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y123456789 wrote:反正一條也沒多少錢...(恕刪) 此話不能這樣說阿 換一條算100元好了 換5次可以換一條普通公路車外胎了如果用一條外胎 讓你破的內胎費用超過外胎的價錢 我想沒人喜歡這樣吧!?一般都希望內胎存活的時間比外胎久 不是嗎?
Stallings wrote:我通常都沒有什麼特別...(恕刪) 我個人的看法是這樣的 公路車跟登山車 這兩種性能跟用途都不同做超過該車種的性能 就是會比較容易發生問題公路車的外胎厚度 本來就比登山車還薄所以地面跟輪框 離地面特別近 所以外胎的變形量不允許過大 過大就會撞到框登山車外胎厚度就比較厚了 稍微的衝擊也不容易壓到扁 去撞擊到輪框既然都叫公路車了 就給他平路吧 騎去不平的路面 只是徒增破胎的機會況且...... 從最根本的說起 輪胎不但提供抓地力以外他也是保護輪框的用途存在包括提供穩定的路面循跡性
danny07 wrote:對了! 我因為不會用補胎膠,所以都是用帶膠的補胎片(要撕掉蠟面紙)...(恕刪) 真強, 我用topeak的快速補胎片從來沒成功過, 完全搞不懂到底要怎麼貼才黏得住每次貼完都漏氣, 又用傳統的再補一次我覺得還是傳統的強力膠補胎片最好用除了這輩子的第一次補胎外, 之後補過n次從未失手過, 連外胎刺個洞都照補不誤網路上說補胎不耐用會漏氣什麼的, 我想根本是無稽之談&個人手工問題我內胎補完都照樣120-130psi給他打下去, 從來也沒出過問題樓主不用想太多, 給他補下去就對了, 最多就是把這條本來就要丟的拿去丟掉而已幾塊錢的補胎片總比一百多的內胎要省得多, 而且還環保
葉仔仔2 wrote:您的分析很詳盡很用心...(恕刪) 用「夾破」來形容的話,不知道會不會比較好理解?輪框是硬的,坑洞是硬的碰撞的時候,就是輪胎負責變形緩衝但若是碰撞力道過大,導致輪胎完全被壓扁這個時候會變成「"輪框"與"坑洞"用力的把中間的輪胎夾扁」內胎很薄,有時候這麼一夾就破了又因為輪框有兩個邊,撞擊的時候會有兩個點內胎有時也會一次被夾破兩個左右對稱的洞兩個洞看起來就像被毒蛇的毒牙給咬穿一樣因此這種狀況又俗稱「蛇咬」
robertren wrote:但以樓主打到有點離譜的130psi來看 要蛇咬還蠻難的 (恕刪) 不過 他從登山車轉公路車 騎乘速度應該會增加不少 如果還拿登山車的習慣去騎外胎撞到的坑洞點 力量很集中的話 也許有發生的可能
Stallings wrote:我承認當我的車是比較可憐,因為主人很變態(恕刪) 我跟休閒團也有遇到類似你形容的騎法 我看著那主人騎他的公路車 過坑洞硬吃的硬碰硬震到發出聲響 << 可能是後變的聲音也許是那部車的哀號吧 有種很痛的感覺 = =
唉唷~其實小弟我也是一個愛車人士但你們懂得,當路上洞洞一堆要我在大馬路上扭來扭去,真的也太難為我這個體重稍有看頭的胖子了...說難聽一點就是不雅觀嘛順便想請問一下機車行賣的傳統補胎片會不會太大片呀,我是買來可以剪個一半或兩半來用嗎?我換內胎換到變高手了,上次跟朋友約騎,七分鐘換好內胎+打氣+調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