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這…是我眼花了嗎? 北宜"單"車俠>_<

tzou wrote:
xieb wrote:
小弟自學獨輪車,今日邁入第9天,每天大概練騎1.5 hrs左右.
但胯下被磨的腫起一塊,壓下去很是疼痛,不知前輩們是如何
克服這個問題的呢??


這個問題因人而異
有人從初學到進階都沒發生過,
但有人就會比較激烈.

不知你的胯下指的是會陰嗎?
還是該邊?, 如果是"該邊",可以穿車褲,如果你穿車褲還這樣,可再加穿綿短褲,
我車褲少穿,大概都棉短褲或籃球褲就OK,長途的就不能穿只穿籃球褲,至少貼身短四角+休閒棉短褲.

有時候透過
1.騎乘姿勢
2.調整座鞍角度與高度
3.座鞍形狀
3.座鞍材質
可以克服...


感謝回覆,腫起的地方是"該邊",大概是大腿肥肉很多的關係?目前都是穿籃球褲或運動短褲.
所以看起來還是要買單車褲?小弟去買來試試好了.

至於:

1.騎乘姿勢 <--這個尚無能力,能騎著想辦法不掉下來已是萬幸,這還需要時間練習.
2.調整座鞍角度與高度 <--當初沒經驗,買的是20吋加上加長管,高度部份目前調到最低算是還剛好,角度您指的是
前後的角度嗎?
3.座鞍形狀 ,材質 <--入門時日尚淺,不知大大有沒有比較推薦的好物呢?


tzou wrote:
不過初學者手邊很難有多款座鞍供選用校調,
不知兄台的座鞍是PU自成皮的還是繃皮式的?
車種為幾吋的?


小弟買的是M型管,20吋,再請老闆換加長管.

至於是哪種皮..小弟不是很清楚這兩種皮差在哪,要怎麼分..

小弟的身高約180左右,請問換成24或26吋會比較好操控嗎??目前騎20
吋的,不太會走直線,騎起來很容易朝右偏,有時候甚至會騎到離出發點50M
外,大概90度角的地方.可見往右偏的有多嚴重.


^
| 預計方向
|
| 50M
出發點 -------------------------->實際到達的地方
齒比和驅動比是不同的喔~~

假設一輛獨輪車的輪半徑是曲柄長度的兩倍,那齒比是1:1(踩一圈也轉一圈),但驅動比則是2:1(轉一圈行走兩步距離)喔~~~

若是今天一輛10吋的獨輪車(輪半徑約17公分)配上170mm長的曲柄,那不論齒比和驅動比都是1:1,其實根本就是在走路....

所以這樣的車不論速度和扭力都和走路一樣,走路能爬的上去坡,它就能爬上去~~

當然當輪徑放大到18吋時(我猜會質疑的人應該是從沒騎過18吋的獨輪車....),扭力當然會比10吋的小一些,但至少靠累積衝力還是能有接近徒步的爬坡力的~~

而且小徑獨輪車因為轉向超靈活,可以靠蛇行來增加爬坡力,所以爬坡力是很強的~~

但是,小徑獨輪車速度慢到會想睡覺....可能用跑的都比它快....

當初我學的時後是沒用拐杖啦,我是在溜冰場扶著欄杆學的~~

以前我有試過爬中山足球場極限一場的那個30度大斜坡(正中央的那個大台子),靠著扭腰蛇行是可以勉強慢慢爬上去的,只是大概爬個3公尺就沒力了....

所以只要輪徑夠小配合蛇行(甚至是側轉90度用前進後退走Z字),30度坡其實是可以爬得上去的,但是能夠爬多遠就是看體力了....

越大的輪子在陡坡上越難蛇行,因為轉向越困難....

其實只要會跳,完全不用騎的都光用跳的,當然不論啥傳動比都可以爬上更陡的坡,全看體力和技術~~

去看看電視冠軍吧~~裡面用技術爬上超陡坡的多的是~~
Roger陳
xieb wrote:
感謝回覆,腫起的地方...(恕刪)


那應該就是就是磨到的,美華泰有男貼身四角還不錯,可嘗試看看,外頭套棉短褲,如果一樣如此可用車褲,
但不一定不會再發生,20M的可能配自成皮(座墊較硬,通常無前把),一般好一點的,都用繃皮,
可看到墊子下有釘子,另外你可以找出磨擦點,有時是前把突出,國內鋒明的某批貨(Active),
最好把前把拿下來用砂輪機或銼刀磨邊角...

180身高, 直接買24"是可以的, 不過如果你有興趣20吋不會白投資, 不知你的胎寬是2.125或2.25的?
座管系統新款都採用25.4的,早期的或非進階款用22.0的,20"的加長座管有兩種模式,
180的身高一定要加長,採用單支長seatpost強度OK,可不用加長套管再加原座管,
但如果有不同身高人共同使用就可用套管模式.

方向控制問題,久了就有辦法控制,不過你可以試著將左右手調整張臂的角度看看,
也可透過踩下的同時扭轉腰部或夾靠座鞍去轉動,
基本上這也不是大問題,慢慢練習就可找出最適合自己方式的控制技巧.

其它學習技巧可參考IFU技術分類, 國內應該找得到我翻譯的文章.
初學後free-mount算是最重要的,你可以觀摩YT影片來學,
大概兩個月內就可以學會自殺跳等進階上車法了...
同時也可以學後退騎了.
把學習進度壓縮後會學的更快更有效率.


Roger17Chen: 你"講"的爽就好.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小弟件事淺薄!! 我這幾天也在公園看到有人在騎獨輪,真的很厲害,真的很佩服他們的毅力
都不知道練了多久了
tzou wrote:
那應該就是就是磨到的...(恕刪)


上星期六從獨輪車上摔下來,左腳被踏板卡住無法站立,摔的四腳朝天,右手腕嚴重扭傷,休息至今尚未痊癒.
所以荒廢了幾天.被磨到的地方還是各腫一塊,但休息了3天,壓下去已不會痛了(女王反而開始擔心會不會
是腫瘤之類的..orz)

胎寬沒研究,是用尺去量就知道了嗎?晚上去量看看好了.

方向控制還在嘗試中,發現之前會偏時都有穿歐都納的緊身單車褲,穿籃球褲反而不會,還在研究為什麼.目前還
是不太會左轉,右轉可以慢慢的轉向我想去的方向了.

free mount...看YT上別人做都很簡單,自己上怎麼完全不是這樣..看來要再加強磨練.目前已可歪歪斜斜的
騎大概快100M了,真的是有努力就有收獲的運動呀,減肥效果也不錯..
直言 wrote:
天啊.我發現YouT...(恕刪)

呵! 全台最高點和次高點都有蹤影.

單輪...無所不能, 不! 比雙輪更極限!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Roger17Chen】
拜讀您的文章,真是佩服獨特的論點...
佩服!佩服!
TonyJa
既然都騎獨輪車了,思維當然也要切換成獨輪車的才對啊~~

"因傳動比過重陡坡爬不上去"這問題只存在於只能前近無法後退的車種(例如一般兩輪單車)~~

既然獨輪車可以前進後退,遇到超陡坡只要側轉90度,改用Z字前進後退走法,
不論傳動比如何,應該沒有爬不上去的坡~~

除非坡度大到超過輪胎的側向抓地力.....

現在很流行的"死飛車(Fix Gear)"也是可以後退的,所以也是可以用Z字前進後退走法爬上超陡坡~~

因此改天若看到有人騎Fix Gear攻上武嶺也別大驚小怪,只要技術體力夠,沒有不可能~~


當然,對於不會騎獨輪車後退的人,"因傳動比過重陡坡爬不上去"這問題還是存在的....

所以,車子是看人騎的,從其發言就可以知道技術到何種程度~~
Roger陳
Roger17Chen wrote:
既然都騎獨輪車了,思...(恕刪)
現在很流行的"死飛車(Fix Gear)"也是可以後退的,所以也是可以用Z字前進後退走法爬上超陡坡~~

所以,車子是看人騎的,從其發言就可以知道技術到何種程度~~


確實, 真希望你不是貝哥哥和會爬山那個roger
不過應該不是, Roger很內斂的. 呵!

Fixed gear就Fixed gear還在"裝"就不可愛了.

Tony的影片之前在網路就有看過, 音樂都很輕快,
之前以為跟是台中Tony是同一人(就是網路上被偷拍36er的那位Tony)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