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這台的2號機也一年了,大致上都很滿意但有一缺點就是它的來令片不能直接抽換也就是當要換來令時,必須拆下卡鉗才能拿出來令所以在裝回去時都要再重調它跟碟盤的間距而卡鉗鎖固面跟碟盤面的垂直度並不好所以沒辦法說按著煞車再鎖緊螺絲就ok了還是要不斷的移動卡鉗去找到最適合的位置因此每次換來令總會耗掉不少時間有沒有前輩知道,除了換卡鉗外有沒有更便利的調校方式啊
bigdanger wrote:所以沒辦法說按著煞車再鎖緊螺絲就ok了還是要不斷的移動卡鉗去找到最適合的位置(恕刪) 也有可能是油管太短或太長拉扯卡鉗的問題。可以嘗試這個方法:一樣按著剎車,但只鎖緊卡鉗碟盤內側的部分的螺絲,然後放開剎車。外側的部分就手動把卡鉗移動到碟盤的中心位置,然後一隻手 hold 著卡鉗,另一隻手把另一個螺絲鎖緊。希望這個撇步對你有幫助。這個方法其實是看著技師幫我服務的時候偷學回來的。
小緯0510 wrote:其實也沒有我還是會拆(恕刪) 感謝,我之前都不想拆輪子下次拆來換看看是否能不動卡鉗豪威 wrote:也有可能是油管太短或...(恕刪) 感謝建議!我油管長度沒動過,目前看來不長也不短您的方法我下次也來試一下希望可以快速調好位置常騎陡坡,來令片耗很快有方便的更換方式真的幫助很大
bigdanger wrote:感謝建議! 不用客氣。因爲我常會跟其他的輪組交換騎,因爲花鼓公差的關係,每次換輪組的時候都需要重新調整卡鉗。偶爾也會跟其他車友交換輪組也是會因爲不同品牌的的輪組公差也需要調整卡鉗。如果經常更換令片的話,碟片也要注意碟片是否磨得太薄可能需要更換了。Shimano 碟片最低容忍厚度是 1.5mm,新碟片厚度是1.8mm。
L2231 wrote:昨天晚上騎了快30公(恕刪) 聳肩直接反應的是座艙設定 乖乖吧龍頭正裝吧手麻也有反應核心不足 還有下意識緊握握把如果是初學者 遠離運動傷害的單車運動 這書很適合看裡面雖在講彎把車 但作者是越野車國手 平把車也有很多好料再小吐槽 高風阻平把車為何要配高板輪 ?
bigdanger wrote:下次拆來換看看是否能不動卡鉗 一定沒問題bigdanger wrote:有方便的更換方式真的幫助很大 其實像什麼煞把按著,名片,專用鐵片我都有試過也不一定可以完美調好我自己還是最喜歡目視像卡鉗座墊片也有差之前原廠墊片這個讓卡鉗的變動角度可調範圍很大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我後來換鈦墊片可調範圍變小我反而覺得容易調到定位還有鎖螺絲時機也是通常鎖緊一瞬間會稍微偏移活塞久了,卡到灰,造成吃單邊這個就要稍微清潔了快拆鎖的鬆緊也有差(貫通軸會好一點)我自己的車,前輪比後輪好調(幾乎都是一次ok)還有來令片跟碟盤匹配也會造成異音(來令和碟盤接觸面積和位置)如果都是原廠搭配比較沒這問題TONY1978 wrote:再小吐槽 高風阻平把車為何要配高板輪 ? 一個字爽像我也不懂有些人明明騎的很慢身體素質也很差結果一直幻想自己是選手什麼東西都模仿選手(應該也是一個爽字)我自己覺得已經騎到碟煞車就沒必要用鋁輪用了碳輪高低框價格才差一點點當然買高框我自己試過用dt swiss rr21db和板輪爬坡同一台車同一個外胎同一條路線我板輪速度還比較快彎把沒那身體素質一直握上把風阻一樣高相反平把只要身體好一樣可以趴況且均速沒有3.40講什麼風阻休閒騎管什麼風阻又沒有要比賽風阻是什麼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