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很棒的文章 謝謝分享我認為3.5hr爬上去是不容易的而且需要好底子想請教你如何排入爬坡的練習有看過喬福瑞的著作 但礙於尚未購入硬體好比心跳表 甚至是功率計不能作個客觀的檢測 想說好吧 人在車在的情況下先騎就是了 但這也是光憑著自我感知最大的缺點:無法得知自己的進步狀況儘管身體變得更結實 心跳數自我掌控程度變好等等..每次騎出去總不那麼踏實再者 之前跟團過的一次爬山路段讓膝蓋受傷休息一陣子後反而比較愛跑平路 目前下班後也只能在河濱晃阿晃的幾十公里像極了滾輪上的白老鼠...心中還是想著山坡阿 爬坡時的大力喘氣 還有那如牛步的迴轉速當我看到g4這支車架的時候 不知道有多開心也是之後換車的首選 其實自己還是很愛攻坡的我想所以看了這篇文章 對於你本人的練習方式很感興趣當然一生的自行車計畫我也有買多吃沙拉 麥製乾糧 水煮馬鈴薯 少油 規律生活etc..是我目前希望達成的飲食模式與競賽無關 與面子無關我只是想帶著車子一起停在山坡的高點往下看
laizin wrote:你好 很棒的文章 謝...(恕刪) 您好,沒想到這篇快發霉的文章又再度出現了。..跟您分享幾個自己的經驗與觀念。1.設定目標,當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ex: 武嶺3.5hr),你就會漸漸清楚你缺什麼,該練什麼。~目標~的用意是讓我們懂得在有限的時間內懂得"捨去"我們不用練的東西,這樣進步最快。2.意志力:目標建立後就要催眠自己,除了工作就是騎車,一直騎車,晴天出去騎,雨天在家騎,然後你就會進步了。3.用對方法:"一生自行車計畫"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示,除了飲食與做息外,就是"休息"的重要性。"休息"這個議題很有趣,除了"不碰車"的休息方式外,~慢騎~也是種休息的方式。4.如果有機會翻 "一生自行車計畫":,請看chapter1 得p46~48頁,仔細看,多看幾遍,去想想carmichael位什麼初期叫麥特這麼做? chapter1 得20~24頁所提的週期訓練法,你會發現其中有一樣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打底。其實裡面提到的心跳百分比訓練法其實已經有些過時了,但是就已以一班業餘的我來說,其實已經很夠用了。5.相信自己:只要好手好腳,就請別再相信別人資質體能好所以可以....,資質是留給那些最頂尖的選手在比較的。其實每個職業車手的訓練時間幾乎是一樣的,因為一天就是24小時,很公平,所以職業選手比的是資質,戰術與技巧。個人認為武嶺要騎進3hr內就真的要有點資質,3.5只要努力與毅力不放棄應該都不難達到。我記得在我練車的期間,有位騎車大叔跟我說人的心肺能力在成年後就不可能在進步了,能期多快,這是天生注定好,練習的進步有限;但我打死都不信,越是這樣就越要證明我自己。 全世界最容易做的是就是"放棄"不是嗎?6.有一點我必須說,單車訓練的投資報酬率極低,尤其是要保持在很頂峰的狀態,只要1~2天不齊就會退化,而且會有罪惡感。它不像學語言,一天花60分鐘學英文,一年後的效果很可觀,而且很難退步,即使生疏了很快就可以回來;單車一天花一小時練習,一開始會進步,但後來就只剩維持了,一不練就又會打回平凡人。加油,希望有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