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若您的身型介於兩個型號之間,車架該買大的還是小的?

andyyliu33 wrote:
我的想法是以跨下長為...(恕刪)


是不是反過來說,以上半身為考量,選擇合適的水平上管長…
以座桿調整座墊-BB之間高低…


這樣看起來,兩種說法都蠻可行的…


關於舒迷大談訂做立管小角度搭配長龍頭對於矮個子很難兩全…
如果車商也深知這個道理,為什麼小車架的立管都是隨著SIZE越小、角度越大?

可能是因為要維持一樣的上管長度、兩輪軸距的前提,立管角度越小、則頭管的角度也就會越小…
一樣的over reach下,搭配較長的龍頭、則上管長更短了…要搭配更小的頭管角度或特製的前叉…就差不多是「哈雷機車」STYLE的公路車了吧……(轉舵不靈敏)

兩輪軸距縮短,後下叉長度、BB DROP相同的前提下,則BB與前輪距離過近轉彎會打腳,也不能兼顧車子的穩定性…



有利有弊更多…
總之 我也不希望長得矮~
hcr2 wrote:
是不是反過來說,以上...(恕刪)

主要是看上管的
基本上管如果正確的話
立管的高度也不太會有問題

如果上管太小的話,代表立管也小
也就是買到小的車架,那就代表坐管要拉的很高

相反的上管太長,那立管自然高
那就代表坐管拉的不高…

如果是水平車架的,那上管和立管是差不多的
但壓縮就不同了…所以不管水平或壓縮都看上管為主
dnalvqrq wrote:
主要是看上管的基本上...(恕刪)


大大說的原則都同意,

樓樓上的所提
同樣高度下,依身長比例的問題
我覺得兩種回答都能提出些道理、也都沒說出選擇的道理…

試著回到suhumi大大原來的問題吧…

沒事。
沉到公路車第三頁,

頂上去讓它浮起來。
眾位高手繼續討論。
引用舒迷大的話:『我們要量身訂製的部分是在找到合適的立管角度(這個通常要比同樣上管長度的標準尺寸車架小些)與頭管上緣高度。』

~~~~~~~~~~~~~~~~~~~~~~~~~~~~~~~~~~~~~~~~~~~~~~~~~~~~~~~~~~~
那請問所謂的合適的立管角度,是要依據自己大腿長度應該要設定的SETBACK去判定的嗎?

以及有沒有一個標準或是參考值讓人去參考呢?比如說「SETBACK5.5公分的車主建議購買立管73度的車架」


延伸思考

很久以前聽人家說,買車架要挑車架幾何,然後XX度的立管適合爬坡,XX度的適合平路

結果去找一些車架幾何圖來看,同一廠牌同一型號的車架,也並不是每個尺寸的立管角度都是相同的。

以我現役的TCR來說~~從XS~M/L,立管角度隨著尺吋變大而變小(74.5-73.5-73-72),到M/L以及L和XL就都停在72度。

以SCOTT的ADDICT來說,整個趨勢也是車架愈大小度越小,只是51和52的以及55和57的,立管角度不變。

當時就在想,如果立管角度會影響車架的騎乘特性,那為什麼不每個車架的立管角度都設計成一樣?

原本是認為是做不出來,後來看到BH-G4的幾何,他除了上管52的小車架之外,其餘尺寸立管都是72度,所以應該不是做不出來。

最近看了一連串關於SET BACK的討論,所以我在想車架尺寸越大立管角度越小,是不是因為身高越高的人,大腿長度越長,需要更大的SETBACK,所以立管角度也才做越小????????????????????????????

再者,是不是因為國人的大腿比例普遍比西方人長,所以我們如果有機會訂做車架的時候,立管角度才要設計成比市售同尺寸車架的立管角度略小?????????????????????????????????抱歉~一次問了一堆問題。
尊重彼此的價值觀
很棒的討論喔~我也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基本上決定了適合自己的SETBACK/BB-SADDLE 高度/over reach 這三項最重要的數據後
我會確認不同尺寸車架 1.頭管的高度 2.立管的高度及角度 3.上管的長度
然後進行試算,估算出龍頭長度/頭管墊片高度/座管露出高度
依據以上的結果. 你大概就能決定要選哪個尺寸了!

基本上
頭管墊片越少感覺越PRO, 強度也較好, 柔軟度不夠的..選大一號的車架會美觀些 (基本上不建議超過2CM)
座管高度越高感覺越PRO, 腿不夠長的...選小一號的車架會美觀些
龍頭的長度比例也很重要, 跟車架搭配起來, 過長或過短都會怪怪的...
個人的信念是,車要好騎,但好看也是很重要的~

總言之, 最重要的就是先了解自己的數據, 然後選擇最適合的車架尺寸
自然就能創造出一台賞心悅目, 又符合自身 FITTING的愛車囉~

當然還會有些偷步方法..比如說座墊的厚薄, 把手的造型設計, 車頭碗的規格/設計
都可以在外觀上再進行些微調修飾, 加強視覺效果
不過大抵上只要車架尺寸選對了, 就八九不離十了!
很棒的討論~
終於把每則文章都看完
這幾天翻過最近幾期的日本單車雜誌
剛好也都在介紹fitting與騎姿
令我意外的是,若是依照文中所設定出來的fitting與01上大多數車友分享的理論相比
日文雜誌中設定的方式車子尺寸都會至少大上半號
文中提到,該方式對於大部分騎乘者應該都適用
而01這邊大多數車友的觀念,相較之下反而比較趨近於"專業車手"的競賽型設定?

另外...大家也可以討論一下柔軟度的問題嗎?
若是有兩個人有一樣的跨高,身高,手長....
但是一個柔軟度極佳,一個毫無柔軟度可言
再加上不同的騎乘方式(長途/競賽型/舒適型)
應該也會造就出不同的車身設定吧?
年紀輕,年紀大的騎乘者應該也會有不同的柔軟度
初學者與有多年公路車騎乘經驗者,身上肌肉支撐力、柔軟度
應該對車身的設定上也會有不同的需求
是否也能透過大家的分享與Suhumi大的文筆
提供給大家一個量化的參考?

elvisbar wrote:
而01這邊大多數車友的觀念,相較之下反而比較趨近於"專業車手"的競賽型設定?

因為這邊大多只會說.."選小好救,選大難救",跟是不是競賽型設定沒有關係

suhumi wrote:
如果還是要用二分法來做選擇,我個人會建議「買大不買小」的選擇。

小第我185cm,跨高85cm(腿好像有點短)
我是想買giant defy
但是在giant官網上尺寸只有XS/S/M
可是聽很多大大說有M/L的尺寸
因為我應該是要買M/L的尺寸,所以想問一下
再者,我是個100kg的胖子
對於「趴」會有點吃力
因此會想說買小一點車架沒那麼趴
但如果是小一點的車架可能會面對的問題是座墊會比龍頭高很多
那這樣不就是更趴了嗎?

想請各位大大幫忙解惑

3q~~~
gianxxxxx wrote:
小第我185cm,跨高85cm(腿好像有點短)
我是想買giant defy
但是在giant官網上尺寸只有XS/S/M
可是聽很多大大說有M/L的尺寸
因為我應該是要買M/L的尺寸,所以想問一下
再者,我是個100kg的胖子
對於「趴」會有點吃力
因此會想說買小一點車架沒那麼趴
但如果是小一點的車架可能會面對的問題是座墊會比龍頭高很多
那這樣不就是更趴了嗎?

想請各位大大幫忙解惑

3q~~~
...(恕刪)


GIANT 不止有M/L,還有L與XL的,但得去美國或歐洲的網站上才看得到。

買小的才會更趴,要不趴得要買大的!
suhumi's garage~ http://blog.yam.com/user/suhumi.html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