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er0419 wrote:有時候這種東西就是感(恕刪)...等原廠的騎壞了再來升級比較好 但有時就是心中的小惡魔住了下來...其實我覺得若瓦數不夠 那高階輪組的效果呈現就不會是在時間上而是當你騎完之後的身體狀態會有差異就跟用跑0騎完北高和用ZIPP404騎完北高那種感覺吧
這樣看不太準吧...這就好比你買了新的慢跑鞋,但是你還是維持習慣的節奏去跑步,跨出去的步伐也還是一樣長,跑出來時間當然還是差不多,並不會因為換了雙鞋就進步個幾分鐘吧但是如果你跑久一點,也許來個10-20公里之類的你可能會發現好一點的鞋子會讓你的腳沒那麼痛,讓你可以更好的維持原本的速度跑下去,結果就會造成總成績上的差異如果換輪組單純只是重量減輕的話,那出去跑一趟,測試有帶水壺和沒帶水壺的時間差異不就得了,何必要花大錢換個輪組來比較勒?
換東西不是看絕對值而是相對值...不是A換B就會"快3分鐘"...最終還是要回歸瓦數來看,是沒錯的因為更換器材的目的、是減少瓦數耗損假設換輪子可以減少10%對輸出100W的人而言,是10W對輸出200W的人而言,是20W對輸出300W的人而言,是30W當然很多大廠都會說,換甚麼換甚麼可以省3W、5W請去翻他們實驗設計的固定參數.... 搞不好人家是指,均瓦300的情形下,可以省3W、5W....那對一般人來說 (可能100多瓦),算下來可省不到1.5W參考數值很多,都要套進去比較,才準確
nobody009 wrote:如果換輪組單純只是重量減輕的話,那出去跑一趟,測試有帶水壺和沒帶水壺的時間差異不就得了,何必要花大錢換個輪組來比較勒? 同樣省下 500g,輪子與水壺是不同的。輪子在轉動,水壺則是維持靜止。
轉個彎就到 wrote:同樣省下 500g,輪子與水壺是不同的。輪子在轉動,水壺則是維持靜止。(恕刪) 在下理工出身,就來算一下這差這500克輪組,實際上會差多少瓦吧!鋁輪和碳輪差別有剛性,風阻和重量。如果忽略前兩項,單看重量差異的話。差別是:1. 先假設在山道,所以必須一直踩來維持速度。2. 再假設這前後輪的差別的0.5公斤有0.25輕在花鼓,有0.25公斤輕在輪框。所以只有0.25公斤對轉動慣量有幫助。然後假設它的質點半徑是0.3 公尺(700的輪框質點半徑差不多吧)所以算出要維持轉動慣量可以省下:0.25x 0.3x0.3= 0.02253. 再以要維持的速度是16 km/hr來說,就是每秒輪子轉兩圈。就可以算出省下的功率是:0.0225x 720度/2= 8.1 瓦。如果維持的速度只有一半8km/h, 則只有省下4瓦而已..反過來說,在山道騎時速32km 的選手級人物,則省下16.2瓦。 算是不少了。4瓦應該是沒感覺,8瓦就看感覺靈敏度啦,16瓦應該一定有感啦。要省多少,看你騎多快吧!如果這0.5公斤重量是省在水壺上,差別只有1瓦多...而已隨便算算,如果有錯誤,再請高手指點。
雖然我個人經驗只要輪組剛性夠,輪組重量其實不太影響爬坡,但這二組如果真的差異500克,要說完全沒差應該也不可能.PR2我實測約17XX,SLR1 實測14XX,大約差300克左右,以我肉腳程度騎起來差異差不多1-2%.我個人經驗,測試輪組除了功率計外,風向也很重要,如果有用GARMIN碼錶,可以看每次騎乘的風向跟風力,這樣一起比照會比較準.而且最好多次比對,再準的功率計有時難免都會有誤差.碳輪的優勢在於空氣阻力,只要速度帶起來就會差,而且速度愈快差愈多,但以我這種肉腳,最多也差不到2%,值不值得就看個人了,騎車開心最重要.
輕量化的單車 會讓你騎得比較輕鬆但不會比較快 因為一般人會沉浸在輕鬆的惰性中而忘記要拼命騎一個簡單的方法 找個實力跟你差不多的車友讓他先走1分鐘 你再從後面追趕他再來看看輕輪子的輕重有沒有影響另外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你的體重有100公斤 其實沒幾隻輕量化的輪組負擔得起體重重的人輪組剛性比輕量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