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組"RIDE WAY鋁合金板輪",從計畫誕生到上市前的測試,
愚者我剛好有~小小的參與~小小的建議+小小的測試。
但是我先聲明強調一下!我不是輪組廠,亦不是車店!
我也不是啥PRO的騎士,啥咪勇腳!我是個大肉腳!
只是喜歡體驗各種不同輪組之間的差異跟愛玩輪組而已!
各位看倌們若要我說啥輪組的數據,冠冕堂皇的理論...我也不知道怎說起!
不過~以業餘騎車的角度來說,我接觸過的輪組應該算不少組了!

愚者只是個愛惡搞輪組的"歐几桑"而已啦!請各位先進手下留情~別鞭太大力呀!

*******************************
PO張今年3月份時無聊所拍的"輪組集合照片"
目前手上的服役中的輪組尚有:
MIT白牌,框材~A+'級,Tubular的20mm全碳低框輪,
MIT白牌,框材~A+'級,Tubular的45mm全碳板輪,
MIT白牌,框材~A+'級,Tubular的58mm全碳板輪,
2008年 ZIPP'303 42mm全碳板輪Tubular,
2010年的Reynolds DV46UL-T 46mm全碳板輪(Tubular).......
而其它~他牌的哩哩摳摳的鋁合金輪組,愚者就不再另贅述了!
至於這組"RIDE WAY鋁合金板輪",目前手上也有2組,(女王與我'各一組)
騎乘心得:(我78-80kg,含另一位95KG'的騎者測試心得)
靜止啟動加速的感覺,與蝦貓比起來~是有稍微重腳了點!
平路30-40KM'這區域的速度在跑,堪稱優異!可較輕鬆的巡航!
爬坡的話,個人覺得超過10%的連續爬坡(例如:大雪山或136)
騎RIDE WAY上136時,我是覺得稍微辛苦了點,有比較喘~
在PC上看心跳表平均值,數據比騎DV46UL-T稍高了點,但還可以忍受!
PS:個人騎 DV46UL-T與RIDE WAY上136的成績差約2分鐘(51分/53分)
但念在RIDE WAY入手價錢比較親民的份上, 較常騎的還是RIDE WAY
至少~連續長下坡時,不用擔心"貴森森的碳纖框"煞車過熱爆框呀!呵呵!
建議口袋深點的車友可把它當成"練習輪",1,630g的重量算還好!
至於只想使用一組輪組的朋友們,您可以把它當成長途騎乘的輪組,
假日休閒'巡航式'騎乘,真的有比較輕鬆,亦有比較省力!
(我是依據Garmin Edge® 500的卡路里消耗數據做比較!)
高框板輪以RIDE WAY這價錢,加上花鼓使用ENDURO的培林,算是還挺值得入手的板輪!
RIDE WAY的缺點:
新品牌形象尚未建立起來,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
會讓人有所顧慮!不是讓人很有信心入手!
而經銷點+維修點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http://0988926868.blogspot.com/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