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pers0201 wrote:如果能在動態測試時在幅條都加上應變規,我想在直觀上更具讀取數據意義。這也是目前再做輪組的動態分析數據比較難實現的地方。目前台灣我看到有人做出來動態的型變分析。如果要看出是否有支撐力跟拉壓力,動態應變規的測試是需要的。靜態的型變的確是比較難貼近真實路況,不過未來這各數據還是要有,因為動態的數據不一定方便提供,當然如果你願意提供 我去山姆叔叔的痞客邦,找到了那篇文章,很好,不过内地的微博上,有人嘲讽,真是环境啊图片中说民科的那个,在这个帖子里出现:https://tieba.baidu.com/p/7241423181楼主是自称伯克利物理的高才,他针对的是内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也就是那个说民科的,除了这两个笑料,其余也不少。我没在其中发言,不屑与这些笑料回复
烏都禾黑 wrote:我就說嘛! 基本力學知識闕如還談啥邏輯推理! 物理就全是邏輯推論,鋼絲輻條只承受拉力, 零拉力的鋼絲輪只存在卡通動畫裡- -中国有不少没上过热力学听不懂啥叫燃烧的天才一心想发明节油发动机, 以為把化油器調貧油龜速行車就是發明了省油引擎- - 上一个回敬你这段话的被删了,算了,我也不在意你这写些,就是告诉你一句话,你发这些只能让我觉得,你连物理和逻辑都完全不懂,中文阅读能力也很弱,不知道你是怎么在网络正常交流的。总之你高兴就好!
xuqs wrote:上一个回敬你这段话的(恕刪) 我專業既是力學為主又像洋人(佳哉!寡非華人)從小DIY動手造物者, 你要論邏輯,高一入學時考了性向測驗(美國考題中譯),其中機械推理與空間概念在千多人同級生中名列前茅,比三年後的聯考(贵国称高考)狀元得分高爾!奔雨騎行 wrote:那個,農民其實也不很(恕刪) 零拉力就是主題,這只是眾所周知的古典力學,不是啥高新科學
烏都禾黑 wrote:xuqs wrote:上一个回敬你这段话的(恕刪)我專業既是力學為主又像洋人(佳哉!寡非華人)從小DIY動手造物者, 你要論邏輯,高一入學時考了性向測驗(美國考題中譯),其中機械推理與空間概念在同級生中名列前茅,比三年後的聯考(贵国称高考)狀元得分高爾!奔雨騎行 wrote:那個,農民其實也不很(恕刪)零拉力就是主題 呵呵,学历就证明你行?这也叫逻辑?这么讲那么我觉得你只能算菜鸟,小小鸟,举例一个伯克利物理专业的,2018年丘成桐科学奖获得者,拿学历出来吹嘘的,见真章时没有一个行的,都是废柴https://tieba.baidu.com/p/724142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