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可以調查一下年紀跟大盤齒比的關係嗎?


skg wrote:
1956 年生老鋼管...(恕刪)

我的是3盤 + 11-32T(原28T, 但爬五指山很硬)
另外還有一台原廠就配CT + 11-34T
我贏了
33歲2台車
14公斤老鋼管50-40大盤配14-28飛輪.陪我兩年.
剛買的FUJI碳車53-39大盤配11-28飛輪.
老鋼管這兩年來陪我走過各種怪坡.
陽金風櫃3P.烘爐地都走過.
也是循序漸進慢慢練出來的.
因此買新車用標準盤算是已經習慣這齒比.
目前老鋼管就成為平日較短距離休閒車了.

結論是"經驗"很重要.
不管用啥盤.
不管緩坡陡坡平路.
多嘗試各種齒比在抽車或座著騎產生的不同特性.
何時或何類型的坡該攻擊或放緩.
很多微妙的變化要多試才知道的.

pluto17 wrote:
33歲2台車14公斤...(恕刪)


這樣少說差了六公斤
難過一下就換到標準盤去了
賀 升級成功喔
一個國家文明的程度,決定於他們的人民如何對待動物

dogeleven wrote:
可以調查一下年紀跟大盤齒比的關係嗎?

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關係
反而與肌力和肌耐力比較有關係
用什麼齒盤都沒關係
重點是能夠在有效的轉速之下發揮最好的表現
像武嶺長坡坡賽~我就會用CT盤~
像平路賽或繞圈賽~我就會用標準盤~
51歲,
大盤52/39T,飛輪14/28T,
但上坡很慢,跟走路差不多,
平路52/14就覺得很重,
不明白那些11,12T的飛輪能有幾個神腿能用.
我是覺得...
年紀和"齒比"有粉大的關係
也就是...牙齒多寡的比例
通常年紀越大,齒比(年齡:齒數)也就越大

至於大齒盤則因每個人身體機能不同
沒有一定規則可供依循
三盤的選用也非特定族群專有
所以個人感覺...
能夠健康騎車 快樂馳騁山林之間就是一種幸福

放炮完了,卡緊來去酸...
50-34 / 11-28 (10S)

在 34T 盤,11T 飛輪是拿來「佔位」的
有他佔位,34/12、13 位置就可以往內推一位,鏈條就不會太斜,也不會摩到大齒片,而變得可用

長程平路或逛街吃吃喝喝,我用 34/15 (起步)、14
而當需要短暫加速,我就會升到 13 甚至 12,等狀況解除再降回 15
切後變比切前變有效率得多且保證零失誤

爬緩坡使用 34/15、17、19
爬比較陡的坡用 34/19、21、24 (34/24 是大約 12~14% 的坡在使用)
34/28 至今從未用過...我沒興趣爬太陡的坡...這個檔位備而不用

我本來是要買 11-25 飛輪,老闆說買 11-28 可以保留彈性
我考慮了幾天,決定買 11-28
因為發現 34/21 - 34/23 - 34/25 有點密,齒比差有點小,而 34/21 - 34/24 比較剛好,而 34/24 和 34/25 差不多
然後,哪天如果有爬武嶺之類的坡,34/28 可以拿出來用

短程平路,為了衝速度,掛大盤,使用 50/21 (起步)、19、17、15、14

當需要短暫爬坡 (例如上陸橋),會降至 50/24,有時附帶抽車,爬完坡再升至 21
切後變比切前變有效率得多且保證零失誤

50/11 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因為 50/12 下坡時會有踩空的感覺,50/11 踩起來踏實多了

大小盤銜接:
平路:34/15 <-> 50/21
上坡->下坡、下坡->上坡:34/19 <-> 50/19



研究齒比花了我很多時間
最後覺得 50-34 / 11-28 (10S) 很讚
其實我覺得 48-34 / 11-28 (10S) 更讚,使用大盤時可以讓齒比稍微更綿密些
但很可惜這種非主流大盤很難買
43歲 52/42/30+11/25
我是休閒組的
這樣的配置平路可以當標準盤用
山路又可以變身ct盤
我是覺得還不錯用
至於齒比綿密度 我比較外行
反正平路變擋來來去去就那三個檔位在用
52/11 52/13 或 42/17
山路則多在
30/25 30/23 42/25 這些檔位切換
其他檔位也很少用,所以也夠用了
反正騎得開心就好

Stallings wrote:
50-34 / 11...(恕刪)

感謝Stallings大大這麼詳細的解說,不吝將使用經驗與大家分享,發此篇就是希望有這困擾的同好可以得到參考,謝謝啦!

騎摩子 wrote:
我是覺得...年紀和...(恕刪)

嗯!年紀越大牙齒越來越少!深有同感!
頭毛也是越來越少!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