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盤的部份就跳過吧.
因為就我自己的定位中
標準盤是不爬坡(連續騎個3-10km,像是風櫃嘴.巴拉卡那種)
當然..狂人跟超人除外...
自從我開始騎車至今 半年不到 騎了大概20多次的風櫃嘴..(CT盤跟三盤我都用過)
剛開始騎的時候 是騎朋友的CT盤
當時朋友教我的一個觀念
就是不要用太極端的齒比去騎
這樣鍊條 大盤跟飛輪壽命會減少很多
所以當時我的騎法就是
前面在大盤時 後面只用小的五檔
前面用小盤時 後面只用大的五檔
這樣變速都很迅速又準也不會有卡中變的問題
但是 剛開始爬風櫃嘴時 這樣都ok
還不到一半 就開始氣喘呼呼了
(我承認我很肉腳...

速度就越來越慢 腳也越來越重
最後就是下車牽囉...(這就是我第一次的風櫃嘴體驗)
後來我買了自己的腳踏車
是三盤的FCR(50/39/30的105大盤)
好多個同事說要陪我去首航
首航就是....再戰風櫃嘴
(兩次間隔大約一個月,這一個月我都沒特別鍛鍊任何體能
每天一樣地上下班加晚睡...

這次我一樣秉持一個原則
就是不用極端的檔位
所以就變成前50只配後面最小的三盤(因為是30速的,所以偶爾+1盤..)
前39就配後面中間三檔(一樣偶爾+1盤..)
30的就配後面最大的三檔(還是偶爾+1盤..)
我騎車的習慣是當腳覺得有點不太適應就後面變輕一檔
變個兩三次後 再來如果腳又覺得不適應 就把前面放輕一檔
通常這個時候都會覺得很輕鬆
就當成稍微休息一下
等到腳又不不適應了後面再變大一檔
這樣一直下去
為何要以風櫃嘴來當例子呢
因為他長度夠長 坡度也夠
對於一般人來說是蠻有難度的地方
神奇的事發生了
這次我竟然要騎到2/3處才開始覺得氣喘呼呼的
雖然到最後還是有小牽了一下車
但是到達觀景臺的時間卻減少了很多
後來我又回過頭去騎我朋友的CT盤
又是一樣 差不多一半就氣喘呼呼了
幾次之後我才發現
當我騎CT盤時 我幾乎都變成一路上坡掛小盤 短坡就抽車 長坡跟累了就坐著騎
騎三盤時 幾乎是短坡用第二盤抽車 長坡或跟累了就用最小盤坐著騎
最小盤不抽車 因為會感覺好像踩空了一樣
就這樣騎了幾次之後
我用著三盤的FCR 竟然可以不落地就上風櫃嘴觀景臺了(但不是每一次都可以不落地)
以上是我的經歷
我的結論是
三盤比CT盤能適合更多的人騎有難度的路
重量我想倒是不用太care
因為查了一下shimano官網
105三盤+長腿後變 只比105兩盤+短腿後變 重97g(Dura Ace 7800系列差113g)
但是為了少這97g可能會讓我多帶一瓶600cc的礦泉水
其他零組件為了輕量化 我同意
但是為了這97g卻會讓我上風櫃嘴累個半死
所以我寧願用三盤
最後再次強調
狂人或超人當然是例外
或許哪天我也變成狂人或超人時
觀感會變
但我想那很難
因為我是一個正常的上班族
不是運動員 身體健康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