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up wrote:
至少相機板高低階機身分得很明顯,鏡頭高低階也很明顯,但是單車呢?很少有量化的數據.就變成越貴越好的迷思.
單車版有種很怪異的論點,只要G&M出的車架就說醜,其他阿薩不魯出的車架就一堆人說好看,什麼莫名其妙的crmo鋼管也一堆人推,看得我霧薩薩......我只能說:這版的商業氣息太過濃厚.
我到覺得單車比較像錶的產業,有的車貴賣的是科技,有的車貴賣的是手工,加上各個牌子的各自訴求跟獨特性,所以愛到卡慘死,請乖乖掏錢...
但放眼三大賽事,從giant到canyon,倒也不會輸四王一后之類的歐車,或是trek、specialized、scott等美國新秀,回歸樓主原問題:到了各一、二線廠的一級車架,性能絕對不差,只看各廠主推的重點有沒有打到樓主的死穴,若有車友說a廠哪邊不好、b廠相對哪邊好,我想也剛好就是造車訴求跟車主的適性問題,所以網路上的看看參考就好,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至於鋼管車,那是另外一個世界,就像要性能請買精工、要感覺就買機械錶一樣,或許鋼管的性能不足以讓人覺得跟現代單車比美,但是手工打造的工藝品所帶來的感受,我想不是性能兩個字可以簡單帶過,這跟商業氣息有任何關係我倒是看不出來...
有一專欄評比
7 TOP CARBON RAHMEN SETS IM LABOR UND PRAXISTEST (德文)
列入評比的有:
CANNONDALE SUPERSIX EVO
FELT F1
GIANT TCR AD SL
SCOTT FOIL
SIMPLON SERUM
SPECIALIZED TARMAC SL4
STORCK FASCENARIO 0.7
各位可能不知道GIANT在歐洲能見度也是很高的~台灣是自行車王國~別忘了!!
很多一級車架都是台商製造的~~所以別妄自菲薄!!
說穿了~自行車產業非常感謝大家樂於追求"升級"所帶動的良性CYCLE~
但也別忘了騎自行車的本意在"運動"~~而不在"炫富"
擁有一級車架不等於有了一級腿力!!

cnnyang wrote:
但也別忘了騎自行車的本意在"運動"~~而不在"炫富"
擁有一級車架不等於有了一級腿力!!
這種把沒有一級腿力卻買一級車架的車友強加上炫富這種欲加之罪的現象,也算是台灣特有的現象吧~
樓主不過是想問問看為何歐美一級車架的價差這樣大,只是剛好騎台giant adv sl,就一堆腿力至上論者、國慘不平論者跳進來把樓弄歪...
如果路上有車友逢人就自誇自己的車多好多好、多貴多貴,那也許是炫富,但我十幾二十年來碰過的這種車友,一身裝備跟車子,離炫富等級通常還差很遠,大部分的高價車主其實都頗低調的,接人待物也都十分親切,就連之前一連好幾篇開箱文(R5CA、C59 Di2、LOOK 695、MC)置頂的香港車主,雖然沒機會碰面,但在文章裡面我只感受到他的執著跟熱情,結果那幾篇文章也真的被酸到也好久沒看到他的新文章了...
如果看人騎得車比自己好,腿力卻比自己差,那應該要自豪自己的腿力夠,如果看不慣別人騎進口車(不管他哪裡做的),要碼自豪一點自己的車不比人差(說實話你們親口聽到那些人嫌國產品牌不好?),要碼去感受看看進口品牌的差異性在哪,相信對自己的視野與認知都會有一定的幫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