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75 wrote:
RTF XX用的花鼓跟Eagle S的花鼓差別像我之前寫的,Eagle S是密齒比,阻力更低、滑得更快,但棘輪聲像蟬叫比較奇怪,他們家現行主力花鼓應該就這兩種
S25D已經騎快1年了,評語只有一個字,爽,非常輕快好騎,毫不拖泥帶水的爬坡輪,尤其下滑加速更是快到讓人會怕。不過這段時間對於輪組及花鼓在網路上看了一些資訊,發現自己當時寫的資訊有點問題,稍微更正一下。
先講結論,以輪組的下滑加速而言,S25D毫無疑問比RA-D快,而且快的蠻明顯;但如果單論花鼓而言,RTF XX的花鼓,其實是比Eagle S更滑順的,我去年的發文誤以為下滑快是因為Eagle S的花鼓比較滑順,後來才知道是因為轉動慣量的關係。
花鼓傳動的原理,是由棘爪勾住棘輪帶動輪組滾動,而一般的花鼓通常是36T,意思是棘輪有36齒;密齒比的棘輪,則可以高達54、72、96T。原則上齒數越高,踩踏就會越靈敏,動力傳輸也更有效率;但缺點是因為齒數多了,滑行時棘爪磨擦棘輪的次數會增加,因此會影響空轉的滑順度。因此,對於花鼓設計來說,理論上傳動效率跟空轉的滑順度是呈反比的。
RTF XX(原本RA-D)用的那顆花鼓,我查不到棘輪的齒數,但聽聲音應該是36T一般的齒數;而Eagle S的花鼓,棘輪齒數則是達到驚人的148T,這應該是業界最高。因此,KAISH才會說Eagle S花鼓是爬坡咬合設計,因為棘輪齒數特別高,隨踩棘爪就會立刻勾住棘輪,因此在踩踏時幾乎不會有跳齒情形,而且因為咬合緊密穩固,不會因為重踩鬆動,踩踏動力可以全部傳輸到輪組,適合爬坡重踩時使用。但缺點就是因為齒數太多,因此在滑行空轉時棘爪持續擊打棘輪會不斷產生磨擦,滑順度不如RA-D或其他齒數少的花鼓。
S25D雖然用的花鼓滑順度不如RA-D,但下滑卻明顯比RA-D快的主因,則是在於轉動慣量。Eagle S花鼓滑順度雖然不如RA-D,但花鼓磨擦阻力主要只影響輪組空轉的時間,實際騎乘時對於滑行的效率的影響幾乎低到可以直接忽略。S25D相較於RA-D而言,輪框從30mm降到25mm、材質從鋁合金變碳纖,因此框的重量明顯降低,整個輪組的重心明顯往中心的花鼓集中。
我看到的轉動慣量,是指旋轉的重量如果集中在中心的話,就會越轉越快;旋轉的重量如果集中在外圈的話,則會越轉越。最明顯的例子是花式冰刀比賽,選手旋轉身體時如果蹲下伸展手腳,旋轉的速度就會放慢,但選手如果站高並把雙手抱住身體,重心集中到中心時,旋轉的速度就會突然變快。而輪組也是這樣,因此S25D雖然花鼓滑順度較差,但因框輕了重心往花鼓集中,舉凡是起步加速,尤其是下滑的時候,輪組旋轉增加的速度快很多,加速也就特別快。
我的看法是轉動慣性的道理應該不只適用在Eagle S跟RA-D,也可適用在一切的高板輪跟爬坡輪才對。好的高板輪重量也許能做很輕不輸爬坡輪,但爬起坡卻還是不夠靈敏;而有些好的爬坡輪像是Neutron Ultra,重量雖然乏善可陳,但爬起坡來卻是有口皆碑的快,真正的差別應該不是因為輪組本身的重量,而是輪組的重心到底是偏向花鼓還是輪框。高板輪不管輕量化再怎麼厲害,重心在比例上無可避免還是會偏輪框,踩踏輕快感還是比不上重心偏花鼓的爬坡輪,尤其是下坡滑行時最明顯,因此輕的輪組不見得比重的輪組輕快,而是要看重心分佈。高板輪的空力效果好於爬坡輪,騎起來比爬坡輪快,但一到下坡就是爬坡輪的主場了,重心越朝花鼓集中的輪組,下滑加速就是會越快。台灣市場雖然主流毫無疑問是偏向高板輪,但以我自己的使用方式,我還是喜歡低框、重心集中在花鼓的爬坡輪,因為爬坡輪雖然缺乏空力優勢騎不快,但就是輕快靈敏好帶速,那種輕蹬一下車子像紙片滑出去的爽度,而且下滑加速飛快,實令人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