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崇越單車"出清"高士特? 知情的站出來吧! 看不下去了


kang19780315 wrote:
原來講半天,高斯特的t1000只用一部分在車上?
我覺得應該看法院怎樣判決?結果就很顯而易見了


碳纖車就算你寫T700,你也不是整台車架都是T700阿~裡面本來就會結合其他不同彈性跟剛性的碳布.一般都會配M系列下去打底.你全部用T700,那就只有一種硬度,車架那麼大,應該不同部位需要不同的剛性跟彈性,全部T700或是800,還是1000,本來就不可能.

如果只用在某幾個加強的部分,頂多是觀感不好
在法律上是站得住腳的,除非他標榜「全車採用T1000」


法律上不是這麼單純二分法

我舉兩個例子
賣整瓶蜂蜜, 如果只有一咪咪真蜜, 而其他都是糖水, 既使沒寫100%純蜜, 大概也會被認定是欺騙
賣檸檬汁, 任何人都知道一定是調水加糖(要不然不可能喝得下口), 如果有人去告說沒寫[檸檬調合果汁,原汁5%], 法院不太可能會起訴
也有更模糊的, 例如肉鬆, 一般市售品牌都會有加入豆鬆比例還不小, 但是7比3, 5比5甚至 3比7...都有,知名品牌也都合法在賣
啊多少是大眾認為[正常],大概就沒一個公認值

因為在實務見解上, 一般人的認知會是重要的依據

回到本例, 假設真的如某些推測只用在結構加強的地方
那重點就會是廠商是否能說服, [這是標準/通用的做法][消費者只看文案誤以為應該整車用xx材質視因為他們非專業的誤解][甚至提出專業的證據/證言, 例如非種點部位用xx的料對於整體性能不影響, 設計上不可能都用xxx...]

如果只是一句我有用喔!雖然少但是有!視消費者自己一廂情願認定全車架都是T1000, 那很可能會被法院打槍

David.Lin99 wrote:
主題:崇越單車"出清"高士特? 知情的站出來吧! 看不下去了

小弟我個人在自行車供應鏈幾年了,小公司上班,近期離職了,準備轉戰自行車通路工作,這幾個月,一直在觀察這事件,昨晚和朋友聊天,怎麼"天理"已經消失,我認為我知道的,消費者和其他經銷商有權力知道何謂"事實"。有得罪高士特公司的部份內容,請諒解(反正我離職了,查到也無妨)

下述所有一切,我個人眼見為憑,也有拍照存證!要講事實,就要有"十足證據",就看陳林照(崇越單車)和高士特怎樣處理了。

⑴ 陳林照聲稱,從來沒有賣過高士特的T1000新車款,我明明就在陳林照PO文(8/17)發出拒賣聲明的隔天,給配合廠商的出貨紀錄上看到崇越單車叫了2台最新款T1000交貨。(不明白高士特為何要給他貨,小弟資淺,沒這種度量)
後來雪球越滾越大,高士特主動告知告知全省經銷商不可以再調貨給崇越單車。陳林照不斷透過認識的高士特經銷商持續想辦法要調貨高士特T1000新車款賣給崇越的車友,這傳聞,高士特的員工每個都知道,但被高層要求封口,只要想辦法不要讓既有全台經銷商調貨給崇越就好。對外,一律不多解釋(這個,高士特的做法我又看不懂了,既然前面有出貨,後面又不給經銷商調貨給崇越…)

第一點: 崇越沒有賣過高士特最新款T1000的車?
崇越陳林照近期在網路上大喇喇的指出"崇越質疑高士特T1000的車款,一台都沒賣過!", 這根本是一位偉大的Seafood阿! "一手摸奶,一手唸經"的最高道行, 車友還傻呼呼的說,我們支持您,崇越最有"誠信"了!
我反推了陳林照8/17號發的FB PO文,還好我有拍照存證,(後來陳林照自己心虛刪文了), 剛剛唸完經,隔天就開始摸奶,真的非常有誠信! 這幾天還信誓旦旦在FB說,只有唸經,絕對沒有摸奶! 要不要我把跟廠商拿到的出貨單都貼上來? 還是你繼續在你的FB唸經呢? 何謂崇越口中一直不斷提到的"誠信"? 事實就擺在眼前。
(8/17陳林照FB PO文,已被他過幾天後心虛刪文)


(10/26陳林照FB PO文,還在辯稱一台新款高士特都沒賣)


第二點: "陳林照認證,品質保證"? 。
所有供應商,包括我老闆,這件事是近來自行車產業供應鏈的最大笑柄。
我就把陳林照自己說的話,貼上來,大家公評!
① (Axman圖片), 因為Axman跟狗媽同一個代工廠,所以T1000的車款一定是真的! 真的是"神邏輯"啊!



② (Hasa圖片), Hasa因為有一張陳毅老闆提出來,鋪滿馬賽克的材料文件,所以Hasa的40噸材質也是真的!
又是一個神邏輯啊! 為何你不幫其他品牌背書? Seafood只"認證"這兩個牌子,屁股想都知道,因為你要賣啊! 沒賣的品牌,就是門關起來,"假的"! 於是一幫信徒,"感謝Seafood, 讚歎Seadfood", 您的神邏輯是對的!



第三點: 陳林照發文的誠信度?
8/17, 車友轉貼給我看陳林照的貼文,這裡面不只提到不賣,還有一堆抹黑高士特回收車架的敘述,就是要"給他死"的發文概念。 我想今天高士特要告你的應該不會只有T1000這麼簡單的事,我再次引用你的圖文來賭你的嘴"發文後幾天內你就火速刪文,Seafood心虛了嗎? 隨便拿一隻車架上面塗白漆,就說高士特的車架是"回收油"的概念,引起市面暄然大波之後,”有誠信”的崇越單車陳林照趕緊刪文。還好科技發達,圖片我有留存現在貼給大家公評。若是回收車架,為何還要”誠信清倉”給車友?


第四點: Hasa你也要保證?用Seafood神邏輯保證嗎?
(HASA 2018經銷商資料,”請注意”R1新產品敘述是寫T1000!)

下述第一張貼圖是全省HASA經銷商都拿到的2018新品經銷表,新款R1明確註明使用材質為T1000,官網在7月都還是明確標榜新車R1使用T1000材質,第二張貼圖由HASA總經理陳毅親自告知車友是”官網敘述打錯”,難道給全台HASA經銷商的資料,也同步打錯嗎?(6月公告)。
台北合利單車郭禮豪(老闆)也是幫兇之一,難道你販售的HASA車子現在10月上市,才知道買不到T1000嗎?一款車架開發週期要多久?使用何種材質?行業內的人都知道,老早就該定案了,怎麼可能10月要上的車,6月還搞不清楚自己使用何種材質?HASA這2個月對外改口”臨時買不到”、”官網資料打錯了”、”2018全台HASA經銷資料也剛好都打錯了”等說詞,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整個車架生產供應鏈製造週期根本兜不攏,不得不懷疑HASA先採取更改產品資訊,然後聯合不肖經銷商用猜測的方式來攻擊高士特新款車沒有使用T1000。(PS: HASA自己本來號稱T1000,臨時改口使用"T1000同等材質M40"的作法非常粗糙)


(轉載來源:Hasa公路車交流天地)

因為我想要開店,所以近期一直在研究各品牌的車款,剛好也看到Hasa車款的"神邏輯",HASA最新款R1, 一開始號稱T1000給經銷商資訊可以下單,八月開始不斷在Hasa經銷群組當中攻擊高士特是假貨,還有要求全台經銷商選邊站,否則取消Hasa經銷權。最後全台HASA經銷商應該只有崇越單車Seafood陳林照和台北合利單車郭老闆願意和你一起聯手處理掉高士特。

Seafood手上用來造謠的對話,我100%肯定是由Hasa陳毅提供給你。 因為我手上也有,你最好不要馬賽克啊,讓大家看清楚你手上所謂的"打假"資料,是不是由Hasa陳毅提供給你當打手。 當一個競業攻擊另外一個競業,先不論事實是否有根據,都不應該是用這種惡性競爭的手法,聯合通路來試圖整垮另外一個競業,同時還要登高一呼崇越有多"誠信"…這是非常令人不齒的行為,同是自行車同業的我,替你們幾個感到羞恥

第五點: Hasa的證據有多誠信? (我們來檢視HASA總經理陳毅的誠信與道德)
整個Wechat內容,提到的不就是連雲港的工廠自稱代工貝塔羚,該工廠沒有T1000材料可以幫客戶代工。 。
這個回覆,跟高士特有什麼關係? 還要硬扯高士特要提供T1000材料,制程的說明? 你以為Seafood就可以這樣嗎? 有天理嗎?
此外,Seafood你不懂的,我分享我的工作經驗給你知道。代工的交易規則有最基本的兩種: 連工帶料 或是代工不代料。這種很基本的Sense你不懂嗎? 我們公司跟高士特,也有很多配合方式,這個不需要說明,只要是代工業背景的人都懂的。此外,高士特是不是在這家工廠做,據我所知,人家有自己的工廠,你是鬼打牆嗎?

(資料來源:96自轉車店FB)
陳毅堂堂一個HASA總經理,卻跑到店家FB去留下這些不堪入目的留言,而自己手上卻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高士特不是使用T1000,騷擾及威脅店家的作法,非常令人汗顏。


資料來源:陳毅個人FB及HASA交流天地FB (幾天前也因為心虛自行刪文了)
陳毅堂堂一個HASA總經理,在沒有任何證據前提之下,去發動造謠攻擊競業對手所使用的神邏輯,請大家公評。


這五個點,讓車友和經銷商知道,有良知的人若能明白,都是非常憤怒的。 高士特因為母集團的陰影,要承受這些壓力,旁人看來,活該。但站在後面有數百家的供應鏈伙伴,我們是看的到他們的專業與努力的。你可以抵制頂新,抵制高士特,這沒有人會說你不對,但用抹黑造謠的方式來為自己的崇越單車或為單車品牌HASA加分"誠信"。 我認為非常不齒,所以我今天才說出來。因為消費者有權力知道所有的一切。

請繼續
effo wrote:


法律上不是這麼單...(恕刪)



這不算二分法.
我們公司的產品在宣傳廣告上的用詞都要經過法律顧問確認,避免法律蟑螂找碴.
所以我才會說只要高仕特有用T1000,
不是標榜全車都用,在法院攻防上絕對站得住腳.


看完一堆新爆料,越來越感覺經銷商陳老闆應該很會賣車,生意很好.
然後一堆品牌車商想要策動他專心賣他們的品牌,然後就開始了這門八點檔大劇~
把高士特當落水狗踢,然後自己就上去了~
剛剛崇越單車的陳老闆已經在他FB上有回覆了,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eric62 wrote:
剛剛崇越單車的陳老闆已經在他FB上有回覆了,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結果真的有進二台

真的是八點檔

MishaShih wrote:
我是建議你不要用井...(恕刪)


UCI 認證這部份當你衝字數
這種基本認證沒啥好討論的

頂新要砸多少錢在單車事業你說了算?
如果真的像你所說的贊助一級車隊、好好經營
消費者還是會買單,包括我在內
但不要人家沒要做,你幫他餅畫那麼大

高士特在母集團還沒出事前
行銷手法在業界就有爭議了
頂新的風頭也算過了
沒想到行銷模式還是沒變



David.Lin99 wrote:
小弟我個人在自行車...(恕刪)


文上輿論,應該多少都具有些法律效益,但感覺還缺了某些更有力道的證據,希望事情會往大眾想要的方向發展;-)

wayne1739 wrote:
UCI 認證這部份...(恕刪)


UCI不是基本認證,一堆車子都沒有。
精確講,賽事認證。

頂新就是一家巨獸等級的企業,GIANT跟Merida其實還很難以望其項背。
這家公司真的要投資哪個產業,其實是一堆人會趨之若鶩。

我只是假設也許他哪天參加環法,就會洗白了,真的沒啥好討論沒錯。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