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09年捷安特TCR advanced SL ISP 車架訂價....

snower4344 wrote:
倫倫~~~看來我要多...(恕刪)


快跟進..你的LP就出現了...

你的HB3賣不出去就下放到通勤車好了...
這台車爬坡到底行不行?有大大測試過或真正了解的嗎?堪稱世界第一碳纖維車架爬坡怎麼可以不行
TRIGON wrote:
這台車爬坡到底行不行...(恕刪)


爬坡除了車子的因素外,我想騎在上面的那個「人」才是最主要的關鍵吧
...tune不合,frequency不搭...
Cavendish的強項應該不是登山站。

所以各車隊才會在上坡的時候突然增加強度,測試他跟得上來嗎?
結果Cavendish的底就被探出來,這時各隊就輪流猛攻,將距離
拉大。

モーニング娘。最高!
~~過去~~捷安特的車架角度設計其實應該是偏適合爬山,反而是平路衝刺不行吧。

不過話說回來,一堆的行不行,應該都是只有選手能感受到的差異吧。

像三重小偉提到的08ISP後下叉相較VXRS來的軟,導致下坡不夠穩定,也是和高階車架比較出來的
尊重彼此的價值觀
好吧...不囉唆LP趕快擠出小朋友給他訂了..聽說一個月交車.....剛好超級11速那時候也可以接單出貨了..advanced SL 我來囉
ISP跟VXRS相比?

我有幾個看法,並非要擋人財路。

1.一個人的看法準嗎?
日本的雜誌對於一台車的評鑑,不會只有一個人說了算了。

2.主力商品論!
跑單幫的,當然會對自己的主力商品讚不絕口。
去店家,當然也是先端出自己有的啦!
這是人之常情。
モーニング娘。最高!
哈~~~阿吉大~~~就是欣賞您直言敢說的這份氣魄。

記得某位大大提到過說,其實TIME的技術台灣也作得到,不過因為成本非常的高,如果掛台灣的任何廠牌,出來的價位,應該沒有消費者可以接受。

像這次捷安特應用新技術的一級車架定價10萬5000,成車19萬8000~28萬,馬上就有人出來質疑是不是有更好的選擇,可見品牌價值還是相當重要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車架技術製程一回事,研發設計又是一回事,一些皇級后級的車廠除了品牌價值外應當還是有其見累積起來的設計力在吧,不過這些面就不是市井小民的我可以知道或懂得。

最後附上車架幾何圖



有人有車架的重量資料嗎,我只聽說車架含前杈+頭碗加坐管束(ISP的)大約是1.5KG

以前的車架重量是看捷安特的商品目錄上會有標示
尊重彼此的價值觀
agi_cora wrote:
ISP跟VXRS相比...(恕刪)



嗯~~
之前看日本公路車評鑑的書
由五位評鑑者選出心目中理想的車
而 GIANT ISP 有三位選擇
另外有 LOOK 595、COLNAGO EXTRME POWER、ORBEA ORCA、CREVELO R3、、、 等等
就是沒有看到 TIME


另,請問:Team Columbia 除了一些衝刺選手外,難道都沒有爬坡型的好手嗎?這是我比較感興趣的。因為這次環法賽,這個車隊在山地站的戰績可說是平平,這會使一些想要購買此車的人產生疑慮:這車爬山的表現能否與同級車一較高下?

一般來說,以我的認知,所謂的衝刺用車,就是要強度「相對」較高,為了讓要在終點線前衝刺的選手的瘋狂抽車更有效率。
而所謂的爬山用車,感覺設計角度應該也會不同,重量上也會「相對」較輕。

沒弄錯的話,以可樂果來說EXTREM C算是所謂的爬山車,而EXTREM POWER是設計給瞬間功率超大的大隻佬選手用,而要論重量的話,一堆車架都比它輕。

所以說,理論上不是說一般業餘選手甚至是車友騎EXTREM C衝刺就會衝輸人,因為自己的POWER不一定就能讓車架大量型變,爬山騎輸別人的,也不一定就是因為EXTREM POWER的重量重了那麼一些。

所以我想所謂的爬山車或是衝刺車或是XX車,應當都是車架本身具有比較突出的特性罷了,不是說爬山車究衝刺表現不好,或是衝刺車就爬山表現不好,我想還有看騎士本身是不是把車架運用到了他的極限吧?

如果還有疑慮那就觀望吧,我是才騎車一年沒上過頒獎台的小肉腳,小弟是覺得夠用了囉
尊重彼此的價值觀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