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請教前輩] 關於抽車技巧

唉!我居然認真了。
抽車基本上是一種迷思,抽車時所耗費的能量與獲得的動能是不成比例的。
但是選手為了迅速的反應出速度而不得不的選擇。
抽車的用意除了立即反應速度外,還有活動筋骨、利用不同的肌肉群,以減緩肌肉的疲勞度。

抽車容易爆心跳、乳酸堆積等等,是不是可以因不抽車而避免?
那就要回頭問問我們自己,非職業選手在需要大輸出的時候是否真的要用抽車來解決?
對職業選手來說,損失一些能量換得瞬間加速是很值得的,但是我們承受的起嗎?
好比王永慶賠個7億上下,換到的是承認汽車業不好做,他承受的起,鼻子摸一摸收掉小汽車部門。
換成是我,別說七億,七十萬我都承受不起。
這樣損失能量去換速度對非職業的來說,只能說太沈重。

那該怎麼辦呢?
最簡單的就是搖車了,用害(台語發音)上去的。
搖車或許沒有抽車華麗,但是效率卻是比較好的。

但各位也別以為我不抽車,我也好喜歡抽車。那麼華麗的動作誰不喜歡?
紅綠燈衝出去時、短上坡時,總幻想自己是職業選手在發動攻擊...........(還真難為情)
踩的比較重,瞬間加速真不是蓋的,上一般橋樑30多也很容易,但是很容易爆心跳。
現在正在學下把、平背的海盜抽車法,呵呵!還不是普通的好玩呢!
很神奇的抽車感,車擺幅不大、離座椅又不高,只是不那麼華麗而已。

說了一堆,其實想說的就是為了更利用我們少少的能量,效率是需要被計較了。
能不抽就別抽了,慢慢搖上去比較實在。
若是短坡且不必擔心能量的問題的話,那就華麗的上去吧!
當達到慣性時,個人經驗是手部真的不需要出力的。
歡迎參觀我的網站:http://www.drsea.com 我的部落格:http://accentor.pixnet.net/blog

俞氏鶴頸蛙 wrote:
最近試著在熟悉並且沒人車的坡道上把定趾器束緊嘗試抽車,但總是無法抓到很規律的節奏... 踩踏非常亂,也總是騎不直,所以最近騎觀音山都還是乖乖地一路坐著騎,尤其束緊的狗嘴套脫套真的很恐怖(小弟沒用過卡踏,但至少卡踏脫卡不用用到手對吧...)
...(恕刪)

其實習慣就好了,我當年用腳束時只摔過一次車,就是脫了左邊結果向右倒..............。
一般公路我也都是束緊的,還有上鞋底板!當年比較不怕死吧........,
現在不敢了,尤其用過卡踏之後才發現,有那麼安全好用的東西何必回頭用腳束呢?

其實你可以試試看,用腳束時和卡踏差不多,不要太在意上拉的力量,在意的是後拉的力量。
如果只要上拉,根本不需要做鞋底板,把腳綁緊就可以上拉了啊!
就像走路一樣,向後的力量才是我們用習慣的出力方式。
不要一直想要抬腳背,自然就不會晃來晃去了。

希望個人小小的經驗對俞大有點幫助!
歡迎參觀我的網站:http://www.drsea.com 我的部落格:http://accentor.pixnet.net/blog
accentor wrote:
最簡單的就是搖車了,用害(台語發音)上去的。
搖車或許沒有抽車華麗,但是效率卻是比較好的。...(恕刪)


請問什麼是搖車啊?

kent21 wrote:
請問什麼是搖車啊?...(恕刪)


十分難用說的,所以剛剛偷懶沒說.........
有點坐著抽車的意思,利用大腿內側左右推座椅,當然手也配合著將車身擺動。
就可以有類似抽車的效果,但是心跳輕鬆很多。
歡迎參觀我的網站:http://www.drsea.com 我的部落格:http://accentor.pixnet.net/blog
accentor wrote:
十分難用說的,所以剛剛偷懶沒說.........
有點坐著抽車的意思,利用大腿內側左右推座椅,當然手也配合著將車身擺動。
就可以有類似抽車的效果,但是心跳輕鬆很多。

這個很簡單!
就是.........不才也是只會做!呀...不會形容.........
抽車這玩意兒和定趾器的問題問 accentor 老師 就對了,他是老手......
不過習慣卡踏後又回用定趾器就最好上個鞋底板,因為上提時會習慣腳尖向下!
上次使用健身車時,上提太猛;把腳抽了出來......

allbluesy wrote:
p.s collin兄 每回提的論點 都很道理說,o1的清流~

清流不敢當!
不才只是把觀察到的&自己實際體會的發表出來而已....
希望大家都能不受傷的快樂騎車.........

collin chen
collin0404 wrote:
那不才來發表一下淺見!
......抽的又快又有效率真的不難...



這麼冗長一大段...恕刪!

淺見
我總覺得閣下的回應
都有點臭屁!
至少在這版討論的幾位
大多數都覺得抽車不簡單....
kent21 wrote:
抽車基本上有上把位跟...(恕刪)


是阿
我覺得bc06 的抽車教學很怪
新手用上把抽 他示範卻不用上把...

站在一個新手的角度來看...
上把抽比較好握 比較穩 更好拉提

他示範那種握在彎把處的抽法
一整個就不好上手...

還有就是 iwasafool 應該可以停止這種所謂的 小朋友式的鑽牛角尖

沒必要過度反應人家說的每句話

iwasafool ~ iamafool 傻傻分不清楚
那個真的太奧妙了
而且幾乎沒有容錯率
我的心得是用在以下兩種爬坡還可以

1,平路~短陡坡~平路或者平路~短陡坡~下坡
2,終點

~~補充~~

我看我還是對某些人的臭屁視而不見會好一些!
很多時候是說者無意 聽者有心

你怎麼解讀 跟潛在的心態有很大關係

正因為過度反應 才會有這樣的看法 又產生小小不滿

其實我知道你指的是他

自以為謙虛 但實際上隱隱約約總是在炫耀


是可以這樣解讀沒錯


但沒必要這樣想 影響自已的心情

po文開戰 更是影響大家的心情


車是拿來騎的 也不是用來說嘴的 花精力在01筆戰嘴炮 真的是一點好處也沒有
抽車不止一種方法..
緩和式的抽車跟加速攻擊的抽車的情況不同..

不清楚其他人對名詞怎樣定義?
緩和式的抽車聽過有人說"站著騎",加速攻擊才真的叫"抽車"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