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sue wrote:鋼管車如果是27吋的(恕刪) 有在注意迴轉速的 53/52/50齒對11/13 幾乎不用到迴轉速靠核心與肌耐力 重齒比只能用爆發力爆發力跟靈丸一樣 每天都有限額 用完就沒了
Joany wrote:11X42 x1少了前變 大盤輕一點沒錯 但飛輪卻重上不少 後變也變重 這樣一來一往並不少太多我可是有認真考慮單盤公路系統但x1系統 單速左煞把都是對應11速的 我的輪組變速一切都是10速規格把變速線抽掉假裝是煞把也可以 手把橫向變鬆鬆的不太滿意我1*10登山車倒是騎過一陣子 走sram 系統 優點是單純沒錯缺點是 換檔都會掉迴轉 換檔也慢半拍可能是11-42T 10速齒比不夠密 也有可能後變超過建議容齒 使得變速反應不良也可能是鏈條選錯.....最可能就是人欠操...哈哈
公路車的三盤,早已退出市場了。現在單車傳動技術已十足更新,由標準盤、CT盤而進步到齒比更優化的壓縮大盤,加上材質輕量化、BB培林的滑順,飛輪的大導輪,如今已完全不需要什麼三盤,就能輕易的爬坡了 ....
重點不是歯比重複,是歯比更綿密,三盤可以用11-28,達到雙盤11-34,差了六歯,大盤34變成30,差了四齒,一來一往,爬坡不僅有輕歯比,小盤綿密度還更好。再來說39,絕大部分就是用50/39在跑的,陡坡抽用39,輕鬆迴轉用30,平路緩坡50/39就是比你ct盤50/34落差小,換大盤退兩個跟退三個就是有差,簡單的數學不用爭論吧,退檔就是用手,不用電變就是有差。一縷之唸不鎖情關 wrote:公路車的三盤,早已退...(恕刪)
樓上說的很好,三盤的綿密度不是兩盤能比的可能是因為這樣我覺得一天破百的行程用三盤通勤車不太輸我的兩盤碳纖車當然短程或長距離爬坡是差比較多沒錯說到11T用不到我才想到通勤車的鎖牙式飛輪最小是14T,而即便是騎公路車我用11T的機率也不高
==============================.喵嗚~.樓主 與這串討論的先進大家喵喵~.我是粉紅貓M.==============================.貓 2015年重新騎單車.透過單車運動 ,慢慢體會<有氧運動> 與<逼進高有氧區間> 的技巧.一開始貓是在2015年3月跟親戚借用 美利達 TFS 26"登山車.騎了大約半年後 在 2015年 10月 旅遊途中 購入 451輪徑紅色小折 (軸距 110 有效虛擬上管54 大車架).2016年8月購入 碳纖 2X 11速 C夾灣把公路車原配是 CT盤34 X 50 飛輪 11-32這台跑過 北橫拉拉山 南迴 台30 、197 、東進南橫到利稻 等山路後來這台的5800後變加裝吊耳改裝 11-42 大飛輪其實以貓的體能與需求,應該等個一年改裝 30/46的 超壓縮盤的或是直接改 3X10速或是 3X 9 速最能符合貓的需求.因為貓自己本身往來台北台東,每次每次都能買到 人車同行的班次扛車搭程台鐵時,台鐵對攜車的嚴苛規定讓貓很難受還有一次台鐵員工真的拿出皮尺來量 貓拆前輪後打包的公路車(嗯~主要還是 貓的車車拆了前輪 長度還是太長,且 座椅露出).所以貓決定把彎把 的碳纖公路車 丟在台東.在台北另外購入一台 公路車因為貓當時對單車有一定的研究,對貓自身的體能也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就是爛)而貓又是全地型的騎士所以 經多方比較下貓選了 卜赫馬的 Enengy SR時間是 2018年暑假取車大盤 52/39/30 飛輪 11-34 (9速) 輪組 27框高小跑輪 ,線拉機械碟煞平把、平價的公路車款改裝部份是 海綿握把套 (防震防手麻 貓有時不太喜歡帶手套)大盤護盤 (貓的大盤常常去戳到右小腿 痛痛!)人體工學海豚副把手。.======================================================.樓主的頭篇 有指名是要討論 3盤.所以貓這邊就 貓自己使用 平把 3X9速的 平把碟煞公路車的心得來做簡單的分享.這台車車貓自己在用 主要是跑 台北的河濱 平路.還有 正面從金龍路上金龍寺,再街碧山路上 白石湖吊橋再往上是露營場、風櫃嘴日前也有跟團跑過 凌雲路上觀音山.整體來說,還是跑山路居多。.一般平路台北的紅綠登多 貓都是掛中盤 停車前,貓多半會切飛輪到 後3盤這樣起步比較不會累.在市區,就算在區間比較高速了,也不太會去切大盤因為走走停停,切換大盤真的比較頓.只有在河濱或是車少的地方,有機會真的巡航了才會去切到大盤.在山路時,貓一進山路,就會直接切 小盤.貓的碳纖彎把 是有上卡的,車車在台北時 會拼說 楓林橋 直上 風櫃嘴不落地,可是平把這台 貓沒有上卡,而且 真的不落地又怎麼樣 @@?.為了貓可憐柔弱的膝蓋著想,.切小盤,後面 11-34的飛輪 如果 90以上的踏頻(重要) 仍然感到有壓力時.貓會選擇下車用牽的。.========================================================..在討論區內,部份車友的評論與討論中.會把三盤 當做過時或是 弱者、沒有錢錢買高價車種才會去用到的東西.可是人家是想說啊,了解自身的需求,然後 能力($$的能力)到哪 就買到哪.當然,貓會鼓勵大家多花錢錢投在車車與保養上,這樣車廠與店家有足夠的收入.才能留住好的人材(技師).目前啊 3 盤 在台灣的市面上,shimano可以找到 tiagra 3X 10速 公路車用的.可以以找到 Sora 3X 9 速的公路車用變速系統 平把彎把的都有.但是油碟的話就不知道了.另外!10速 (含10速) 以上的公路車系統拉線比跟登山車是不一樣的.所以 如果是改公路車變把 搭配登山車變速器,是要加裝小蝸牛的.可是 9速 (含9速) 以下的 登山車與公路車變速拉線比是一模一樣的.只要速別相同 是可以混搭的。.如果是有很特別的需求,可以前面掛 正常公路車三盤 52/39/30 或是 50/39/30.後面掛 超超超超大的飛輪,.這樣爬山是輕鬆沒錯,但是整車的重心會偏後面。.扛車車時,會很彆扭。.或是後面掛正常的 11-28 或是大到 11-36 的後飛輪.前面掛 48/38/28的登山車大盤.唯一的問題就是 ,登山車的曲柄長,選擇性少 170 就直接跳去 175了.如果有中間需求或是有 160 或是 165的 女生或是體型比例特殊的車友.大腿就要去定作了。
三盤是廠商行銷下的犧牲品說三盤變速不好調整 老實說是比較差 但也是不願投入技術研發緣故那我也可以指責雙盤容易落鍊 害我中殺人釘踏說大盤重 動不動900克以上 但我用sram模組系統搭diverline鋁盤與螺絲計算也只要735g ultegra標準雙盤680克 也只多55g三盤搭11-28只要250克 雙盤搭 ultegra 11-34飛輪330克 長腿後變多20克算一算三盤系統還輕100克說齒數限制大 沒照特定齒比搭配會不順 一樣問題 沒開發適合的前變緣故這跟最近很紅的超壓縮盤有一樣的問題
TONY1978 wrote:這跟戰鬥力無關 這比(恕刪) 我的舊公路車是52/42/3042T很好用, 爬不動才換成30T52T幾乎沒在用另一台CT盤公路車就覺得沒有三盤好用另外最近買了一台平把車Escape 1 disc 2021年式給老婆騎這台是配46/30超級壓縮盤我的結論是....不好用46跟30齒比落差太大, 小盤變成大盤會突然重很多看看有沒有人要搞個46/34來用?
三盤不只是重量的問題.由於Q factor比起雙盤寬約8mm相當於雙邊上長軸卡踏, 有時候不是調整扣片能搞定的.不過左側可以不裝墊片, 可以少凸一點出去.就看你對設定要求有沒有很精準.三盤的登山車Q factor寬更多, 上卡也會遇到一樣的問題.
meridian wrote:我的舊公路車是52/42...(恕刪) 大盤齒比落差只要能做到不落鏈,理論上不是越大越好嗎?我是2020年版3盤的Escape 1 Disc,我習慣一般換檔方式是坡度落差不大的平路都是大盤掛48T用後變來微調檔位維持迴轉速。但遇到山路上下坡變動大時,這時候調後變就算按到底降兩檔一次才降2-4T變速根本就來不及,臨時遇到大陡坡真的會直接定竿。這時直接降前變大盤兩片降下來可以馬上分別少掉12T、10T,如這樣變還不夠的話就連後變一起降,一次按到底可以同時降2檔,前後變加起來最多可以一次降16T,這在上下坡度變化大時變速非常好用。2021年版的Escape 1 Disc大盤改成46/30,前變換個檔就可以一次降16T,再加上後變按到底換2檔,前後變一起降最多可以一次降20T,有這麼大的齒差可用,我看連騎竹子湖路下坡接中湖戰備道上去這種誇張的V型路線都可以一次換檔直接衝上去。那個坡因為是長下坡突然接超陡上坡,我通常換檔要換兩次,從一開始長下坡時的前48後11T(齒比4.36),降一次到前36後15T(降16T,齒比2.4),再降一次到前26後20T(降15T,齒比1.3),然後騎一下再看當時的體力慢慢調整後變,一般兩盤式的大盤很難有這麼快的連續大幅降低齒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