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花鼓的滑順度真的那麼重要嗎? 實算解析 : 花大錢買超滑順的花鼓不如換組好的胎~~!

tsayeq wrote:
先前有文談到輪組的慣...(恕刪)



小弟物理不好~

我實際騎乘~換輪組的感覺比較大喔

例:

車1MTA-520D(皆為原廠配備),原廠輪組,原廠1.95越野輪胎
車21MTA-520D(除輪組外皆為原廠配備),ELEMENT前2後4軸承輪組
車3冠軍6號(皆為原廠配備),原廠輪組,26*1.5光頭胎

1跟3輪組同等級,順暢度相差無幾~根本一樣的意思

以上實際騎乘順暢度是:1>3>2

結論:換輪組比換輪胎有效果~比較貴倒是真的~可是剛性的也有增加~比較耐操

之前也有人用物理算慣性框的差異性~可是騎起來就是明顯有差別~要如何解釋?
人的感覺是很模糊的, 今天睡飽一點, 昨天肉吃多了點, 前天工作過頭, 今天上測試第一台車, 測試完身體熱了,路面的差異,天氣......都會影響人的感覺, 除非你是受過專業訓練的測試員, 如品酒師, 香水師......, 不然眾說紛紜就是那麼一回是事.

所以有規模的單車廠才要花那麼多錢設立測試的機器, 但在測試之前一定是靠設計, 簡單的理論在上設計沒什麼好討論的, 尤其材料都是金屬材料又是那麼單純, 所以設計上很多議題都並沒有經驗的問題, 除非是複雜的構造和議題,就只能靠測試和複雜的數值分析

現代花鼓製造幾乎都是用CNC, 不要說CNC, 連傳統車床要把花鼓兩側的陪林座作到同軸就像一塊蛋糕的事, 其他可能影響花鼓滑順度的因素, 有很多沒錯, 但是自從20多年前卡式陪林應用在花鼓上之後,這些問題對花鼓滑順度的影響程度就非常非常小了

另外, 軸承直徑只有輪胎的30分之一,能貢獻的影響本來就很小, 應該是沒有爭議性和經驗的問題, 輪軸的轉速只有幾百rpm, 單車加上人的重量不過是百來公斤, 對現代的即使是平價軸承而言都還在很小的承載條件, 所以磨差係數幾乎是定值 , 軸承摩擦力不到0.01, 換算成磨差力不到1公斤, 每轉一圈轉動路徑的長度只幾公分, 能量消耗不到0.1Watt, 算成終點線前會有幾秒的差異, 如果今天口袋不夠深的話是否需要這項投資....

哇勒, 我的龜毛毛病又犯了, 參考看看就好~~

tsayeq wrote:
算成終點線前會有幾秒的差異, 如果今天口袋不夠深的話是否需要這項投資....


大哥不要講那麼白嘛,不然車廠要拿什麼來賺各位車友的錢

想海放別人,練體能增加自己的功率輸出最實在
tsayeq wrote:
人的感覺是很模糊的,...(恕刪)


培倫順暢 / 花鼓用油 / 編法 / 花鼓軸心強度 / 彈片設計

都有關西喔...

受力點的不同 加上編法 啟動速速都不一樣
中後段也不一樣

不同胎壓 給輪組的狀況也不一樣

大大 您想法呢?

鼠倈寶 wrote:


培倫順暢 / 花.......培倫順暢 / 花鼓用油 / 編法 / 花鼓軸心強度 / 彈片設計

都有關西喔...(恕刪)


謝謝大大,這些都有關係沒錯,但是多少或顯著的問題,
我也有使用DT花鼓和RECORD花鼓,但實質的感覺是’’心理的爽’’,
和105花鼓比起來,我評良心說騎起來,除了重量外,感覺不太出他們的差異,
(當然編輪時會有些質感的差異啦,但騎起來....真的差異太小了)

所以,如果,今天...
我不想花這麼多錢在車上, 又講究性能的話,
您提的這些項目和其他顯著的項目(如輪組剛性,框重量, 風阻 )比較起來,
既然都是可以證明會差異非常小的
(其實幾本著名的單車理論和編輪的書都有提到,這文不是我編造的祇是我多用了點算數列出來而已)
我會考慮其他俗有大碗的產品, 感恩....
tsayeq wrote:
謝謝大大,這些都有關...(恕刪)


看看國產品牌有沒有 便宜又大碗的

您剛剛說的高階花鼓 都是順暢的
除了心理因素外
她們的內在不口否認 是好的

輪組結構強壯
順暢度也會更好

milkcan620 wrote:
小小弟對培林沒有很深刻的了解,不過還是有幾個問題想請教大家

1. 培林直徑的大小、厚度,是否跟承重有關係 (例如:有些便宜的花鼓為了偷輕,用了小號的培林,空轉時候很滑順,可是重量壓上去之後卻有重拖現象產生)
2. 培林承受重量後,是否會改變摩擦係數?樓主用的摩擦係數是否是在無負重情況下的數值?
3. 如果問題2是肯定的,如何測出一個培林 負重kg/摩擦係數 的X/Y軸線性圖?
恕刪)


1.越小越貴,而且很有可能一個窟隆就讓你壞,小的也較不能承重
2.這就是滾珠的公差,會造成某顆珠子受力不均
BLOG http://mpsevo.blogspot.tw/

花鼓殼的材質, 如碳纖, 鋁合金
花鼓中軸的材質, 如鋁軸, 鋼軸, 鈦軸
棘輪座的材質, 如鋁座, 鋼座, 鈦座
其中鋁又分很多級, 6字頭, 7字頭
鈦也是, 鋼也是
摩擦係數會因花鼓使用的材質, 培林熱脹冷縮及使用潤滑油材質優劣而改變
換輪胎當然會有差, 但心臟也很重要(花鼓)
理論是可依據, 但要加入一些變異的參數, 才是科學
貴的花鼓有一定的道理,
便宜的花鼓當然也不會太差
但懂得花錢敗的魔人們, 各個有來頭的專研不是只會花冤妄錢的貴公子
所以那些大廠才會投入心血來研發賺魔人的錢
不是理論可以去評量的, 用了然後努力騎你就知道.
我只知道我的dura ace輪組花鼓預壓調些微緊就很不順了.....

ahsimwei wrote:
理論不代表一切,實際才是王道


+++++++++1
雖然有時實際也得依賴理論會比較有效率的找到較佳(最佳)解
但殊途同歸~真相只有一個~最後還是得觀測實際測試的結果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