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4萬碳纖open框選擇


jimmyann wrote:
請問45c pro/...(恕刪)

好像快了~只剩下價格未知

這是我這兩週一直爬文和尋找的名單,在煩請推薦了~
1. giant SLE0 30mm碳纖open框
DT240S, DT一級扁剛絲, 2年燒框保固

2. VISION Metron 40
胖胖框看起來舒適性很優, P.R.A.預壓系統降低轉動阻力

3. REYNOLDS THIRTYTWO 32
DT240S花鼓, 雷諾框體

4. 航翊45C PRO+SLN (很猶豫要不要賭管胎)
燒框終身保固,板稍高

5. 手邊輪(管胎)
DT240S, DT一級扁剛絲,板高應該會找33或38(差異大嗎?)

以下為鋁框,因網友推薦不怕燒框選擇
5. Mavic Ksyrium SLR
可惜是低框,但重量剛性煞車很優異

6. Shimano Dura-ace 9000 C35
唯一沒有黑邊的...其實我很想要黑邊阿~

或是有其他的建議也請不吝推薦 謝謝
攝影.音樂.閱讀.單車.APPLE
剛好最近入手了SLE跟45Pro+SLN 來分享一下騎乘心得。






本人身高一米七七 體重九三公斤 有時間就騎

MAVIC COSMIC SLE:

優點:全黑的好帥好搭車
棘輪聲不吵人也不會完全聽不到 大概跟跑七差不多
特殊剎車邊聲音很特別 個人很喜歡 停紅燈回頭率超高XD
網上評價大多是耐操耐重

缺點:鋁框+碳板 輻條是接在鋁框上 碳板捏起來手感軟又單薄 奇摩子不好
總覺得那塊碳板好像可有可無完全為了好看才買的
是說巡航速度到40KM/H長時間下來 效益才高
但我覺得有這種腿力的人 應該不會想選這一組... 所以覺得這組輪子的定位怪怪的

爬坡:
從18XXG的廠輪升級成MAVIC COSMIC SLE有感是當然的
騎了SLE之後才知道什麼所謂的"剛性"是何物
同樣爬坡路段,同樣齒比下,廠輪抽車起來的感覺就像是輪子裡面有個避震器
而SLE則是踩踏所回饋的前進力量很直接。
但是,雖然SLE較我原先用的廠輪輕,在爬坡時好像就沒辦法像廠輪那樣慢慢的龜
稍慢下來就會有種要多花點力氣才能帶到原本迴轉速的感覺。
體力不好的話,很容易不知不覺就榨乾了。

平路:
同樣從0~35KM/H 然後維持 廠輪反而會比較好帶
SLE在時速31~33時 迴轉速約70 齒比不變重的情況下 迴轉速稍拉高一些到80 速度會有種上不去的感覺
變重一檔後可以到37 38左右 然後可以在稍低於原本迴轉速的情況下補踩 但因為重踩的關係久了還是會累
入手後騎的還不夠多 所以只能形容到這樣 別罵我...

EQUINOX PRO45+SLN

優點:輕 還沒裝胎時 輕到像是個玩具 很難想像它能夠承受我這胖子的摧殘
燒框終保 雖然在外騎車還是會盡量避免燒框 但總是多了一層保障安心點
送兩年份煞車皮 雖然原廠皮磨耗的蠻快的 但誠意到了還是給個讚
煞車制動力方面 SLE>原廠鋁框=CP12(剛開始煞)====>CP12(煞到有點熱開始嘰嘰叫時)

缺點:管胎還是不比OPEN胎方便 此輪首航 同行車友也是CP12 另外一個騎CP13的阿姨爆胎了,事後液補了兩次失敗
只好請有開車的在騎個50KM再回去接她(荒郊野外的沒計程車) 害沒帶備胎的朋友與我大力的縮了一下...
煞車皮磨耗快 下坡時後面的車友都聞的到煞車皮屑的味道

爬坡:
平常的爬坡練習路線,踩踏感覺比廠輪輕了一檔半左右,真的是很輕快很好帶。
管胎路感極佳,下坡後的平路接短上坡也很容易的加速衝過,一點掉速的感覺都沒有。
刷新了個人的最佳紀錄兩分鐘(都很認真的騎) 回家後立馬把它換了下來 因為拿這個練習我覺得會退步啦。

平路:還沒仔細測過,不過低速不踩踏滑行也可以持續蠻久的,車子立起來時,偶爾前輪會自己轉起來(培林很順?)廠輪跟SLE沒這現象。不踩踏的話速度掉的比SLE快,從0加速到40比SLE輕鬆很多很多很多。
要維持在35~40KM/H,就踩踏的力道來說的話,我還是覺得比SLE輕鬆...


結論:就騎乘感受來說的話,對SLE有些灰心就是了...
不過如果是跟朋友出去玩,不趕時間的話還是會裝上SLE,全碳框下坡又碰到爛路真的蠻抖的,爆胎又麻煩。

franklin523 wrote:
大家好,最近又在找...(恕刪)
Vision metron 40 open 要五萬多的.應該是爆你的預算了
但你又有考慮45pro+sln那應該是也還好啦

metron 40我使用到現在.除了煞車寬度要調整.沒什麼大問題.剛性絕對夠.過彎也不軟腳(畢竟都上環法一級戰場了.也是多家車隊的御用品)
舒適不失路感.上下坡使用也沒什麼問題.上坡不拖.下坡制動力也足夠.而且我還是鋁車.當初也是有考慮管胎.但半個假日車手.一週大約騎個2-3次.還是以方便性為優先考量.所以選擇open胎

個人曾下坡速度約60~70行駛.後煞車一按就有明顯的降速.但不會有立即的拉扯感.前提是你重心要擺對位置.龍頭請抓緊.並配合前煞車輕輕按.效果絕對明顯.

點煞技巧其實不論碳板.鋁框個人都覺得是要學的.鋁框就不會爆嗎?不見得吧~~

franklin523 wrote:
分享下今天借測的航翊open版碳纖輪組45C PRO+SLN, 第一站就是最常夜騎的中社路,因為擔心劍南路還不能走,就硬拼自強隧道,這段是微下坡(1%)順便試試看瞬間加速,結論是非常好帶,力量隨傳隨到,高速不輸我的COSMIC SLE,爬中社的時候又很像C24的輕盈,也挺像爬坡輪,下坡不知道是不是配上25C的關係,覺得好操控也不震,唯一讓我垢病的就屬煞車聲和擾人的花鼓了...長下坡輕輕含住到還好,如果遇到7%以上的坡要用力按住就不得了了...雖然有不輸鋁框的性能,但是那個聲音會害我做惡夢==(不過聽說他們正在開發低噪音的煞車皮)我喜歡安靜低調,花鼓的聲音實在有驚人到...回家的時候經過安靜的湖畔讓我覺得真不好意思...只好打到最輕檔位慢慢踩
目前這組有列為名單之中


這組瞬間加速真的讚
煞車聲我覺得還好,應該是煞車皮溫度太高就會叫,有的時候機機叫有的時候嗚嗚叫
我是不怕大聲,下坡可以遠遠的讓前面車友知道 XD

至於試車,應該都是印第安單車吧(台北)上次去試沒有爬到坡
所以其實平路聽不大到煞車聲的

目前擔心的是全碳幅條的耐用性,我入手的是管胎組
KSHSFM wrote:
剛好最近入手了SLE...(恕刪)


全碳OPEN的話

1.航翊有出一組45+C 45MM Sapim CX-RAY 花鼓是航翊自家MARK(聽說喬申代工)
重量不到1500克 定價3.5萬 差不多的價位 要買SLE 似乎買這組CP質更高

2.不然是有去問台北手編輪名家 50MM Sapim CX-RAY IS花鼓 不到3萬 全碳OPEN 重量也不到1500克

目前我是這兩種在考慮

franklin523 wrote:
好像快了~只剩下價...(恕刪)



6. Shimano Dura-ace 9000 C35 (鋁圈CL版本)

如果要鋁圈的黑煞車邊和爬坡...這組可以不用考慮的(爬坡偏重)

反而可以看看Racing Zero Nite 和 Shamal Mille.

比起之前剛上市,現在正跳水價.

爬坡平路都還算優等生.

我用Shamal Mille西進武嶺一次,不會差之前用了兩年的爬坡輪Neutron Ultra和1330克的小索手編爬坡鋁圈輪組太多.

不過這兩組兄弟輪的煞車皮調整和磨耗要多費心.

ICE0917 wrote:
不然是有去問台北手編輪名家 50MM Sapim CX-RAY IS花鼓 不到3萬 全碳OPEN 重量也不到1500克
目前我是這兩種在考慮


輕量 450gw 耐高溫 230C 的 50x23mm 全碳 open 框+ Sapim CX-Ray +
使用 ENDURO 培林的花鼓,一組前 20 後 24 重量約在 1430gw,大約 25K 吧...
如果用同系列的 38x23mm 全碳 open 框,重量大約 1370gw 吧...

Jimmy Chiu4216 wrote:
1330克的小索手編爬坡鋁圈


看這重量,猜是前後都用 Kinlin XR19W(405g)+CN424+輕量花鼓編的吧?...
體重在75kg以內的話,這個組合已經比大多數鋁框廠輪好爬坡了...
應該在 10K 以內吧?...
樓主說的是giant SLR0 吧,不是SLE0
試乘會有騎過giant SLR0 30mm碳纖這款,說真的沒有什麼特別驚艷的感覺,真搞不懂定價為什麼會這麼高
這禮拜台中有試乘會,住台中的可以去試試看
昨天某社團丟出一組SLR1雖然跟SLR0差在花鼓等級不同,但以這種跳水價買入也算超值,但捷安特應該對拆車品或是第二手買家沒燒框保故

twoolin wrote:
輕量 450gw ...(恕刪)


是這組合沒錯,售價8000元左右(可能搭配零件差異有所不同)

非常超值的性能比.但路感舒適度和強度大的陡坡...還是Neutron Ultra好一些.

我拿來當備用輪組.

Jimmy Chiu4216 wrote:
是這組合沒錯,售價8000元左右(可能搭配零件差異有所不同)
非常超值的性能比.但路感舒適度和強度大的陡坡...還是Neutron Ultra好一些.


培林數量廠牌、有無鋁頭墊片&鋼絲墊片&廠牌,價格也會有差...
如果您體重有上 65,而且後輪是 24 根 1:1 編法的話,
可以考慮換後花鼓編 24 根 2:1 編法,舒適度和強度都會更好。
如果已經是 2:1 編法,那可能要考慮後輪換重一點的鋁框。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