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否考慮小盤換成橢圓盤(ROTOR Q ring橢圓形齒盤)!!
飛輪已經用到28,要低齒比最後只剩流用登山車的飛輪。
所以要降齒比,不壞整組大盤的話,換一片橢圓小盤,也許可行。
至於可用區域,只是你說你有腿力不好的問題。
那就要看你的目前腿力可應付哪個齒比區間。
所以密齒比或有效率的齒比也罷,最後還是要問你的腿力到底能出多少力。
我是配 CT+11-26 (與12-25 比 少了16T,多了11T,25T變26T)
本來要12-25(SRAM 12, 13, 14, 15, 16, 17, 19, 21, 23, 25) 沒貨要等
偏偏單飛時 我常在14T跟17T之間移動,少了16T就有點便秘的感覺。
基本上25T我是留著備用,目前爬坡最多只用到23T。
SRAM PG 1070 還有一組 (12, 13, 14, 15, 16, 17, 19, 21, 24, 27) 也比較順
tfkv2046 wrote:
飛輪間格大較不好嗎?? 棉密的好處是甚麼??
這個問題要用"腿力 & 迴轉速"來回覆!!
就小弟而言,我會選擇綿密的齒比來增加自己騎車的效率。
腿力好的人,在換檔的時候,即使減少2T,可能也沒什麼感覺; 但是腿力不夠的人,可能會遇到減2T太重,加2T太輕的問題,這個問題尤其在爬山的時候更能突顯出來。
另外,棉密的齒比,可以幫助你高迴轉速換檔時更為順暢,不會有頓挫感,能夠輕易的維持迴轉速; 如果齒比不夠綿密,高迴轉速換檔時會有頓挫感,因此需要較大的力量來回復迴轉速,則騎車的效率就會在換檔時不知不覺的流失,這個問題尤其在平路巡航的時候感覺更為強烈。
以上是小弟粗淺的看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