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教))請問一下煞車皮更換時機?

有人買票對號入座??


"凡是有輪子的,不管四輪兩輪,設計上都是前煞性能優於後煞??"

似是而非!

四輪的設計是因煞車力道分配的問題,不是人可以決定的,所以無法變更!

自行車則可以自行分配!


"煞車做正確就可以當選手??"

有人這麼說??還是看到鬼了??


"再平常不過的做法...."

但不代表別人也要這樣做吧!不同意別人做其他的選擇,果然證明了理論!


"至於讀者是否認同...."

應該是閱覽者吧!

儼然一付雜誌社編輯的扮相....難怪會認為自己才是唯一真理....呵呵....


"評價如何,i don't care ??"

這讓我想到某電視中的一段話:

"我生平最怕二種人,一種不怕死,一種不要臉,看來你應該不是第一種"
SIENNA LIN wrote:
有人買票對號...(恕刪)

機車也是前後分開 但配前碟後鼓
前雙碟後單碟 前對四後對二

hungmaxy wrote:
機車也是前後分開 但...(恕刪)


嗯!是的,

一般來說,機械車輛之煞車系統,是依其動能量及位移慣量來設計,

所以,以四輪車來說,愈大型車輛會有更大型的煞車總幫,為的就是求取更大的煞車壓力,

好分配至各輪,但前後煞車力之分配是出廠配置設計(除特殊車種,一般皆約在前7後3左右),無法變更!

(而四輪分別位於不同路面材質而起動的輔助系統如:BA.BAS.VSC.TRC.EBD..等,則在此不討論)

至於改裝方面,

加大煞車總幫(增加煞車壓力).
加大碟盤並加大或增加煞車分幫的活塞(爭取更大磨擦面積與增加煞車塊對於碟盤的加壓力).
更換為金屬煞車油管(減低原廠橡膠煞車油管因壓力產生的膨脹系數,以增加煞車靈敏度).
減輕簧下重量(減輕煞車系統的位能負擔).
更換不同時品番的煞車油(增加抗溫性與油壓流速).
以上都是具體做法!


而機車又稍有不同了,

若是鼓煞一樣是依靠隱藏在輪軸中的煞車塊,當按壓煞車拉柄時,

煞車鋼索帶動煞車分幫裡的簧圈,依您按壓煞車拉柄的力量大小改變簧圈的張緊度,

進而推動煞車塊向兩側的煞車鼓磨擦,以達煞車或減速目的!

而機車的油壓碟煞就與單車中登山車的碟煞系統雷同,靠油壓力量壓迫煞車分幫內的活塞夾合,

使煞車塊向中央的碟盤擠壓磨擦,以達煞車或減速目的!


所以,

雖同為機械機車輛,除型式上之不同外,若要以控制方式來說,

機車與單車相同,都是可依駕駛者隨意分配前後輪的煞車力量的!

而四輪就是出廠設定,在某些輕微的煞車時,後煞車系統並不會作動介入煞車,

這是一般人認為四輪的前輪煞車塊耗損比後面快(約前輪換2次煞車皮而後輪約換1次),

是因為前輪因要擋住整輛車的動位能的因素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事實上,機車動力的動位能大,為求強大制動力必須於前輪形成強大煞車力,

這設計與機車車重.重心配置有關,試想:無法改變的前後比重配置,

若改成前鼓後雙碟(或任何讓後大於前的模式),不但前輪停不下來,一旦後輪鎖死拋摔時是救不回來的!


而單車可做前後重心配置的,就是人!

看登山車在XC或DH時即知!

因而單車是可以依路況.人的乘坐位置.重心轉移變換,搭配控制所需要的前後煞車力的分配!


以上!!
豬都比我帥 wrote:
小弟認為就是誠如Stallings大大所言"前煞性能優於後煞"
所以前煞力道不適合大於後煞力道....以免翹尾翻車!
如果緊急狀況處於灣道沒翻車也有可能造成後煞鎖死造成失去抓地力!
小弟的看法就是因為前煞性能優於後煞....所以前煞力道就不適合大於後煞!
你可能誤解了我的意思

前輪制動效能優於後輪,是一個設計需求,基於物理特性
在此需求下,前煞車的性能須優於後煞車
以汽車來說,煞車踏板只有一個沒分前後,所以必須設計成前煞車的性能優於後煞車,來符合那個物理需求
以機車來說,制動的形式有前碟後鼓、前大碟後小碟、前兩碟後一碟...等,也是要來符合那個物理需求

回到腳踏車,我們分析一下制動系統
煞把,左右長得一樣
夾器,前後構造一樣 (對大部分款式而言)
輪子半徑相同
可以產生變化的部分就只有煞車皮,和手的煞車力道

假設前後煞車皮用同款,前煞車是左手
如果左手的力道小於右手,這樣就不符合有效煞停所需要的物理需求
要符合需求的話,就要左手的力道大於右手
其實,車速越快時,越不用怕前空翻:手的力量都拿去降速了,不會有多餘的力量可以前空翻

至於左右手力量相同,則適用於不緊急的降速
而右手輕輕出力,則適用於在平路上的控速,或是彎中的控速
場合不同,手的控制方式也會不同,可多實做體會

在直線下坡時,基本上我們會盡量往後坐,以提升前煞車可施加力道的最大值
只用後煞車,或以後煞車為主,效果真的不會太好
你按到手很痛,煞車皮和框很燙,還是沒啥用,不小心按太用力後輪還會打滑

另外,下坡煞車對煞車皮的損耗滿大的,皮和框的溫度也很容易飆高
所以,有按煞車就必須看到效果,也就是車速能有效的降下來
一整路輕輕的含住,讓煞車皮一直去輕輕的摩擦輪框,對於降速毫無幫助,
只會不斷提升溫度,增加煞車失能的危險,實為不智之舉
沒有誤會,別模糊焦點!

只不是利用別人發言另闢戰場,我根本不在乎這長篇大論到底是什麼,我根本沒看!

請回到先前的討論!

謝謝!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