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決定行為,只要是小眾市場,那就沒有所謂的自組車時代,自組車的人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已,正常人就是成車加些微改裝,如果新車買來要大改那只能說使用者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如果一台車騎到你想要大改,基本上也早就想要換車了,除非自己能玩二手零件,不然我真心不認為自組車是個選擇,因為市場小到可憐,只要把車拆開來算錢,就是貴的不合理,或許各位大大錢比較好賺不在乎,但我不行......
Monte920 wrote:我可以跟你說, 超過50...(恕刪) 可能你用的碳零件比較強zipp pro controltech 都是有名強壯的但我愛輕量零件 彎把180g 座管裁完125g鈦螺絲用的很兇照表抄課 真鎖爆烙印幾隻碳零件工作室更別不用說了 什麼妖魔鬼怪輕零件沒裝過標5nm 鎖5nm 是我催毛求疵嗎有機會去問有經驗技師 這樣有沒有風險強壯新品就算了 輕量新品就要小心 有的還貴到爆接改裝保養單 拆解看到把手烙印不覺得毛毛嗎多花一步驟 能避免一些風險 這是可以體現技師的細心還有像是穿變速煞車線 會先在線材上抹油安裝好把外露內線上的油擦乾淨或是卡鉗排氣會拆來令片(我看過蓋塊抹布了事的)都是細心的表現總之想成為高端車店 就要雇用心態更正確的員工這就像舒迷講的:單車從業人員素質差有些客戶寧可花大錢給舒迷組車 也不想給草包技師搞至於扭力扳手我們用的平價低扭力款沒什麼好校正因為不會差太多反而是那個會顆顆響的機構 要常常檢查自我歸復如果那顆頭做動不良 那可會釀成悲劇我有兩隻扭力扳手 最近也少用了寧可用電動起子上的扭力刻度我看專業人士要嘛都上電子式扭板 不然就用下圖簡易型說穿了就是要防出錯
我第一台組的車2003, 第二台在2012年, 因為預算的問題使用的是最輕的鋁製輪組Mavic S-sys SLR 1295g, 車重約7KG, 用的是當時最頂級的Campy Super record, 看到版主要用12-15萬組一台7.3Kg 油壓的車自行車, 深感佩服, 現在隨便一個,輪子都要過五萬了, 車架2-3萬 哪裡買的到呀? 組車的時代??不考慮安全?
剛性跟輕量體感會很明顯原因也很簡單自己騎的或者爬坡大部分都是SST以下的功率在騎.甚至是Z2.Z3.也就是下的功率在這個功率下 增減5%功率體感差異不大一個FTP300的人 .開210W 跟220W開5分鐘 體感幾乎沒區別但是開330 跟346 就會感覺差非常多而拉扯.衝刺通常都會是乳酸閾值以上的功率.再加上剛性慣性能量吸收風阻.以及反應延遲要追回.性能的差異會超過10%以上.感覺車架又硬又輕快.加速反應快.也是因為這些都是基於大功率下的比較會放大數據..而爬坡賽或是獨推扛風會基於相對比較低的功率如果是追逐或者平路丘陵團騎也不可能會讓你一直維持在Z3.只要有拉扯.掉出去通常就是追不回來或者要花更大的力氣追回..除非你本身的FTP高到別人Z5就是你的Z3 .整場都能FTP以下操作這樣基本上騎什麼車都沒差 就差最後大功率衝刺而已
自組有多香?剛剛才幫我弟弟纏好把帶收工bh一級碳車架(二手)r8020小全套舊版捷安特slr彎把kaish碳輪high road sl其他小牌零件與sram大盤湊一湊空車含把帶 6.6kg差不多預算拿去買9kg的propel?打死我都不要如果跟小車店工作室混熟沒事保養一下 帶個飲料鹹酥雞去抬槓有好料會第一個跟你講跟工作室打好關係沒准就低價撿到8020誰知道沒准一折撿到六七年前的頂級車架而且工作室賣你的 比蝦皮安心一百倍
車子重量對體重重、FTP高的人可能關係不大但對我這種體重輕、FTP和身高差不多的人就蠻有感的了尤其是爬坡差異更大今年為了騎武嶺把C夾公路車輕量化空車不含卡踏從6.7kg改到6.1kg每改完一項去試車都有感初登武嶺4小時50分完賽(含休息和中間大便10分鐘)C夾車雖然現在不惹人愛但對重量有要求的人真的是很好的選擇如果是6.1kg的碟煞車要花多少錢我還真不敢想何況現在二手市場一堆以前遙不可及的神輪都跑出來了價格都是骨折價最近收了組二手Corima管胎價錢超香換上之後重量降到5.7kg現在要我騎8、9公斤的車爬山會要我命相信一定有人會想說減車重不如減體重但為了這次武嶺我體重也是減了2kg(58gk->56kg)基本上能作的也都作了而且為什麼一定要先減體重才有資格改車?自已爽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