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新手請較車架尺寸問題,謝謝!

Wesley Hsu wrote:
原來如此,是座管的差...不過好像身材較短小的,在competitivecyclist算出來的,座管都是建議NON-SETBACK居多(恕刪)




所以,這和Cinelli的說明是一致的。

Cinelli 有說明 "Zero seat-back for a less stretch out position. " ,或許騎乘太stretch out 的人(身材較小,或車架稍大)儘量選用此type,可較不用向前移動saddle。



我覺得不管是zero setback 或setback type,

只要"總setback"是2 cm,對坐管中心線和坐墊交叉點而言是一樣的。


這些修正,都定針對CD的

"膝迴轉點"

而來的。


詳見 CD

http://tw.myblog.yahoo.com/cd-image/article?mid=646&prev=686&next=518&l=f&fid=10

瞭解!!

所以選擇是否具有setback的座管,要依照實際的需求來選擇
Saddle-Handlebar是要量哪邊啊??

今天無聊把competitivecyclist的數值套到我的跑車

Saddle-Handlebar數值就是套不上去,網站是說從座墊鼻尖到手把的距離,建議數值硬是多了4公分,如果座墊後移,setback數值又會不符合



如果是Wrench Science的Overall Reach數值,有效上管距離加龍頭長度是符合建議值

所以我是覺得我可能誤解了英文原意
http://tw.myblog.yahoo.com/duke-sun/article?mid=85&prev=86&next=84&l=f&fid=8
車友的後記大家參考就好不要執著,否則又跌入尺寸的迷思中。

電腦設定尺寸數字的迷思

對於自行車的設定目的做了很好的說明,對於己經有經驗的車友必然可以從中找到為何如此設定自己的車及細部微調的方向,初學者也可能不知道他在說明什麼,這也說明大家都看CD及蕭的設定,確也做出不同的見解。

作者對坐墊設定做了很詳細的說明要注意看
它的起點要能正確其他的是目標微調

舉例說 (先把坐墊中心對正坐管中心線,這是車架的設計標準,但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用的,請依你的目標來修正但請注意修正的方向原理所產生的優點,是要配合你的目的是一致的,所產的缺點也心知肚明)

坐墊的高度
對於初學者來說,坐上你的坐墊,騰出一隻腳,自然下垂,擺正你的臀部(不要偏向任何一邊)(要滿坐),把坐墊調到足夠的高度,使得你的另一隻腳的腳跟能夠在你的腿伸直的情況下剛好夠到踏板。這時候踏板的位置也應當處於座杆和五通延長線的最低點

(這說明在踩踏的下死點腳伸最長取得順暢自然的回收動作,也是說踏板在十點方向才才對齊膝蓋取順暢下踩)。


這是我的解讀,不是專業論述
這篇文章頗具參考價值
但是他所列的身高和車架對應表部分
部分數值就未必是那麼準確了
但以我177列54而言就很有參考性
但是168只列50可能就不是那麼剛好
tgkevin wrote:
電腦設定尺寸數字的迷思(恕刪)


是迷思嗎??我不這麼認為

你推薦的那篇文章很多都是引用數據,像是曲柄長度長度是從股骨的頂端到地面距離的18.5%

這些數值怎麼來??由眾多車手數據加電腦計算得來,電腦尺寸設定也同樣是由種多車手的數據而來


我為甚麼會想瞭解電腦設定尺寸的用意是由科學數據來找出適合自己的車子,再去微調找出符合自己的騎乘方式

我在competitivecyclist算出的數據應該有它的參考價值

例如我騎四年的登山車,中間我有一直微調車子,直到找到我認為最舒服的設定,在competitivecyclist算出來登山車的數值,我最舒服的設定就是落在建議值內

在跑車方面,我算出來跟我現在騎的也幾乎吻合,不管是上管長度、龍頭長度、座墊高

只有Saddle-Handlebar這個數值硬是差了4cm,所以我才想瞭解Saddle-Handlebar是它的計算有問題,還是我量錯地方了

如果電腦算錯了,要該去瞭解正確的數值是什麼,如果是我量錯了,就去找出正確的量法才對
liutuanee wrote:
...你目前用來騎乘的角度,你座的位置
其實就是接近於三鐵車角度的設定
也就是說你是偏離這台車原始設定在騎的
(恕刪)




在此先感謝Liu大的指正。Liu大是專家,也常在本站或友站看到他精確的評論。


話說九月買車組車時,就有在老張店裡的車友跟找說,

剛騎公路車會有一段適應期 (因用力 --- 腰/肩/虎口,非完全是fitting問題)和登山車差異較大.......

果然一開胎就感覺到了。

爬了文也有一些車友有相同情況(儘管他的車fitting沒問題)。



於是,為了舒服,就在適應期未過前,調整了車,也就是Liu大所說"偏離這台車原始設定在騎的"。



經由Liu大的提酲,

我把Dr.蕭和CD的其他文章再仔細讀了一下,

為了慎重起見,再進入WrenchScience和Competitive cycle run幾次 ......

W/S只給overall reach,而competitive 有各別top tube 和stem的建議,

competitive 給的

BB-Saddle 最大range到72.5 (我用169.5 cm 身高/ 80 cm 胯下)

top tube 最大range到 53.59cm


於是趁前幾天下雨時,就做了以下修改 ......

座墊拉高1.8cm (鞋一穿,腳跟-踏板OK,BB-seat tube vs. seatpost-saddle top的比例也OK多了),
座墊後退2cm (現在坐桿中心線幾乎就是通遇座墊之中心 -- 改回這台車的原始設計角度,膝蓋鉛垂到水平曲柄的踏板中心也OK,saddle nose - handlebar near edge 以手肘簡易量法也OK),
龍頭由 +7 改為 -7 ,手把角度稍調下 (上把-煞變把幾近水平)

所以現在把手中心與座墊高差為7cm,

手握下把時,鼻子和上把中心也OK。



總之,現在整車的比例OK多了。



但,最重要的,是實際試車!

於是趁今日下午,有雲的晴天,

跑了一趟 新店 -- 縣110 -- 三峽竹崙環山自行車道 -- 接天宮 (也就是一月六曰 接天宮/南信 辦的比賽路線),

來回應有四、五十公里吧,

熱身以後,

騎起來就OK了,

回來以後,也沒有虎口、肩、腰的特別不舒服感。

所以,目前so far so good,

改天再來百公里的騎乘測試。



在此再度給初入者一個建議,

------從W/s 或Competitive開始,仔細量每一個輸入之尺寸,

------取各range內偏小的值去選車,(你就不會被騙)
(我當初是選range偏大的,---我不願等 ---COLNAGO是我唯一選擇---我要傳統水平車架---有lug的---有
傳統的典雅---水平的top tube最小只有52.8cm,和53.5也差不多---就"冒險"的選了)

------其他的就微調 (不會那麼難啦)



在此再次感謝Liu大的專業論點。
Wesley Hsu wrote:
是迷思嗎??我不這麼...(恕刪)




我也認為國外之fit system W/S 或Competitivecyclist 是有科學或統計之logic在內的,

是選車的一個有數據依據的好的開始(但須準確丈量--- garbage in garbage out,而且絕對不要選大於建議值的車架。)



而且不應只看身高,畢竟同身高的人,其他的丈量也都不同。




Wesley大,saddle nose-handlebar near edge,

或許你上半身較長(只是猜啦)?(Inseam較小? ----> 較小的seat tube ct--->較短top tube) ......所以system給你較長的saddle nose--handlebar near

或許你可以用長一點龍頭來稍補長overall reach ........

just a guess ----- 沒有其他data可參考.
Mirik-06anthem2 wrote:
是選車的一個有數據依據的好的開始(但須準確丈量--- garbage in garbage out,而且絕對不要選大於建議值的車架。)


謝謝Mirik兄的解說

OK!找個時間再量仔細一點,也許之前有些誤差吧!
liutuanee wrote:
就算店家做了他也只是...(恕刪)

看了您發的一些文章之後~
也想向您請問有關RB車架的建議~
也可以PM給我嗎?
bIkE: eddy merckx MX Leader + Madfiber III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