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教騎乘技巧及訓練

再次感謝 isohera 大大帶著我走一次,中間也多次注意我的狀況。也感謝各位大大的建議,也了解到自己的基礎並不扎實,很多時候都是冒著受傷的風險在硬撐。同樣一段路,人家騎起來可以心律可以維持在120, 130, 自己卻要飇到150, 160.

這段路試著維持95 - 100 的迴轉數,速度大概是在27 - 30 左右。


所以接下來,會調查一下訓練的方式。
1. 先暫停挑戰超過自己能力的目標。
2. 之前在平地相對騎的比較輕鬆,之後讓自己的迴轉數維持在這個數字(95 - 110)。
3. 把同樣的路線跟強度,心律降到140 以下。

另外發現,在正常的使用範圍,心律計的功能似乎都是正常的,之前應該是超過自己體能的極限,還有大量流汗造成的異常。
也會參考各位大大的建議,多了解一下各個數值區間 (Z1 - Z5) 來做一下間歇訓練。
brucewangtw
brucewangtw 樓主

目前自己抓最大心律大概是在180 (175是公式算出來的), 再高我也覺得不大可能。靜止時大概是57左右。

2022-08-30 13:14
isohera

brucewangtw 懷疑心跳帶故障的話,網路上買一條迪卡龍卡爛雞心跳帶,這個公認的穩,不然買隻小米手環也可以都看的到心跳,不然下次騎車我FR245借你帶

2022-08-30 16:04
你的心率帶不是壞了就是沒穿好
bryton 心率帶真的是蠻容易壞的
Garmin 耐用很多
爆心跳表示你騎太用力,放輕鬆騎就好
brucewangtw
brucewangtw 樓主

有考慮換一個,最近發現有時訊號會突然消失一下子,或是數字卡在那邊不到。電量似乎是夠的。

2022-08-30 13:15
brucewangtw wrote:
再次感謝 isohera...(恕刪)


順順騎啦,你貼的表,感覺在燃燒小宇宙在騎車

基礎的有氧更有利於,長期的進步

偶而會熱血一下,難免

你Z5佔47% 有點恐怖

長期累積且漸進的訓練

可以讓你玩得更開心長久
rucifer444

isohera [拇指向上][拇指向上][拇指向上]

2022-08-29 21:49
brucewangtw
brucewangtw 樓主

這兩週都在河濱騎,體力還撐的住的時候,盡量維時迴轉數在95 - 100間,心跳維持在155以下 (z4) 還在抓感覺。

2022-08-30 13:19
心律偏高還有可能是爬坡慣了

反而平地迴轉不順 拉高轉速整個上半身晃呀晃

低效率迴轉當然會更耗能
isohera wrote:
完成任務帶開版大騎逃(恕刪)

難道是星期六早上騎著小折帶著平把車的二位嗎??
小弟有幸剛好在往關渡橋有遇到,回程下新月橋又遇到,速度真的很快。
isohera

藍色小折,藍色車衣黃袖子就是我,真巧

2022-08-29 18:48
brucewangtw
brucewangtw 樓主

真的很巧,要不是帶著我,小折會跑更快 [XD]

2022-08-30 13:20
看完版大這篇 情境有些許跟我有點類似~

我42歲 自己是騎 雙避震的登山車 好幾年了,以前主要是騎offroad

自己也是主要騎山路 今年自己也裝了迴轉速和心跳錶 來監控自己的狀態.
一直以為爬坡 心跳飆到150bpm以上 應該是正常的...但我沒有像版大飆到破200以上就是了
現在量測過最大心跳是176bpm
.
所以大家一般爬坡 心跳都是會控制13X~14X嗎?

自己也是一開始同路段都有持續的進步
但現在不管是風櫃嘴 巴拉卡 觀音山 的PR已經卡了5個月...
想到自己訂10月騎武嶺的目標 都有點退縮了...
skinegg123

isohera "勿以妹多而練之" 話說如此 但我楓林橋上風櫃嘴的全路段都破PR的那次 就是跟著妹騎說.....>.< ! 好啦 只是剛好她速度比我快一點 那時讓我覺得有機會咬住..

2022-08-30 9:45
isohera

skinegg123 有妹沒揪,會爛科科

2022-08-30 9:49
skinegg123 wrote:
看完版大這篇 情境有(恕刪)

你好,我也是42出頭
但大概算是有正常在運動這樣

就跟前面有人回覆的一樣
我覺得訓練台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因為不會受到天氣還有時間的影響
而且可以把策略在訓練台上面驗證,找出適合自己的騎乘方式
如果遇到身體撐不住,強度調低,再不行雙腳停下就解決了

我自己的策略是這樣
先抓出自己的ftp,跟最大心率
前面開版說最大心率會到240,我覺得這個就沒有參考價值了
最大心率就是不會超過才叫最大心率啊,google有很多測試方式,真的不行就用年齡法
後面再慢慢調整
然後轉成儲備心律,我自己是抓90%
訓練的瓦數強度也是抓FTP的90%
然後在訓練台上踩一小時左右,就是大家說的sst
對我來說大約是推3.7,然後踏頻踩在100
前面比較密集訓練,一個禮拜大概三次吧
這邊因為時間比較短,所以就把強度拉稍微高一點



踩完的隔天我都會搭一個60%ftp的輕鬆踩1.5hr
這時候因為強度比較低,所以利用這個機會練習調整呼吸,還有踩踏的順暢度
我覺得調整呼吸是一個蠻重要的練習,找出適合自己的呼吸方式,看是幾吸幾吐,要放鬆自然還是深吸
然後這時候不要看錶就是讓自己習慣腳踩在100轉





然後週末會搭一個長坡練習
我自己是抓1.5hr 1500m
強度用85%ftp,等於前面一小時的sst的稍弱一些,降低強度來加強續航力
但踏頻一樣是維持在100
只要發現坡度改變造成功率增加,還是踏頻降低,我就退一檔
總之就是迴轉速優先(100 rpm),定功率(230w = 3.5w/kg),注意心率是否有超出該有的範圍(160)
這些參數都是在訓練台抓出來,對我來說就是z3z4,這樣的輸出大約可以維持二~三小時





因為我最輕齒比是1.2,遇到真的陡坡(10%),我就很難在同樣的瓦數下保持迴轉
就會改用低迴轉速的抽車(這也是在訓練台練習的),檔位變重,用身體的重心去帶動踏板,不是用腳踩
迴轉速大概在65上下<=這樣的迴轉速抽起來不會爆心率,而且很舒展屁屁,我大概都是這樣抽個一分鐘
過了陡坡再坐回去照表抄課


我自己是沒辦法做到像前面版有一樣這麼低的心率,跟你差不多爬坡就是150起跳
但也不會讓他超過170太久

總之大原則就是在台子上找出自己的騎乘類型跟樣板
也把策略定出來
最後就是比賽認真執行這樣
我也是在脆瓜的頻道上看到他提的理論
跟你分享
jcchiou

這樣練很有效率, 好強

2022-08-30 6:43
brucewangtw
brucewangtw 樓主

大大的訓練很專業也很科學,我都土法煉鋼。以前都沒在看數據,就車來就騎那種。不過訓練台有點無聊啊 [羞],所以才急著往外跑。每天坐在辦公室裡,就想趁著騎車看看外面。

2022-08-30 13:24
以下僅針對業餘不參賽。
風櫃嘴其實我也不太愛騎,中社後半 , 至善路後半段,觀音山前1/3 我比較愛。
其實平日練爬坡,沒有說一定要爬完全部,挑自己合適的路段,三趟五趟十趟......,下坡就當休息,不要下車休息,這也算間歇的一種,這樣的練效果反而會更好。
智能訓練台效果最好,外騎就當是驗收成果,或是找回路感 XD
有心訓練,基本要有的東西還是要有,看經濟能力再來決定要買什麼,功率計有的話,真的差非常多,用對的話,我個人是覺得沒後悔投資下去。
碼錶上的資訊,不要太多太雜,因為在路上騎時根本沒辦法去消化那麼多的數字,都只針對特定欄位的資訊瞄一眼而已。
照片是外騎碼錶最常看的一頁。

brucewangtw
brucewangtw 樓主

跑的地方還沒有很多,會選風櫃嘴是跟其他地點比起來環境相對來的好,畢竟是陽明山。之前去過新北的405 高地、阿柔洋,要嘛野狗多 [囧],要嘛路沒那麼好騎。 我也想往冷水坑去,去過一次,也是燃燒小宇宙啊。

2022-08-30 13:30
brucewangtw
brucewangtw 樓主

之前下風櫃,如果還有體力也會上中社。現在還不敢反著來 [汗] 不過中社的遮避就比較少,太陽出來就比較曬。

2022-08-30 13:32
我68年次 43歲......剛騎完環大苗栗
中間沒停....出發前吃飽,吃了三條SIS(有點少) 兩罐750CC的水~
平路隊友幫我領騎頂風 爬坡靠自己......

平常每周約十小時騎車(TSS 400~600)
平日晚上騎訓練台居多(Z2~Z3 60~90分),六日有人約會外騎80~100K


兩週前 剛騎了兩小時訓練台Z3 被老婆說我瘋了
(靜止心率大概45附近,最大心跳180,但心跳165以上撐不久)
hsuchiehhao wrote:
我68年次 43歲.(恕刪)


有固定訓練方式的人,多少會有自己的理念跟目標,但我覺得分享訓練方式,要盡量以對方的處境&裝備方式去給建議。

沒有訓練台/功率計給訓練菜單,他應該吃不下去(甚至不知道你在說啥),同區域的我會盡量陪車友騎,看看他整段路程上有啥問題可以當場問,對近期的他應該會比較實用。

其實我TSS週週破千...羞
土城加藤鷹
hsuchiehhao

有功率跟心率參考,還有網站分析,這樣其實更容易監控,更有效率。

2022-08-30 10:46
brucewangtw
brucewangtw 樓主

在01喊休閒騎士、輕鬆騎的.... 我一概不相信[XD],像我這種的,多半都默默的在旁邊玩沙....

2022-08-30 13:36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