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7172 wrote:
不好義思,對"功率VS速度" 沒有什麼概念。
你可以大約說明300瓦,時速多少?算好的Aero pose嗎?
此外,就你所知道,一般市民組選手的得牌選手的功率情形嗎?
最後,你用的是何種功率計?謝謝
300W 最少也要有 38-39,AERO 姿勢漂亮的話有機會40KPH。
印象中有看過一篇報告,如果AERO可以做到很完美(包含計時帽、車子衣服風阻低...)的話,270W就可以得到 40KPH 的時速了。
我的測試是在0.3%的上坡,16min AVG 302W只做出37KPH的均速,所以我的姿勢算是很差。
那可能大家會想:只要趴低一點,或是把車子改成計時車設定就可以啦?
問題是....改成計時車的設定我踩不出 300W 啊....



這就是計時型選手的強項,他們可以在很低風阻的姿勢下"長時間的"用很低風阻很大功率的騎乘。
這裡點出來,大家就可以來好好研究: 為何Schleck爬山這麼強,平路計時卻弱到天邊去? Tony Martin 平路計時這麼威,爬山怎麼不見蛋? 如果功率決定一切,那應該爬山能力會跟計時能力成正比呀...
台灣的市民選手要能拿牌,20min FT 最少要在 3.8 ~ 4.0W/KG (繞圈賽不在此限)以上,那上台就是早晚的事而已,端看賽道的類型與選手的類型而論。
能3HR都在4.0W的選手爬大山很強,但是遇到能5min輸出5W/KG以上的選手,平路或緩坡站他可能就討不到便宜了。
我用的是 PowerTap。
s07172 wrote:
不好義思,對"功率VS速度" 沒有什麼概念。
我要闡明的很簡單:功率大不等於速度快
把功率轉換成速度,是自行車運動裡面很大的學問,有時犧牲功率可以換到速度,有時候犧牲速度是可以換得功率,這之間的東西正是功率計好玩的地方之一。
所以我的用詞是 Power V.S Speed 而不是 Power To Sp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