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各感覺好像在騎登山車..... 小弟也是新手 沒辦法給建議不過腰如果真的有傷先去看看吧小弟自己就是....... 就算姿勢對...腰正在不大舒服的時候..彎下去騎個十公里就爆腰了...... 騎登山車反倒沒那樣敏感....我看要先調養+治療好再出動了
我是沒受傷 腰也沒事 只是長期做粗重活胸部很厚 駝背也是成長時期 一直低頭工作 就長成這樣了這應該不算是病 機能一切正常 只是成型成如此而已我也40歲了 但是就是愛拼快 體能也OK之前騎了一陣子登山車 就是受不了那個速度 (可能是生意人的毛病 時間就是金錢)當初打算買公路車 朋友給的建言是"不要裝年輕 那個不適合你"剛剛 計算出來的結果 軀幹長60 手臂長57 立管等於 52.5FUJI newest3.0 立管53不過大致上明白了 應該是我的身型問題比較大
你說的都對 wrote:我是沒受傷 腰也沒...(恕刪) 最適上管長 = (((軀幹長+手臂長) / 2 )+4) - 龍頭長度照你的數據代入公式,你的龍頭多長,我不知道所以就算總長度(((60+57) / 2 )+4) =63.5cm也就是你公路車是53cm的上管,那配一個10cm的龍頭就等於63cm那是合理的值,就看你的龍頭多少長了就我發的文章接下來要查一下成車的龍頭長度,現在一般都是10公分的龍頭,但你還是最好確認一下是不是10公分,知道龍頭長度後~最適上管長 = (((軀幹長+手臂長) / 2 )+4) - 龍頭長度你得到你的「最適立管長」跟「最適上管長」後,去比對想買的成車的立管長跟上管長,千萬不要白癡白癡的想說差一點無所謂,立管長說實在的是比較無所謂,就算是成車的稍短一點反正座管可以拉高。上管長只要與計算結果相差超過3公分則千萬別買~所以你的上管是合理值,接下來就看你如何適應公路車了一般要花好幾個月時間適應,我個人是花1~2個月的時間…也可以靠調整和設定讓你一開始比較輕鬆公路車是隨時依照個人狀況去修正和比賽狀況,高山和平地站的車架設定就會不同坐墊的前後也不同,龍頭的長度,齒盤和輪組也會更換所以沒有所謂的一定是對Fitting…只有你能不能適應和習慣而已
你說的都對 wrote:我是沒受傷 腰也沒...(恕刪) 我想您誤會我的意思了您已經在內文說明你的駝背是因為工作造成這樣會造成您在騎車的時候脊椎彎曲程度不同於其他人當然如果您平常站立的時候可以挺直背部那也許沒有差異我想很多人對於看醫生有著「有了毛病才去看醫生」的心態可是實際上醫生不只是醫病,找對要看的科別,他可以提供您比較專業而且正面的建議您大可不必去費心思跑醫院依照著一般網路上那些收集大眾數值平均出來的「建議」數值來作您自行車的fitting如同各個大濕們所列出的公式種種,光是那個軀幹長,我想以您的生理狀況,軀幹長的算法就有些許不同這樣套「公式」出來的數值真的可行嗎?如果我的說法造成您的誤會我向您道歉不過我還是得為自己的言論交代清楚,並不是認為您有任何疾病而是瞭解自己的身體,尤其當身體跟大多數人有某些不同的時候我自己有輕微的脊椎側彎同時我的右手肱骨斷過,現在左右手旋轉的程度不一,我自己得瞭解兩隻手不一樣,在某些場合必須要視情況用其他部位來分擔造成您的不悅還請海涵也同時請各大濕先浸繼續努力~Viva Fitting題外話我想大濕先浸們應該都知道,這些所謂的fitting公式是用上萬個使用者資料統計而成簡單一個例子好了,某A跟某B身高都一樣,但是A的手硬是比B長了5公分當fitting取樣做資料的時候,他要怎麼辦呢?簡單,(A+B)/2,所得的公式就是以A的手臂長-2.5公分,B的手臂長+2.5公分為基準試問,這適合誰?阿彌陀佛~嘴砲萬能~Viva Fitting
dnalvqrq wrote:最適上管長 = ((...(恕刪) 參考大大的數據 獲益良多可能是我太急了 買來20天一趟136 兩趟日月潭 一趟36彎 四趟就拼了405公里加上附近139線跟松柏嶺 總計也500了看來需要冷靜一下 淡定淡定 總之是囧了 剛剛又調出另一種設定 也看不出名堂明天試騎之後再看看了
wagamamafju wrote:我想您誤會我的意思了...(恕刪) 哈 沒事的 既是論壇 就是各種意見討論的地方我稍微駝背 造成無法比照正確姿勢 的確是個大問題有位大大騎一年了還在調整設定 顯然是我太急了感謝各位寶貴意見 上了很重要的一課
dnalvqrq wrote:最適上管長 = ((...(恕刪) 認同樓上這句話千萬不要白癡白癡的想說差一點無所謂。~~之前去車店逛看到有人要買公路車 跟老闆講我要買大一點的車架會比較好騎~~樓主照片怎麼看就是怪 建議花點錢請專人幫你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