速系統」?


要是我的話在3~5萬這個價位100%選擇鋁車。高階鋁車比廉價中國無名碳好太多了,GCN有不錯的介紹:


你列出的四台車當中我的排名是:

1. Fuji Jari (gravel bike適合新手)

2. Cannondale CAAD (相當有傳統的名車)

3. Merida Scultra (國內大廠,中規中矩的競速型公路車)

4. Ubike (練體能,不用買車)

5. Giant TCR (有兩個輪子,是一台腳踏車)
wikiwikiwildwildwest

已修正言詞。我對TCR這台車有相當大的偏見。

2021-08-08 12:41
justforwhat
justforwhat 樓主

謝謝建議!scultura 跟 TCR 感覺是同等級的?

2021-08-08 20:15
wikiwikiwildwildwest wrote: 我會建議低價車。剛開始使用公路車,難免會因為沒經驗而倒車,碰撞到,或是保養不當導致零件損傷。(刪)


我早上應該被你咒怨....
還沒乾的伸縮縫轉倒
瞬間躺在地上看星星
F20JJ便宜車拍拍屁股
繼續騎到八里再回家
已通報市府加防滑漆








就算騎河濱安全裝備不可以少
轉倒有碰頭有安全帽保護沒事
別人脫罩有防毒面具保護沒事

土城加藤鷹
TONY1978

我也戴面具騎車 很方便

2021-08-08 14:14
jcchiou

國賠啦!

2021-08-08 17:44
isohera wrote:
我早上應該被你咒怨.(恕刪)

伸縮縫是很可怕的
去年去騎東眼山時,輪組整個插進去

五年前騎小折從重陽橋回家
整個插進去
瞬間爆胎

這兩次人都沒摔倒

四年前
我騎很慢,騎小折(剛起步低於15km)
壓到水泥跟柏油交界,紅線旁邊(有高低差)處摔倒
左腳前十字韌帶及側副韌帶斷了
半月板也破了
(會入坑騎車,也是為了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的復健)



有一次去光華商場,晚上燈光很暗
我騎腳踏車道,速度一樣超慢,連10k都不到
分心沒注意到到高低差
因為突然的斷差導致手鬆掉,整個人飛出去在地上摩擦
還好我有戴安全帽,臉一點小傷,腳一點小傷而已
唯一覺得幸福的是,是一個高中妹妹過來扶我,幫我撿眼鏡

人很脆弱
運氣不好,每一次出去騎車都有可能是最後一次

我騎車會把舒適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所以我騎長軸距和無需磨合
以及好操縱的平把車
選碟煞是雨中有一定的制動力
32c的外胎兼具速度和舒適安全
壓到洞跟石頭,比23、25c有更大的生還度

不是選手,只是一般市民組狀態下
騎的快不快完全取決於你的體能和心肺
車子差異不大
人最難的就是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需求
小緯0510

騎車很舒壓也很享受,訓練台沒辦法提供這種體驗,只要在自己可控範圍內做到最好,其他就看上天的旨意,畢竟連走路都會被撞,看到有些人的車覺得不好控制,下坡會抖,手抓不住什麼的,我覺得這樣騎車已經是一種虐待

2021-08-08 18:30
小緯0510

我開刀後的復健,前兩年,一年騎乘量都一萬多公里,看我有多愛騎就好,完全沒受摔倒的影響,只是後來主治醫生說我不是選手,年紀也不小,又帶傷,運動不要過量

2021-08-08 18:35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