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Giant Trinity Advanced SL 騎乘報告

7/23新增800公里測試報告:

依據最近的訓練結果分析,同樣是澄清湖繞圈,Trinity 計時車和 TCR 公路車的比較分析如下:

樣本數:7,(TCR4次+Trinity 3次)
實測距離: 45K x6次 + 65K x1次
平均速度: TCR: 30.3 km/h Trinity:32.8 km/h
最高速度: TCR:49.4 km/h Trinity:52.3 km/h
時間(澄清湖5圈): TCR:1小時27分 Trinity:1小時20分

比較結果:
均速 Trinity 較TCR 快了約8%
最高速度Trinity 快了5.8%
以45K來算,每公里Trinity 比TCR快了9.3秒,也就是每10K差了1分半,每百K差了15分

如果再加上計時帽的話,我猜可能會再差個2%

看來計時車真的和一般公路車有差,尤其是在獨推破風的情況之下,然而在可以輪車及有爬坡的情況,我想公路車還是有它不可取代的長處。

一開始換騎計時車,約略需要200K左右的適應和馴車期,在找到姿勢的甜蜜點和抓到車子的特性之後,就愈來愈好騎,速度的優勢慢慢就顯現出來。

註:輪組的差異可能也反應在此次的比較中,之前騎TCR使用的是Reynolds 46mm 的carbon板輪,Trinity則是 Zipp 808,輪組的差異性還是有的,至於佔多少%則需另行測試。

daniellp14 wrote:
7/23新增800公...(恕刪)


後輪裝碟輪的話,如果不遇到強烈側風,應該還可在提升些^^~

TRINITY真的很流線..

倒是很好奇TRINITY跟PROPEL比較的結果XD
上週颳風前練車,趴在休息把上,側風一來 差點做農夫去了,808尚且如此,碟輪我看會甩尾!

這台車和Propel,實在是一時瑜亮,當然就空氣動力可能Propel更為先進,但車架幾何是不同的,也註定了不同的命運。

就這次環法賽,Belkin車隊在車輛選擇上,ITT和TTT還是用Trinity,反而平地站或高山站,TCR和Propel同時出現的情況蠻多的,可見依選手習慣這二組車架都各有所好。
Daniel 能文能武 ~~三鐵車被你發揮到淋漓盡致
連車尾燈都看不到!
騎這台車快一年下來覺得它的前煞車和後煞車力道差很多,前煞車在騎山路下坡時,有跟沒有的一樣...請問有遇到相同情況嗎?

davidc1689 wrote:
騎這台車快一年下來...(恕刪)


應該是碳纖輪剎車的通病吧?沒鋁框利。
但是給車廠看一下吧。
台灣經濟奇蹟的幕後無名小卒
這根本是一篇教練文

太感謝了~
我也是兩台不同系統車子的人
第一台是三鐵車
第二台是公路車

看了前輩數據分析
開釋我這兩個月期下來的不同感覺與疑問

終於知道~
三鐵車彎不下去
抬脖子抬到像落枕

就是要一練再練再練
不二法門

daniellp14 wrote:
[前言]計時車/三...(恕刪)


前輩
這一台要380000吼?!!??!!

不知道是否他與2016.2017 TRINITY不一樣
您這一台應該比較像是TT計時車???
而這兩年的比較像三鐵車??????





daniellp14 wrote:
[前言]計時車/三...(恕刪)
TT Bike 先天上剎把的設計,在剎車力道上就是比公路車的變把差很多的,騎這台車下坡其實很累,也挺危險,若是山路,還是要小心安全的好.....

我曾騎這台上屏東的北大武山,下山時剎到手指都快抽筋了

ginyinjuan wrote:
前輩這一台要380000...(恕刪)


這台是純種的TT bike ,不是三鐵車,若是51.1拿來騎還可以,113以上,補給的方便性就不是很好了,要外掛水壺, gel 的放置也沒地方,比較不便。

若是226,雖說有三種龍頭可調,但休息把的把位變化不多,比較難調出一個舒適的姿勢,先天設計上太argreesive 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