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78875799 wrote:
F前後齒一定比TCR大是正常
如果單純為了跟 F 比較 刻意把齒比用一樣可能很難評論
因為TCR實際上不需要那麼高齒比可以獲得效率,而F需要最大齒否則上不去的困境...(恕刪)
樓主第八次測試
捨棄了36T反而更慢
且以樓主的例子tcr還比fastroad齒比更輕,並不存在fastroad齒比一定要比較大這件事
如果不把無法控制的外在氣候變因考慮進來的狀態下
先把能控制的變因盡量一樣才是對的
這樣測,如果還是慢,再來繼續考慮其他問題
重量輕可以少一檔是ok的
但是少一檔跟有沒有比較快
不一定成正相關
我用dtswiss rr21db騎山路
可以比slr1 42/65mm少一檔
但最後pr是slr1比較快
至於設定問題
如果不把外在變因,風向考慮進來的話
樓主也表示,平路所有pr均被tcr刷破
代表他騎這台車
沒有到完全不能駕馭的狀態
a778875799 wrote:
就好比沒人會設計一個坐姿較挺的跑車出來意思一樣...(恕刪)
現實世界,很多人把跑車挺著開
(競技車款龍頭長頸鹿,坐墊放低)
eric62 wrote:
要用到什麼齒比,看迴...(恕刪)
是的,沒有錯
之前01有一個人上來問
他騎普通通勤車,西濱引道上不去
全部的人,不是叫他換車,就是換輪
甚至最扯的是有一個人還叫他換功率計
通勤車換功率計是什麼操作
就我一個人叫他貼出齒比跟迴轉速
果然一貼上來,就是齒比不對
迴轉速拉不起來
我自己貼爬坡測試文
也會把路段均迴轉速貼出來
所以真的是要理性討論
不是來吵架或是引戰的
像樓主這樣,數據貼上來就是正確的
樓主要是什麼都沒貼
這個帖子鐵定被裝備控砲到媽媽都不認得
oyster369 wrote:
還是要再次謝謝大家的...(恕刪)
其實
我個人認為
如果你fastroad有其他山路路段,且有一定的騎乘次數
可以用tcr去刷刷看那些路段的pr
因為我前面有提到外在不可控因素太多
所以其實有一種可能
就是某路段,那天你不論體能狀態,氣候,溫度,路況,風向
層層buff都在同一天疊滿
所以你破了一個不容易再破的pr
而好死不死,你是用比較差的設備
oyster369 wrote:
其實我是裝備組的...(恕刪)
至於裝備組
雖然99.99%的人都認為彎把比較帥,平把很蠢
但我就是那0.01
我並不覺得平把有比較醜(美醜很主觀)

我反而覺得設定不對的彎把比較醜
(長頸鹿加低坐墊)
但我覺得平把有彎把沒有的優點
軸距,把距長,增加安全跟舒適性
平把身材容錯率也比較高
最重要的一點是
平把跟人pk時贏了可以裝b輸了可以裝傻
我不相信你騎彎把刷贏一個平把
你敢跟朋友講
我剛好這週六中午又去騎了五指山多P
因為正中午很熱加上後面還有很多P要爬
所以我就是用狀況不好的那種騎法,一進陡坡就切到34/34

然後維持在90~95轉
太快心率會爆,太慢腿又很酸
90~95對我自己是剛好
整路大概也維持在這個轉速上
瓦數也儘量維持在同一個區間,穩穩地向上
最後是騎36分
後面我下滑又再爬風櫃嘴,也是一樣,遇到超過7%直接就是34:34,也差不多25分多爬完
上面小緯大哥的建議很好,因為外在因素太多
你能做的大概就是抓出適合自己的齒比跟回轉速,現在高迴轉是主流
78好像有點太低,爬坡拉到85~90應該是比較好的
而且應該不是覺得累才切,累再切就太晚了
想切就切吧,回轉速還是優先
爬坡的時候我低轉速就是起來抽車放鬆肌肉(這時候大概60~65,用重心轉換沒出什麼力)
然後就算是我自己,其實給我選我會選超壓盤的齒比(像速連46/33對10-36 )
連續爬坡尤其是會遇到這種10%的
齒比低於1真的比較好騎...1:1齒比遇到10%以上真的很痛苦
(我是一開始就不小心買了1:1,現在沒錢再換,不然我也想換超壓縮 QQ)

就在今天傍晚,我終於把彎把碳車TCR ad2在2級坡上和平把鋁車Fastroad 騎出時間差距了。很開心,什麼痠痛都沒了。大家的每一個建議,每一個想法無論我有沒有直接回應,整個5月都在我胃裡翻騰。

1.今天路線後半段地面都是濕的。今天活動是臨時起意。
2.garmin的區段競賽出現的正負距離數字,騎乘中我搞錯看成是我落後PR,其實是領先。數字從+-0前後遊走,但兩公里後開始緩步增加,我一邊不甘心的追趕,一邊哀莫大於心死,最後到達終點+兩分鐘左右。如果沒看錯,可能只願意努力領先幾秒。這是完美的誤會。
3.今天沒補胎壓(放了3天)就出門胎壓比之前低,約100-105psi。5月份騎車都打110psi。
4.五月份給自己的菜單是騎環小台北時想騎快就騎快想慢就慢慢騎,很無聊但是要騎完。騎五指山時拉高回轉數不拚快。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