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PASSI Solohomer Light 用這組騎陽金3P合適嗎?(改用MAVIC KSYRIUM SL)


Lionlin wrote:
編輪只是簡單的靜力平...(恕刪)


但有另一個問題不好意思!!
如果以一般的東西來看似乎已瞭解為什麼2:1的原理

但在mavic的elite輪組就是相反耶
驅動是直拉
非驅動是交差....


已被搞混了
來自中和的白Octavia Combi RS

coopers0201 wrote:
但有另一個問題不好意...(恕刪)


c兄...
m牌他用偏心框...+ 反向拉法 來把兩邊張力弄平均...不過還是有落差...

sram s系列的版輪也是如此....

2:1 好處 可以平均張力.. 主要框的開孔 和 花鼓也很重要...

這是和白馬老師 和 L老師學習的心得
PASSI Solohomer Light
個人認為這輪組爬坡時瞞輕盈的~~
好像會飛~~~~
還不錯騎~~~
個人的騎乘經驗~~
cc~我是龜速組~多多體諒喔!

口水羊 wrote:
c兄...m牌他用偏...(恕刪)


這樣來說!!
那p牌用xr200的框,2:1編法不就是自殺行為
也許在花鼓有什麼特殊地方!!不然強度度堪虞是嗎??

不過在框的強度不高的情況下使用2:1的結果會是如何呢??
鋼絲孔破嗎??還是框易變型或是輪組易偏擺

如果真是這樣那xr200還是只適合2c或是3c編法囉!!難怪手編用此輪框都是用交叉方式
來自中和的白Octavia Combi RS

coopers0201 wrote:
這樣來說!!那p牌用...(恕刪)


你不懂編輪...

請搞清楚一般的2:1編法與你所提出的MAVIC ELITE 編法哪兒不同...


這一組輪子雖然重了點

只要編工OK,輪子表現是很穩的...
coopers0201 wrote:
這樣來說!!
那p牌用xr200的框,2:1編法不就是自殺行為
也許在花鼓有什麼特殊地方!!不然強度度堪虞是嗎??
不過在框的強度不高的情況下使用2:1的結果會是如何呢??
鋼絲孔破嗎??還是框易變型或是輪組易偏擺
如果真是這樣那xr200還是只適合2c或是3c編法囉!!難怪手編用此輪框都是用交叉方式

自殺.....??
沒那麼嚴重吧?
但在性能上表現確實是有差。
2:1編法,雖然可以達成,
"驅動側"與"非驅動側",兩邊鋼絲張力的平衡。
但鋼絲卻不是左右左右......平均分布在輪圈上。
輪圈若是不夠強壯,受這樣的拉力自然會有影響。
已有車友使用過ALEX R380採2:1編法,這樣的組合側像剛性不佳。
XR200的輪圈還不及R380強壯,
我個人不認為XR200採2:1邊法,會有好側向剛性的表現。
加上開板樓主,說明自己的體重超過90kg,真的不建議使用。
也許體重輕一點的車友可以一試。
胖子誠 wrote:
PASSI Solohomer Light
個人認為這輪組爬坡時瞞輕盈的~~
好像會飛~~~~
還不錯騎~~~
個人的騎乘經驗~~

重量1400g以下的輪組,當然上坡會有輕快感。
但分享的同時,往往很多車友沒有加入比較基準。
"實驗組"與"對照組",能有比較基準,會讓大家更清楚。
最好還能有,車手自己的簡單資料,如體重。
這樣更可以提供車友們確實的比較效果。
aquarous wrote:
請搞清楚一般的2:1編法與你所提出的MAVIC ELITE 編法哪兒不同...
這一組輪子雖然重了點
只要編工OK,輪子表現是很穩的...

MAVIC KSYRIUM ELITE,
大概是目前MAVIC KSYRIUM系列中,我最推薦的輪組。
重約1600g左右,免襯帶,夠紮實。
MAVIC KSYRIUM系列的設計,不同於一般的輪組,
不能完全以手編輪的思考去看。
現在輪組的進步很大,過往的經驗當然可以參考。
而科技的進步,新的設計,也要納入評論的考慮。
能騎過當然是最好,但時間太短的騎乘,不見得準確。
以我們車友之間的交流來說,彼此換輪組玩玩,也是樂趣。
一人買一組不一樣,就可以玩很久。
ddar白馬 wrote:
...不能完全以手編輪的思考去看。

現在輪組的進步很大,過往的經驗當然可以參考。

而科技的進步,新的設計,也要納入評論的考慮。...


明明Ksyrium在1999環法阿姆斯壯就用的噴噴叫

我那一組campy飛輪的Ksyrium賣?讓?給wagaga騎(還是wander23)...還弄斷鋁幅條又修好了...現在不知在誰手上

哪是啥新設計...






側剛性要好請用36根,4X...交叉點紮...這真的就有夠猛...

到目前仍是P-R賽事中採用最多的輪子編法

但是多重就天曉得了
aquarous wrote:
明明Ksyrium在1999環法阿姆斯壯就用的噴噴叫
我那一組campy飛輪的Ksyrium賣?讓?給wagaga騎(還是wander23)...還弄斷鋁幅條又修好了...現在不知在誰手上
哪是啥新設計...

我是說和一般手編輪比較啦~
手編輪的基礎,好幾十年了,當然比Ksyrium久。

ddar白馬 wrote:
我是說和一般手編輪比...(恕刪)


原理都一樣啦...

只是驅動側到對面去而已...




單車,特別是公路車...編輪跟變速不都是近百年不變...有也是小變化啦

aquarous wrote:
原理都一樣啦...只...(恕刪)


近百年是拉的太長了點,變速器發明出來還沒很久啦...

小的不才最近一直在用2:1的輪組(前18後21根),體重75,上周六衝線極速58.9,輪子表現佳。

隔天 TTT 表現也很理想。

我覺得這編法不敢講是絕對比傳統的優,但相當成熟了呢。
www.cycliving.com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