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你的頭碗墊圈有多少?

哇!小弟龍頭也算漫長的,12公分,不過小弟的龍頭是鋁合金的,但是感覺抽很薄就是了(deda zero100)!前叉頭管以上也是鋁合金的,墊圈大概1.5—2公分吧!不知這樣常常拉手把抽車會不會有斷前叉的危險呢?
怨念聚合體 wrote:
我砲錯東西都沒在道歉的
大俠真是模範生

好說~
您這樣說,我才不好意思。
atenzadream wrote:
哇!小弟龍頭也算漫長的,
12公分,不過小弟的龍頭是鋁合金的,
但是感覺抽很薄就是了(deda zero100)!前叉頭管以上也是鋁合金的,
墊圈大概1.5—2公分吧!不知這樣常常拉手把抽車會不會有斷前叉的危險呢?

鋁合金倒是不用太擔心,起碼要斷之前會先歪。
直接操到斷掉......那種破壞強度太可怕了。
事實上,碳纖維前叉豎管越做越粗。
以前1英吋,真的很軟,用力抽車的都軟啪啪。
1又1/8英吋,就好很多。
現在作到1又1/4英吋,或是1又1/2英吋,顯然就是更強壯了。

另外像是打在前叉豎管的固定器(固定龍頭蓋螺絲),
現在很多廠商都把固定棄做的比較長一些,
也埋得比較深,多少也會有幫助。

若是有仔細注意看的話,
一些龍頭都會特別註明,此產品否有經過邊緣打磨。
打磨過的龍頭,比較不會對碳纖維製品造成傷害。(如把手or前叉)
我想職業選手比大家更害怕這種事情,器材部份廠商會想辦法。
但我本人的輸出力量實在很小,暫時不會去擔心這種事。
想了解一下,有沒有車友真的斷掉過? 或遇見過?
Arbicool wrote:
熊貓說的應該是頭碗錐蓋

姆,實不知中文該如何稱呼,多謝!

ddar白馬 wrote:
使用長龍頭,轉向立矩大。
用短龍頭,轉向半徑小,反應快。
...
車主自己能適應克服就好,沒有啥比較危險的。
事情正反兩面都有

對於想試試或瞭解龍頭長短的回饋,只需選一段「石板路」來騎便知。白馬的理論及導出結果(長遲鈍,短敏感)並沒有問題,但前後輪重心平衡分佈也會因長或短龍頭有所不同,在選用的實際取捨上,需一併考量。

ddar白馬 wrote:
...主要還是因為騎姿的考量

題外話,我有個驗證龍頭長短的大膽理論,提出來請大家指點一下:

討論龍頭該用多長,應該可以是很簡單的問題,但似乎未見詳盡分類討論:大部分的書,網路,傳言都免不得會提到騎士人身吋,選用車架幾何,偶爾加個柔軟度,或 i swear by god it has to be 110 mm (eddy merckx)等等。

物理直觀及騎士感受上,最能「直接」控制前輪偏轉以及「誠實」傳達偏轉感受的位置,應是手在握把上的位置(上半身重量的實際支撐點)要落在前輪軸心垂線。當然,實際應用上(小折淑女城市車 XC DH..)龍頭長度的選擇會稍有不同(容易折疊、容易放大轉動等等,略)。

公路車大概是最複雜的,因為可以粗分三種握姿。基於以上想法,除風阻因素外,似乎也可以比較能瞭解為何公路車是彎把(好讓三個位置都會讓手落在前輪軸心垂線附近)。

所以問題可以簡化成:這三個位置,哪一個該落在前輪軸心垂線或該最靠近前輪軸心垂線?不管選用什麼形式的彎把,是不是把彎把上轉以方便握煞把,或是正負多少度的龍頭,決定這個位置,就能知道該用多長的龍頭。

我會選擇握以「下把位的位置」來驗證該用的龍頭長度,理由應該很容易理解。

當然,對龍頭長度的選擇,還是找一段路,試驗一下便知個人喜好,簡單又方便 。
01 沒人愛騎車聊天室 http://rollingpotatoes.chatx2.whocares.jp/

jobinobi wrote:
我會選擇握以「下把位的位置」來驗證該用的龍頭長度,理由應該很容易理解。


老師說,彎把的設定要以下把位為主去設定。

下把位OK了但是上把位不行,再視情況更換彎把的把型或更換龍頭,不能以煞把的位置作基準。

但是大部分的 Fitting 似乎都是以煞把位當基準。

結果遇到Drop大一點的彎把(例如Anatomic 或是 Traditional Bend),抓下把時整個人就得壓在彎把上做伏地挺身,這樣能好好出力~才~有~鬼~~~


這大概是之所以那麼多人愛用小彎把的原因吧??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 Traditional Bend,但是我覺得它的尾巴不夠長,開口又有點太大。

(老師用的是很特殊的把,不好買,他當年找到以後一次梭五支起來)

實際上用過比較全面性的是 3T Ergonova,但是衝刺的時候跟 Traditional Bend 根本無法相比。

最近正在把玩 MODOLO VENUS,搭配 Campy 現在感覺還不錯,如果能夠順利的設定好的話應該會考慮當成主力使用....
www.cycliving.com
Traditional Bend是好物!(每一個牌子都不會差太多!)尤其最後500公尺時完全不會考慮剎車問題時!最好出力!!!

有多少人握下把單次騎乘累積里數會超過30公里以上?? 所以不才小弟建議還是以上把位來訂龍頭長度!

我已閱讀過並同意遵守討論區規則

peace


Lanxlot5475 wrote:
老師說,彎把的設定要...(恕刪)


手掌本身偏小的人用除了小彎把以外的把手都非常痛苦,手掌尺寸大的人用小彎把常常也很難受。

記得某非常知名的論壇大濕幫人Fitting一開始就推薦小彎把,他哪管人家手掌多大。

valeriowu wrote:
Traditiona...(恕刪)


以上把位或者下把位決定龍頭長度都有問題。

要以overall reach搭配車手自身的體能(年齡、身材胖瘦還有是否有過運動傷害)以及柔軟度再來決定。

只要overall reach是正確的,不管上下把位長時間騎乘都會非常舒適。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Arbicool wrote:
手掌本身偏小的人用除...(恕刪)


請教,手掌多小適合小彎把?是以整隻手掌算,還是用手指算呢?

我可以說
騎過單日三百幾乎四成的時間都是握著下把
坐墊到把手的落差還有12cm
valeriowu wrote:
Traditiona...(恕刪)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