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scalefly wrote:
為什麼慣性在01上...猶如過街老鼠...
小弟有低框爬坡輪...高框平地輪...超重練習輪
我騎得出慣性...平地長途30+巡航慣性幫我節省很多體力
如果您指的是高框輪組在30km/h以上的省力效果,那是因為空力效果較好、風阻較低,不是因為慣性,兩者不可混為一談。國外雜誌及討論區在評價輪組從來不會提到慣性,會講慣性大概是國內自行車圈子的特殊現象,在討論板輪時也常有人問某某輪組在什麼速度以上比較"好推"、"慣性"會出來等等奇怪的論點,這大概跟國內機車文化較普及,才會有人把機車的觀念拿來套用在公路車上吧??
問個簡單的問題好了,一組50mm高的輪組和一組20mm高的輪組,輪圈重量一樣,不考慮強風下的影響,你會用那一組? 是我的話,既然輪圈一樣重,那麼20mm的不管爬坡、平路、加速能力、剛性等都不具優勢,當然選50mm的。高框不一定比較重,"慣性"當然不會比較強,如果高框輪組的輪圈夠輕的話,要說它是爬坡輪組又有何不可?
givemelightbike wrote:
如果您指的是高框輪組...(恕刪)
兩個輪組,一樣花鼓鋼絲,輪圈造型相同,材質(重量)不同,
把車架起來,用手轉動踏板(相同齒比)後輪加速至相同轉速,
您認為那個比較慢停?也許您會說,重的輪組從靜止加速需要較多的功,沒錯!
但一但到達經濟轉速以後,持續作的功較少就可以維持速度。
舉例來說,市售房車的曲軸、飛輪都是配重過的,搭配OD檔可以跑出很好經濟効益,
而比賽車輛會改裝輕量化用品,是為了快速提升轉速,經濟性並非考量,
人不是汽油引擎、再者不是人人都選手,問題是在於這個慣性所需的功,
是不是這位車手能負擔的,而不是一味否認慣性,
好的車手能將輪組調整到最適合自己的狀態,那種醍醐味真的只能意會無法言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