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TCR SL2 ,3 原廠附的fizik arione 坐墊卡蛋 ,要換那個坐墊好呢?

xxplus wrote:
正名一下,應該是sa...(恕刪)
我怎麼都覺得那個網站報的數據有點詭異
可能是我從來沒有詳細閱讀他的說明的關係吧 0.0

我自己的方式是,以可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的位置為作為標準位置:
- 膝蓋切齊踏板軸心
- 屁股切齊座墊末端 (不過有些款式座墊很長,這一點請玩家自行斟酌)

我三年前剛玩公路車時,後退量大概只有 3 ~ 4 cm 吧 (笑)
後來受到早川伯的影響,座墊越調越後面,最大有調到 6 cm,那時候我很強調用臀大肌出力
現在調回 5 cm,座墊也換成平坦型的,可以依路況動態的調整屁股的位置

louisgarneau wrote:
是沒錯...但對於一...(恕刪)

你好我是那天跟你買坐墊的車友,因為下雨沒辦法跟您聊聊,真是抱歉,其實個人淺見您的問題應該是,
你的車是偏競技型的設定,而您卻輕輕鬆鬆的騎它,所以幾乎身體的重量都落在坐墊上,再者沒用卡踏一般踏板容易滑動又造成身體重心前移,於是乎體重剛好掛在會陰處,結果就是下麻手臂酸,公路車一定要有相當的騎乘強度才會減輕體重對坐墊的依賴,你的S坐墊因為很軟鼻端又短所以當下會覺得舒適一點,相信一段時間後當你發現你的公路車的潛能後,你會越換越硬鼻端較長的坐墊,因為那還關係到用大腿控車的功用,arion只能算入門的,你以後一定會換更有挑戰性的結論讓你老婆也騎公路車一起拼速度,越騎越快後你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騎乘愉快
河濱人 wrote:
你好我是那天跟你買坐...(恕刪)


河濱人大大, 我懷疑你有超能力
您說的正是我這幾天所切身感受到的.

其實那天我最後在Specialzied換的坐墊硬度與arione差不多, 只是Specialized坐墊中間有溝槽.
Specialized技術人員幫我安裝好坐墊後, 順便"雞婆"的再我微調fittng, saddle setback後, "不小心"fitting到我的甜蜜點..
從內湖騎回師大路,一整個感受到正確的公路車姿(自然地縮小腹, 彎背, 夾肩,呈抱大球姿)...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人車一體,除了紅燈,一路都不用下車休息....
這兩天在河濱巡航, 發現屁股越來越不依賴坐墊, 特別是今晚第一次上卡後, 不僅身體與屁股不再亂動了,更神奇感受到用後臀肌拉踩的使力方式(本來不會摔車的,但自作聰明停車時想只脫一腳, 結果摔2次,傷了坐墊)
我發現上卡是新手邁入另一個騎乘level的關鍵, 也感覺單車運動的迷人之處在於其每一個配件都有其用處, 特別是公路車,沒有一個配件是花俏多餘的.

你怎麼知道我老婆已準備賣掉平把公路車, 換彎把, 特別是昨晚從自來水公園<->木柵, 她整整慢我40分鐘..自尊心嚴重受損...哈哈

PS:
1)與您分享SRAM前變上大盤問題的一點小小心得. 我回Giant調校2次, 到Specialized調校1次, 似乎還是沒辦法解決飛輪在第3檔時順利讓前變"立即"上大盤的問題.
後來,Specialized技術人員的解釋是"當飛輪第3檔而沒有到達能上大盤的最低轉速時,自然上不去, 這時飛輪切到第4檔提昇轉速,就能立即上大盤", 我試這方式是OK的, 不知道這方式會不會很阿Q?
這或許是老美的設計邏輯與日本人的不同之處?

2) 想請問如果現在騎乘時, 大部分的時間臀部都僅輕貼著坐墊, 是否需要調高坐墊 0.5~1cm ??

3) 當發現什麼事項,才需要再把坐墊往後微調呢?

有空一起出來騎車..劍中劍, 貓空都是我近期我想挑戰的目標!
祝你騎乘愉快!

我想有很多問題你在經過1000km的騎乘會有自己的答案。

懂得怎麼聽你身體的聲音,才能有合適的設定。
阿說好的鋸車架咧?(by 大仙)
TCR SL2 附的坐墊 我也座不習慣
只要騎乘超過 50 公里,小屁股就會痛苦難耐
換上 Specialized 騎破百也完全沒有不舒服的感覺
你可以考慮看看
louisgarneau wrote:
河濱人大大, 我懷疑...(恕刪)

其實我也是公路車的菜鳥啦!只是剛好你發生的事我都走過所以比較清楚,屁股輕靠坐墊才正確,我看過你的車了坐墊不要調高了啦,又不是比賽選手坐墊前後位置因人而異喔!我是習慣座弓中心點在座管中間感覺抽車跟踩踏省力很多,一起騎車好啊
請教各位大大 換了Specialized哪一款坐墊 可否私下PM給小弟 麻煩了


TCR SL2新手留...
看到就飽了~
現在還有人用"坐墊鼻翼前端",作為推算"坐墊SETBACK"的依據。
坐墊百百種,每個坐墊的長度都不一定相同,座骨的甜蜜點也不會相同。
然後看照片抓SETBACK,隔空抓藥這樣也行?
我相信車友都是好心,沒有惡意。
但是光用"坐墊鼻翼前端",作為推算"坐墊SETBACK"的依據.....
這樣真的不是辦法。

ddar白馬 wrote:
看到就飽了~現在還有...(恕刪)
但是光用"坐墊鼻翼前端",作為推算"坐墊SETBACK"的依據...


如果您有看完全文的話,應該沒有您所說的狀況。(我已經事先聲明是看圖說故事而已,而且版主已經說他目前可以體會出人車合一的騎乘感覺,所以我的結論是請她記下S牌坐墊目前的座高角度與setback值相關數據,做為她以後要調整相對位置的重要參考值。這樣一來即使後來調整失敗,也可以馬上還原到原先最舒服的相對位置)

事實上所有的英文網站公式,都是給一個範圍,然後靠自己騎乘經驗的累積再去挪前後,升降高低。例外的是座高的公式,他就是單一數值。但如果再細看提供公式的作者的解說,他也會說經過換算出來的高度是用來作為日後持續調整的起始值(Starting point)。但常常被車友以訛傳訛,說這是座高的標準值。錯了~他只是參考值。很多都要因人而異,逐次修正。所以才會叫做fitting,有ing在裡頭。(事實上,在這討論串還是有人誤認是有標準值)

另外我要回到板主這次更換坐墊的過程,說說我的看法。
第一,每個人的臀型不同,而坐墊也是造型及功能各異。他從F牌的實心坐墊,換到中空的S牌,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要換就是要針對目前的痛處(卡蛋)來換,而不是找一個同樣是實心的坐墊來試。
第二,要建立標準騎姿(縮小腹、弓背)是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好的坐墊與車褲可以讓你先享受騎乘的樂趣,騎姿可以慢慢鍛鍊。騎車一有樂趣,你才會花時間去精進自己的騎乘姿勢與技巧。值得注意的是,當騎乘距離越長,身體疲累時,騎姿越是容易跑掉。樓主要用心分辨是器材問題,還是個人問題。



 
dmk wrote:
如果您有看完全文的話...(恕刪)


兩位大大得論點對我都有莫大的幫助...
特別是dmk大的fitting的"ing"論點...自從上星期換成S牌坐墊,上了卡並騎乘了約100km後, 我的騎姿變得更容易輕鬆自然的更趴了(可以輕鬆趴的像環法選手, 而不感覺酸痛)...同時也感覺到屁股與坐墊接觸的程度越來越輕微,時間也越來越短.
所以我決定微fitting,將坐墊調高1cm...
公路車fitting會隨著rider的身體狀況..不定時需要微調...ing 的觀點目前我是切身體會感受中的...

謝謝前輩的各種論點...不同的論點讓大家有不同的思維切磋, 互相漏氣求進步...這就是公路車世界的迷人之處.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