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xo001 wrote:
請教您這個車架如果要改成可以應付花東賽距離的比賽
您會建議如何著手?
我相信這個車架在爬坡賽或短距離的比賽應該不錯,
可是要如何解決長途騎乘後
相較於鋼管車或碳纖車較容易造成騎士的疲勞呢?
換輪胎是最快的改善方法。我選用的 Schwalbe Ultremo 就是不錯的競賽胎,很軟,胎壁很薄,編織密度 127TPI 比宣稱 290TPI 的 Vittoria EVO Corsa 還薄。Schwalbe 網站說 127TPI 已經是極限了,那些號稱兩百多 TPI 的輪胎廠,其實是拿兩層疊起來。我有七成採信這說法。
再來,胎壓打適當高就好,前輪可比後輪低 5-10psi。胎壓太高對速度沒有好處,因為彈跳的關係反而會變慢(就像壓過路面減速條一樣),而且會全身震動會導致耐力大幅下降。我的經驗是 70 公斤的騎士在比賽時打 110-115psi 就可在效能與舒適之間平衡了,前輪可低一些。體重重的胎壓再高一些,體重輕的就再低一些。花東賽速度快,對硬質的鋁車架來說,胎壓太高彈跳會更明顯,抓地力也會下降。
還有內胎可以選薄一點的。公路車內胎有分 50g, 75g 和 100g 的重量,一般標準是 100g。我建議可選 75g 的內胎,路面反應比較快,可減少震動的回饋。50g 反應更快,可是太薄了,又貴,動不動就破,而且問題很難排除,不要自找麻煩,尤其是在比賽的時候。乳膠胎(Latex)的反應最快,而且宣稱比較不容易被刺破,缺點是很難補胎,而且非常貴。
座桿座墊是否需要更換就看個人了,換座桿的效果會有多好很難說,換座墊有適應的問題。
總結來說,換輪胎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辦法。如果找不到我選的那款胎也沒關係,請老闆把輪胎拿出來,壓壓胎壁和胎面,選一條最軟的就是了,通常比較薄的競賽胎會有這種特性。防爆、雨天防滑等附加功能,就看你需不需要囉!
JOKERCHUANG wrote:
只是我更想深入了解的是,針對TCR2這台鋁車架他的缺點有哪些我就不敢說得太肯定,
例如:有人說抽車不穩,但是怎麼個不穩法?是自己的姿勢技巧問題? 該怎麼克服或改善?
或許還有其他缺點,但我著實也說不上來,只知道他的優點是輕快、加速快、反應時間快、路感明確...等等。
抽車不穩和五通高度有關。當你踩下去的時候發現車手把不易控制,容易亂晃,就是抽車不穩。你可以透過練習,找到一個適當的平衡姿勢,減少不穩的情況,但如果你騎一台五通高度比較低的車,不太需要練習就很穩了。TCR 設計比較高的五通和競賽屬性有關,為了讓你在過彎時有更大的壓車角度,以及出彎時能提早踩踏,所以這算是一個妥協。老鋼管車通常抽車很穩,除了五通高度外,車架本車有點彈性也有點關係。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