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零拉力”结构公路车轮 ——来自内地的车轮专利技术

frontline wrote:
你說的是從中國流傳過...(恕刪)



你已經被詐騙很久啦,即便目前執政黨一樣拿著這部繼續詐騙你啊,
你有不滿革命嗎?
你有不滿抗議嗎?
你有不滿上街嗎?


所以,你明知被詐騙還不離開,也無作為,真是優秀呢。
想要分享資訊與技術沒問題
但你的台灣地區~~~~~誰跟你地區..........
你也不希望我稱呼您為數字代號吧

我還以為是南投開發的輪組~~
卡打掐~卡打掐^_^@_@
神之軌跡MK-II wrote:
這位中國的朋友,您的(恕刪)
非常感谢36楼这位朋友的专业建议,扯歪话题的确实到哪里都有,我们谈自己的话题就好。
关于专利的话题,我对此了解非常匮乏,甚至一无所知,就像16楼我对另一位的回复说过,我是真的设想过,专利代理机构不专业而导致权力失效的可能性。内地的申请已经既成事实,过些天我会考虑一下,如果来台湾申请专利,如果您愿意,我可以来请教您。

对我来说,重点还是这个结构本身意义,如果有效性被进一步验证,广泛认可。即便专利权利如果不能很好保护,那就只能算做贡献了,时代的发展,这些的事只能豁达点。

豁达的心态说,如果说支撑力对于车轮性能是个质的提升,那么这一个改变的创造者来说,起码能收获一份荣耀
神之軌跡MK-II wrote:
這位中國的朋友,您的...(恕刪)

台灣專利有保證效果?
Dr.sam wrote:
宣稱的没有驗證?等驗(恕刪)
呵呵,前边16楼以及楼下,看到了没?你的眼疾是不是已经晶体浑浊,该换了吧?太可怜了您!

说验证,有过基本的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都应该知道 理论引导实践吧?如果教育缺失赶紧补,还来得及
xuqs wrote:
呵呵,前边16楼以及...(恕刪)

哈!
謝謝您關心!來去看眼科。有數據就拿出來!沒有就直說沒有。大陸就說大陸,內地讓人以為南投。
Dr.sam wrote:
哈!謝謝您關心!來去(恕刪)哈!
大陸就說大陸,內地讓人以為南投。

我看也別叫大陸,稱呼「中國」最為正確也最為尊重
coopers0201 wrote:
我建議還是要以鋼絲的(恕刪)
没错,这里我发的轮组实例以及对应图片,确实是根据钢丝辐条特性来搭配编制的,这个结构我第一个测试轮是碳纤维辐条的。
由于横截面的不同,钢丝辐条抗压的能力确实不强,不是压缩而是被压弯。所以这个钢丝辐条,后轮驱动侧拉力设定110kgf,而碳纤维辐条测试的轮辐条拉力超低,条件原因估算是50kgf左右,但由于一个配件不合要求暂停,所以暂时没有进一步在碳辐条上测试。
钢辐条搭配碳框的轮,最近才能做好一批给客户体验反馈,至于机台测试数据,我一向认为目前的测试意义很低,不过也可以找空适当做一下。

机台测试,只有使用脉冲电机在中轴处模拟人力输出,再去测试车轮的侧向变形,以及轮胎摩擦的输出,这样的测试条件我才认为有意义。静态的横向刚性、纵向刚性,都是没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数据。
xuqs wrote:
呵呵,前边16楼以及(恕刪)

只會嘴砲紙上談兵有啥用?有種你就裝上你的神輪騎給大家看啦,我笑你不敢
xuqs wrote:
没错,这里我发的轮组(恕刪)


如果能在動態測試時在幅條都加上應變規,我想在直觀上更具讀取數據意義。
這也是目前再做輪組的動態分析數據比較難實現的地方。
目前台灣我看到有人做出來動態的型變分析。

如果要看出是否有支撐力跟拉壓力,動態應變規的測試是需要的。

靜態的型變的確是比較難貼近真實路況,不過未來這各數據還是要有,因為動態的數據不一定方便提供,當然如果你願意提供
來自中和的白Octavia Combi RS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