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路和一般丘陵地的上下坡, 若以長距離騎乘來說,
鋼管車比其他車種多出的一公斤重量應該沒多大影響.
車手對車子所做功 = 車子的動能差 + 車子的位能差 + 抵抗風阻和摩擦力所耗的能量(輪胎VS地面, 花鼓轉動等等)
假設我們要從靜止加速到30km/h, 維持一段長距離, 再減速至靜止.
若我們假設抵抗風阻和摩擦力所耗的功一樣(Carbon車若設計得比較流線型, 也許會耗得少一點,
而人的騎乘姿勢一樣能量就消耗的一樣). 在平路的騎乘上, 車子的位能差是零.
所以完全平路只差在要把車子加速到30km/h, 不同重量的車子所花的功不同
也就是說因為重的車子在30km/h時所帶的動能比輕的車子大, 所以車手要花較多的力氣
但這個動能比較大的特性也會讓重車在30km/h的速度下不踩踏滑行的比輕車還要遠
所以理論上完全平路, 相同距離, 騎重一點的車子跟輕一點的車子所耗的功是完全一樣的
也就是去計算從起點到終點, 中間過程車手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是否有差別
但若是走走停停就不一樣了, 重車在殺車減速時會把累積的動能耗掉(而且沒有好處), 這部份就比輕車多
以這種觀點來看, 上上下下的丘陵地雖然車子的位能差在爬坡時輕重車有不同, 可是下坡時又會補回來,
也就是跟完全平路一樣, 輕重車所耗的功在理論上是一樣的, 當然這裡沒考慮到重車在爬坡時迴轉速可能
會維持不易等等因素, 這裡純粹以物理的能量觀點來看
爬高山當然就不是同一回事了, 你要多花的能量等於多的重量抬高到山頂上的位能差,
這個位能差就沒有任何好處了(前兩者, 一者可以讓滑行更遠, 一者可以讓下坡時更快)
所以像爬武嶺或塔塔加等高山, 鋼管車是吃虧的
總結: 不考慮其他種種因素, 只論能量, 平路和起伏的丘陵地沒差, 爬高山有差
chinhsing_chen wrote:
平路騎起來的感覺就是鋼管車較好維持速度.起步爬坡當然就比鋁車遜很多
(...(恕刪)
奇怪了, 我騎鋼管車爬坡更快耶
原來是我的齒比是前28,後面28,說我作弊也沒關係,逃...........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