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二位年輕車友一天之內騎完從台北南港到彰化芳苑之行..共花了約二十個小時
(大逆風共騎行270公里,沿西濱下去因迷路多繞了一點點路,我騎的車子是Merida RB660)
這一趟下去我的心得是:
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後騎彎把公路車可以很輕鬆的長途握下把..再壓低頭部弓起背..以較低風阻姿勢長途高速騎行
因為很長途長時間騎行..重量不可以部份落在雙手上..否則手會起泡手臂會痠疼
隨著充分的練習腰腿力愈來愈好...身體愈能前後伸展開來..會覺得原來的車子愈來愈小
另外我騎這麼久屁屁也不會痛...我想會痛的原因分兩種:
1. 腿力不足...太大部份的重量放在屁股上
2. 腿力足心肺好用太高迴轉速騎...也是太大部份的重量放在屁股上
如果不是騎彎把公路車以低風阻姿勢前進..這一趟一定騎不到
我五十多歲了
車齡才一年一個月...彎把公路車騎了約7個月
平均一星期練二次多不到三次...每次平均二個半小時左右
所以大家不要怕騎彎把公路車
我有三台車,(別誤會,不是在炫耀).
1.KHS comp st 軟尾巴Cr-Mo鋼管登山車-->六年前糊里糊塗跟同事去看車,莫名其妙被激,一時衝動買的.
2.美利達 speeder T2 平把公路車-->去年初,登山車騎膩了想換口味,考量年紀大,怕彎把會把老骨頭折斷買的.
3.捷安特 OCR C1 彎把公路車-->三個月前,試騎同事的fuji彎把車,一整個輕快,...看過OCR C1現車後就下訂.
每種車都不一樣,仔細體會一下差別蠻大的,當然價格上不一樣,車架材質,變速等級有段距離,騎乘感覺就有差別,以下僅是我自己這三台車的感覺.
1.平把公路車和登山車還是不一樣,同樣三盤,但是平把公路車暢快許多,加速性,輕快性,平路上的騎乘感,登山車沒得比,(可能車重也有關係).爬坡的話,中和烘爐地,土城承天寺,平把公路車一樣都沒問題...
但是爛路差別就大了,大漢溪河濱單車道,我的平把speeder T2,讓我兩手麻掉,尤其高壓電塔和鐵路橋,路面震到邊騎邊罵.KHS comp st 輕鬆愉快,前避震和軟尾巴再加鋼骨車架,真的有其優勢.
2.彎把和平把的差異,那就更大了.我這兩台大盤都是三盤52-39-30,前變也都有半檔的設計,輪胎一樣是700C,後齒也都是12-25,只差在T2八速,C1十速,還有T2是鋁合金,C1全碳纖,可能是材質的差異,C1騎河濱道雙手並不會震到很難過.
上坡,彎把比較好騎,我從大溪上慈湖,到東眼山,彎把很好抽車,平把我還特地加牛角,結果車手太寬,比較不好抽車.至於登山車光靠22-34齒比就夠了.
3.騎乘姿勢的關係,彎把公路車在公路上真是享受啊!隨時抬高屁股就是加速,除了暢快還是暢快.一掃我以前對彎把公路車的恐懼,只要車架尺寸選對,細部設定正確,並不會在騎乘以後感覺身體酸痛.嘿嘿...我已經騎了兩個多月,老骨頭還沒散掉.最重要的是本人滿頭白髮,在板橋文化路跨在彎把OCR C1上悠閒騎,有騎機車的小伙子,從旁邊經過丟一句"阿伯!勇喔!".爽爽爽...
體會"正港男子漢","辣媽辣妹".
彎把才是王道.
4.長途路程,彎把車因為姿勢多,可以變換,反而比較不會累.個人覺得平把車橫著抓握把,其實手肘旋轉90度,長時間會累,彎把車的握把上下把都不必旋轉手肘,長時間反而比較舒服,而且還有其他把位可握,....至於上半身並沒有一直趴著,在安全無慮不必煞車的情形,我還握在龍頭兩側,挺直身體,舒展一下筋骨.
5.下坡,登山車最穩,最放心,平把公路車次之,彎把公路車好害怕,虎口好酸,我還不太習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