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編輯期中考] 十年前的 F1-Giant TCR

此铝合金车确实是很用心地打造,赞一个!我第一和第二只公路车架都是铝合金,不过是一些国产的便宜货,后来出于舒适性的追求,就看上碳纤,其实很多人都会认为,在同样价钱或者差距不大的情况下,首选碳纤车架,有决心买一台高质量的铝合金车架的毕竟少数。
其實這支鋁合金車架真的不錯!大大講的缺點也都在我的騎乘經驗裡面得到證實。起身抽車時確實容易不穩,但我找到方法解決了。再來是大家所說的鋁車架震動問題,其實這更簡單!我找了2輪才1500的外胎就解決了[加速快、舒適但不黏牙]!現在我很享受TCR的加速感!設定好的車甚至能在虎頭山上以高速踩踏放手騎幾百公尺[包括U型上下坡兼轉彎],那種人車一體的感覺真是舒暢[危險動作請勿模仿]!現在,我只想慢慢把需要的零件換掉[已經換了輪組、龍頭、輪胎、BB、踏板],第一個要換的是煞車皮!再來就是那雙肌力不足的軟腳腿[這個一定要換]!

換了輪組、輪胎、龍頭!還沒換BB前的TCR2[8000塊升級80%完成體]
肥油貓前輩您好:

請教您這個車架如果要改成可以應付花東賽距離的比賽
您會建議如何著手?

我相信這個車架在爬坡賽或短距離的比賽應該不錯,
可是要如何解決長途騎乘後
相較於鋼管車或碳纖車較容易造成騎士的疲勞呢?

多謝您指教
saxo001 wrote:
請教您這個車架如果要改成可以應付花東賽距離的比賽
您會建議如何著手?

我相信這個車架在爬坡賽或短距離的比賽應該不錯,
可是要如何解決長途騎乘後
相較於鋼管車或碳纖車較容易造成騎士的疲勞呢?

換輪胎是最快的改善方法。我選用的 Schwalbe Ultremo 就是不錯的競賽胎,很軟,胎壁很薄,編織密度 127TPI 比宣稱 290TPI 的 Vittoria EVO Corsa 還薄。Schwalbe 網站說 127TPI 已經是極限了,那些號稱兩百多 TPI 的輪胎廠,其實是拿兩層疊起來。我有七成採信這說法。

再來,胎壓打適當高就好,前輪可比後輪低 5-10psi。胎壓太高對速度沒有好處,因為彈跳的關係反而會變慢(就像壓過路面減速條一樣),而且會全身震動會導致耐力大幅下降。我的經驗是 70 公斤的騎士在比賽時打 110-115psi 就可在效能與舒適之間平衡了,前輪可低一些。體重重的胎壓再高一些,體重輕的就再低一些。花東賽速度快,對硬質的鋁車架來說,胎壓太高彈跳會更明顯,抓地力也會下降。

還有內胎可以選薄一點的。公路車內胎有分 50g, 75g 和 100g 的重量,一般標準是 100g。我建議可選 75g 的內胎,路面反應比較快,可減少震動的回饋。50g 反應更快,可是太薄了,又貴,動不動就破,而且問題很難排除,不要自找麻煩,尤其是在比賽的時候。乳膠胎(Latex)的反應最快,而且宣稱比較不容易被刺破,缺點是很難補胎,而且非常貴。

座桿座墊是否需要更換就看個人了,換座桿的效果會有多好很難說,換座墊有適應的問題。

總結來說,換輪胎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辦法。如果找不到我選的那款胎也沒關係,請老闆把輪胎拿出來,壓壓胎壁和胎面,選一條最軟的就是了,通常比較薄的競賽胎會有這種特性。防爆、雨天防滑等附加功能,就看你需不需要囉!
不管車架年份如何

只要在當代是屬一屬二的產品

過了n年後 這車架依然有它價值的存在














肥油貓前輩:
多謝您的精闢講解
再問一點:
車把手換成碳纖維的
您的經驗如何?

多謝您
肥油貓大大您好~
看了您精闢的文章,頓時對自己的TCR2很有信心,自己騎了快4個月,很多地方確實可以得到印證,
只是我更想深入了解的是,針對TCR2這台鋁車架他的缺點有哪些我就不敢說得太肯定,
例如:有人說抽車不穩,但是怎麼個不穩法?是自己的姿勢技巧問題? 該怎麼克服或改善?
或許還有其他缺點,但我著實也說不上來,只知道他的優點是輕快、加速快、反應時間快、路感明確...等等。
JOKERCHUANG wrote:
只是我更想深入了解的是,針對TCR2這台鋁車架他的缺點有哪些我就不敢說得太肯定,
例如:有人說抽車不穩,但是怎麼個不穩法?是自己的姿勢技巧問題? 該怎麼克服或改善?
或許還有其他缺點,但我著實也說不上來,只知道他的優點是輕快、加速快、反應時間快、路感明確...等等。

抽車不穩和五通高度有關。當你踩下去的時候發現車手把不易控制,容易亂晃,就是抽車不穩。你可以透過練習,找到一個適當的平衡姿勢,減少不穩的情況,但如果你騎一台五通高度比較低的車,不太需要練習就很穩了。TCR 設計比較高的五通和競賽屬性有關,為了讓你在過彎時有更大的壓車角度,以及出彎時能提早踩踏,所以這算是一個妥協。老鋼管車通常抽車很穩,除了五通高度外,車架本車有點彈性也有點關係。
肥油貓 wrote:
抽車不穩和五通高度有關...(恕刪)


我最近剛換TCR Advanced 3,抽車時的確容易不穩,
原以為是我設定的問題,但聽肥油貓大一解釋,終於了解。

拿尺一量,舊車的五通高度低了4~5公分,軸距也長了10公分。

舊車在抽車時,我可以用蠻高的轉速 (>100轉),再加上左右擺車都還感覺很穩。

但新車則只能慢慢抽,如果我試著用舊車的節拍抽車,車頭就會難以控制,
然後開始不穩。

但如果不搖車的話就會穩很多(不搖車不就是擺爛式的休息抽車嗎…)

想請問大大…
有什麼練習訣竅,可以比較快速在高五通的車種上學會衝刺用的抽車…

肥油貓 wrote:

抽車不穩和五通高度...(恕刪)


被您一講我恍然大悟,雖然我沒騎過其他的公路車無法比較,但我騎TCR2抽車腳一踩下去時確實把手很晃,
很不好控制,往往要透過上半身和手臂的力氣去控制住把手,才能穩穩的抽車,但抽不久就是了,
因為同時雙腳要踩踏,上半身和手臂又要使力去控制住把手確實比較累了點,換句話說,可以練雙腳又可以
練練上半身和手臂也不錯啦~ 畢竟有優點就有缺點,靠一點技巧彌補也無妨。

PS:以前我還以為我是抽車白痴,怎麼抽怎麼晃,就是控制不好前輪和把手,現在終於搞懂是這麼一回事了。
結論就是騎TCR的人手臂應該都會蠻有力的,因為你得花比較多的力氣去控制它。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