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Zipp 60 和 Zipp 404 之分別

netregistration wrote:
請問 Structu...(恕刪)


樓主你好,其實之前有很多類似的討論,兩類都有很多支持者。但我內冒死給你一點資料吧。如果我漏了什麼,請其他大大補充。還有,不喜勿插。

如果樓主看看大部份UCI的比賽,最常用的板輪都是Structural的,例如:DuraAce C50,ZIPP(所有ZIPP)。如果你用手指按碳纖邊,你是不能把板輪的碳纖邊按下去。好處是動力傳送很好。還有就是很耐用,所以Pro Tour都採用。

鋁包碳殼的好處是輕,而且是很輕。輕是因為那只是一個超輕量化的鋁邊框,跟住把一片薄薄的碳纖維殼貼在鋁邊框。如果你用手指按,你把板輪的碳纖殼直接按下去。SLE,P-SLR1和HED都是這一類型。通常在碳纖殼邊會有一個小孔,因為水會由線深入碳纖殼和鋁邊框的空間,小孔的作用就是要把水流出。至於幾有效,要用家來講一下。我就有一點擔心。

至於鋁好還是碳纖好?看看大部分飛機和跑車都用碳纖,你可以自己評估一下。飛機和跑車的碳纖維都是Structural的。

甚至於Giant Propel,車是跟鋁包碳殼P-SLR1的,但Pro Tour車隊都會立刻把他換成Structural的Zipp或C50。

pierokwong wrote:
樓主你好,其實之前有...(恕刪)



謝謝你的回覆,
原來好處就是動力傳送比較好.


分享我的車及Zipp60 板輪 相片
嗯...
花了十分鐘
讀完全部回覆
就是等不到幾位資深前輩的回覆
是這篇不夠營養嗎

老實說我不是甚麼高手只不過純粹發表一下我的意見
五年來我騎過的輪組不多只有
S80、10年shamal、matrix T50、bontrager mixup hed、zipp404 2012、mavic cosmic SLR、R1、RED WIND XLR、BORA1
給我的結論是
如果有預算請不要花無謂的金錢在有鋁邊的板輪上
如果一定要有鋁邊的請選擇mavic COSMIC SLE/SLR

kgbb大説得對
ZIPP60爬坡會很慘
這一點騎過類似結構的S80就知道
由於整組重量很重
而且輪組整體結構不是很壯
爬坡會很吃力
丘陵路更吃力
下坡時的確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加速感
但一上坡就會有突如其來的減速感
無論你怎麼努力去抽車都沒用
跟全碳的板輪的緩緩慢下來很不同
S80、RED WIND XLR就是這樣子
ZIPP60會拖我完全不意外
這是一般鋁框板輪的宿命

說穿了Z60就是一堆舊技術的大集燴
為SRAM S60補回洞洞表面
花鼓改個仿88/188的外型
就像IPHONE換代的方式
舊型號降價卡位
看一下2014的404那24線的後花鼓
那就是ZIPP的妥協
明明會增加重量還是要改就知道問題出左哪裡
關於10-13年的zipp花鼓的吐糟我不作詳述不過有興趣可以google一下

換過上面的輪組最令我覺得意外的就是MAVIC COSMIC SLR
小弟有幸爬過兩次西進武嶺
一掃S80、RED WIND XLR給我的懷印象
為甚麼就是不拖
源自其結構
脫下碳纖維殼就是一組普通的低框輪
請論壇上各位不要生氣我最初真的不是很相信這裡的保SLE棄SHAMAL/ZERO論
直到我入手SLR後我信了
也改觀了
就連身邊有位朋友進了SLE之後就很放心地賣出他的SHAMAL



pierokwong大我相信你是善意的分享
但小弟有好幾處不同意的地方請不要見怪


1.我在13年10月後一直在騎Zipp60。無論多steep的山,也在用。感覺是只要本身肌肉足夠和騎乘方法正確,真的沒有問題。我可以用大約23-27km/h爬山。比我用『跑3』來得容易很多。

以我現在的水平,我還不能踩出火鳥404跟60的分別。我想我需要選手級的肌肉和Watt去分別。當然Zipp不會貿貿然賣火鳥,如果分別不大。我意思只是以我的肉腿,真的是不出來。


如果是肉腿又能在current speed 23-27km/h爬山我只能覺得坡度應該不是很大
kgbb大的爬坡會很慘應該是指更大的坡度






2.如果樓主看看大部份UCI的比賽,最常用的板輪都是Structural的,例如:DuraAce C50,ZIPP(所有ZIPP)。如果你用手指按碳纖邊,你是不能把板輪的碳纖邊按下去。好處是動力傳送很好。還有就是很耐用,所以Pro Tour都採用


這跟耐不耐用沒關係吧
沒保養甚麼輪組都會操死
你的說法好像是mavic cosmic slr沒有在大賽上出現過一樣
SLR停產前CERVELO車隊有好好的在跑啊
它可是唯一在大賽上出現過的鋁邊板輪(真的是唯一嗎?)
最重要的是全碳的ZIPP404就是一按碳纖邊就按下去
不是你說的按不下去
總之就是軟
要比硬的就要算那輪bontrager後輪
使勁的按下去都好像沒按下去
要順序的話
bontrager>bora1>matrix T50>404>red wind XLR?

用按的red wind xlr是墊底的
動力傳送好不好不能只看框體還要看花鼓整體跟編法
偏偏左交疊右直拉的編法連ZIPP自己在14年都放棄了?
還遺傳著舊zipp特性的花鼓我有保留




3.鋁包碳殼的好處是輕,而且是很輕。輕是因為那只是一個超輕量化的鋁邊框,跟住把一片薄薄的碳纖維殼貼在鋁邊框。如果你用手指按,你把板輪的碳纖殼直接按下去。SLE,P-SLR1和HED都是這一類型。通常在碳纖殼邊會有一個小孔,因為水會由線深入碳纖殼和鋁邊框的空間,小孔的作用就是要把水流出。至於幾有效,要用家來講一下。我就有一點擔心。

沒有比較輕啊
連structural的RED WIND XLR都比它輕
MAVIC把輪組造成這樣子應該不是為了輕
個人認為是結構上的考慮
低框爬坡輪的感覺附加52mm的空力效果
應該是原來的目的
當然不排除是當時的碳纖技術不好要弄個仿板輪
但現在還新弄一個cxr 60
至於入水問題就不用擔心了
從台中到埔里的雨騎沒有一點妥協
事後我還直接對輪組灑水清潔
放一個晚上就好
而404雨後就出意外了
水去不了最後要我把管胎拆掉放水
真的不知道是哪個設計更讓人擔憂



4.甚至於Giant Propel,車是跟鋁包碳殼P-SLR1的,但Pro Tour車隊都會立刻把他換成Structural的Zipp或C50。

如果負擔得起的話我都不願意讓我的propel配P SLR1
這只是審美觀的問題
請別說得好像是「因為是鋁包碳殻而非換掉不可」
難道舊款的P SLR 1是structural的就不用換掉可以直接去跑pro tour?
車隊用換成Structural的Zipp或C50是沒得挑
我也很想知道如果沒有贊助商影響下的自行車比賽那個品牌的輪組最多車手選用
可惜這是不可能的
碧咸也不能穿NIKE





樓主
一切一切還你對那一種問題妥協
就像選手機一樣
APPLE、htc、samsung有完美過?
從你最介意的地方思考然後作出判斷和選擇就對了
就像我現在挑的輪組一樣
不是完美但已沒有很嫌棄的地方就已經足夠了
家藤影丸 wrote:
嗯...花了十分鐘讀...(恕刪)


Totally agree.

我記得我之前就鋁車跟碳車的討論提過某牌在Pro Tour/01評價上都非常好的一級碳纖維車架是按的下去的,但這徹底是不影響任何對這個牌子一級車架的評價。

先撇除鋁邊高框輪組,光是Shimano的9000 C35/C50/C75 "TU"在台北自行車展的那幾組都是能夠捏得下去,舊版7900/7850 C50 TU也一樣,但這些高端的Shimano輪組性能如何不須我多執一詞。

再提到Zipp/Shimano的輪組贊助也別多說,特別是Shimano根本是用"倒"的;職業車手也沒有選擇車架品牌、變速系統、卡踏系統、車衣部品與訓練相關軟/硬體的能耐,一切都看車隊與簽約,怎麼還有人要護航Zipp 60護航成這樣?

Zipp 60配得快拆也更不可能是鈦軸版本,Zipp 808/404 火鳥版也都只配到鋼軸版本的子彈快拆;60是有何德何能在更低的價格去配更高水位的鈦合金快拆?

Mavic SLE這款輪組的確是有相當的程度的表現這無話可說,我並沒有很深刻跟長時間的體驗,也能感受到它的進步,至於Zipp 60?,我沒有實際碰過但有短暫借騎過舊款的手編404TU,跟Shimano 7850 C50 TU等,都是非常好的輪組,至於60這個奇怪又賣得特別便宜的產品?在這個預算的人很多人不是找SLE或者找別的手編大陸碳圈管胎我相信並不會輸給這個輪組,何況是管胎版本的全碳輪組?

SRAM也許近期會推出新款回爐重造的輪組,但Zipp 60這個只有"便宜"卻沒有重量優勢的輪組,最好是觀望一下再下手比較妥當。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推文一下~ 平路嚇嚇叫
2011 zipp 303+404 open clincer
Pro Tour車隊不用propel配的p-slr1 aero
除了贊助商的問題之外
p-slr1 aero跟本不是管胎框啊

我腿力算很差的
zipp 404 clincher平路和緩坡真的是可圈可點
但騎在陡坡速度沒拉上來真的相當的拖
更重 花鼓等級也不一樣的zipp 60爬坡要好真的蠻難的




wayne1739 wrote:
Pro Tour車隊...(恕刪)

反正講到後來就是一分錢一分貨呀,能有404騎,誰要騎Z60
二者價差這麼大
SRAM輪組現在專攻MTB去了,不會再回到競爭激烈的on road了
再說也有ZIPP這大品牌撐著,SRAM幹嘛還回來

這是SRAM一級MTB XC輪組,前、後輪僅1285g
Eddychiu wrote:
反正講到後來就是一分錢一分貨呀,能有404騎,誰要騎Z60
二者價差這麼大
SRAM輪組現在專攻MTB去了,不會再回到競爭激烈的on road了
再說也有ZIPP這大品牌撐著,SRAM幹嘛還回來

這是SRAM一級MTB XC輪組,前、後輪僅1285kg


有預算的就買404沒預算都不會買Z60



啊...單位多打了個k....
Eddychiu wrote:
反正講到後來就是一分...(恕刪)


SRAM除了輪組還有直接推出沒有掛Rock shox的SRAM前避震前叉與沒有掛AVID的SRAM;但是輪組推出很明顯是為了自家的XD棘輪座(輪組是DT Swiss加持),並且DT Swiss/Chris king都已經替SRAM推出了XD棘輪座,甚至已經有部分廠商針對Shimano 公路車11速棘輪座可能用在登山車系統要推出新品,但這一些新產品都隨著Shimano推出M9000 XTR之後變得無足輕重;新的11速XTR飛輪仍然使用舊有10速棘輪座,M9000 29gr TU也不過前後輪1308g一對,更重要的是1X11、2X11、3X11系統全部到齊以外還有未現身的電子變速;而且就連舊有的SRAM用戶看到M9000的飛輪都有考慮改用Shimano飛輪,更別提本來就是用Shimano飛輪的SRAM用戶...

SRAM公路車輪組回爐再造不是什麼新聞,當時由於DA-9000系統11速棘輪座尚不明朗而被擱置,就現在登山車2015年的情況來說SRAM29gr輪組相對於除了29gr還有27.5gr的Shimano來說戰鬥力都被掩蓋過去,更別說XT可能明年春季就可能跟著9050/9020電子變速粉墨登場。

Zipp也許是SRAM的子公司,但之前SRAM的公路車輪組可是跟Zipp沒有太多的血緣關係,再者贊助上Zipp跟SRAM也是兩種政策。

SRAM目前在CX上有很高機率隨改款後的油壓系統推出新輪組(已經有選手競賽贊助品),至於登山車很快又是一場惡戰,反而現在在公路車系統上這麼明朗的情況下推出輪組反而是件好事。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