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5899 wrote:這位大大車架幾何跟剛性無關....只是認同車型有點相似而已,CONYON AEROAD CF 之前還聽說是GIANT代工的,我覺得是CANYON幫GIANT在外銷市場代工當地銷售比較有可能,就是GIANT海外代工廠,省掉從台灣運到歐洲的運費
就算幾何外觀有80%...(恕刪)
coolcop wrote :【外電消息】捷安特國外發表新款公路車消息來源
ISP款全車照
女生款Liv/giant Envie Advanced,
專屬一體成型車把
mini-V brakes前剎移到前叉後方
Carbon 後叉
預計3月上市(應該是國外吧),定價如下,希望也會在台上市,售價能比國外低
Giant will offer three Propel Advanced SL models in March:
the $10,000 SL 0 with Shimano Dura-Ace Di2 9070 and Giant's new Contact SLR Aero Integrated one-piece bar and stem
the $7,500 SL 1 with Dura-Ace 9000 and separate Giant Contact SLR Aero carbon handlebar and stem
the $7,000 SL 2 with the same bar and stem but a SRAM Red 2012 group
...(恕刪)

qloolp wrote:你想太多
V煞的力到應該比C夾強些
請比較一下登山車 V 夾槓桿,和圖中 V 夾槓桿
看不懂的話,換個方式講
這個 V 夾也一樣接在煞變把上,所以手感跟 C 夾應該是同級的不會差太多
motorkk wrote:
V夾煞車力道強不是煞把吧?是作動點跟支撐點的力臂長不同
我知道
我上面有點詞不達意
但是瞧這個小小的aero迷你V夾
力臂當與C夾相仿
除非反過來
在煞把做做文章
不過這樣
夾器和鎖點沒有相當的抗扭轉力也是沒用啦...
當然制動力肯定不是這車子設計的重點
要在煞把做文章
也是朝AERO的方向設計
motorkk wrote:
前剎車座作在前叉後面有流體力學的優勢;對作動時的穩定度會較好,煞車座與前叉是受推壓會比受拉現在C夾時來得穩定

其實我常在想
這樣躲在前叉設計除了變重可有缺點?
我實在想不出來
除平路取向的公路車,.輕量化肯定不是旅行車的設計取向
為甚麼不使用呢...?
反而看到小折在使用
我想到的理由可能是和變速線干擾
畢竟走內線或走上管的變速線不是旅行車喜歡的元素...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