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請問捷安特車架的等級

TCR前叉有鋁搭碳, 全碳等等, 還有OD2, 全碳還有分接管式跟一體式的,
NEW PP wrote:
以TCR車系為例TCR(恕刪)


我自己從propel adv 升級到TCR isp 一級車架
練了三年 西進武嶺也從八小時進步到破四

認真的說
車架差異非常小! (即便我有功率計 也測不出來車架差異)

真的要說有感的 大概只剩下坡isp車架穩定性高一點
--
前面的說車架軟害他騎不快!? 要嘛超高FTP or 高體重
這時候當然選 Dogma F12 or N1K1 才夠配得上

先別說環法賽事有車廠贊助。
你去看看台灣國內比賽, 市民組前幾名都騎什麼車就知道了
不外乎那些常見的品牌!! 騎名車的倒是很少

講重點
想變快 --> 減重 功率計 訓練台 --> 認真練車
有錢沒地方花 --> 頂級車架買下去!!

不過頂級輪組真的有差 (這個我認真用功率計測過,是立馬增加速度的東西!! 值得敗)
sten001 wrote:
我自己從propel(恕刪)


大大前面講的真中肯~但是越看越不對~尤其最後一句
我是小維 https://www.instagram.com/charleschan69
水平線 wrote:
非常同意 問題是可以(恕刪)


我 175,騎 TCR 尺寸 S,剛剛好。
NEW PP wrote:
以TCR車系為例TCR(恕刪)


就消費者,也就是實際要買車的車友來說,不會只有關心『規格』。

像是碳布、硬度,這種規格,全部都是唬爛。

TCR 車款的差異,對真正要騎車的,不會是這些表面的規格。
sten001 wrote:
我自己從propel(恕刪)


騎車很多器材迷思

像是高板輪很空力 踩踏一定有感

但受側風路況干擾 成績不一定快 甚至很有機會變慢

車架軟硬一定會有感 除非神經很大條

但硬車架成績不一定變快 甚至沒設定好 硬車架亂跳成績更差
山女魚騎乘法 聽起來好像是一門秘術

但實際上就是把古代拱背姿勢 改成直背騎乘姿勢

去看世界各地比賽 直背騎乘早已是主流了

我的車拱背改成直背姿勢 坐墊前移 龍頭要加4-5cm 差點沒龍頭買

至於車架 初學偏大比較好 貪圖的是大車架軸距大 身體前傾會比較穩

前面說175cm tcr選s 傳統拱背騎法是ok 直背騎法龍頭可能要加長不少
TONY1978 wrote:
前面說175cm tcr選s 傳統拱背騎法是ok 直背騎法龍頭可能要加長不少


沒有加多長。

一般輕鬆休閒騎,沒有特別需要去在意騎姿。
acer wrote:
一般輕鬆休閒騎

我一開始也是騎 TCR adv.2 S車架
身高也175左右

車友出去騎都一百公里起跳
每每覺得脖子酸、手麻、調整老半天改善幅度很有限
重點是爬坡抽車,車架就是軟,還會有聲音
那個時候我體重比較重約90左右
功率計:自己騎平路bryton錶1個多小時平均功率也是290~300W左右
爬坡抽車功率自然更大


再來是下坡 TCR壓縮車架 下坡就是騎起來毛毛的
這是感覺問題,換一個非壓縮車架某加拿大品牌一級車架(51) 上述問題全部立馬改善
包括騎雙塔520都不會脖子痠、手麻

這是不只是我個人心得,我車友跟我一樣一開始騎TCR adv.2 後來也換車了,跟我一模一樣的問題
換車立馬改善,也許TCR 就是不適合我們
水平線 wrote:
我一開始也是騎 TCR(恕刪)


38K,爬升166公尺,騎99分鐘,其實並不快。
但你的99分鐘,平均功率高達294W, 卻是超級強的 (全台PR 99%)
所以錶上的兩個數據是有點衝突!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