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DD0808 wrote:以上才是你要追求的!!連須抽車幾公里~感覺意義不大....你可以抽車三公里但時間沒有縮短速度沒有增加功率沒有提升所以我會覺得就算你能抽車10公里也是沒有用.... 一路看下來最中肯的就是這段。
vul4 wrote:不過喝可樂對騎車有些幫助呢攝取適量的咖啡因,有助於提升騎車時耐力而且直接灌CO2到體內對解決換氣過度也有些幫助加上裡面糖分很多所以可以快速補充醣質 可樂被很多車隊視為正規的補給品(某些職業車隊禁止車手吃巧克力喔),的確是因為他的 GI 值很高,另外當然是因為文化因素啦 ^_^。但是我不行,因為我屬於容易脫水的體質。(哎呀我吃個火鍋都可以流 100ml 的汗...)曾經一次去爬山,很小心的不斷補水,就怕自己脫水,結果到了山頂休息才喝半瓶可樂,馬上脫水...
Silkworm wrote:哈~連續數十公里,是在講什麼笑話!太歡樂了這玩意兒 一點都不好笑,今年EMA團練的時候就有人坐管斷掉,一路抽車抽幾十公里回家...當然這段路他是騎的痛不欲生,雖然強度不高、速度不快,但完全是煎熬 >"<。
其實我暗戀你整整兩個年頭 wrote:抽車時(或者跑步時),上半身真的是可以完全不動(上下起伏)嗎? 就意識上的感覺是如此,但就外在看當然是會動的。抽車,事實上完全不是自行車訓練的常見課題之一,不妨去參照各大訓練手冊及大咖教練們的網誌,從來沒在教抽車的...在功率呈現的意義上,抽車的必要性在於:能快速的將強度拉高這手段用在"攻擊"、"衝線"、"以及瞬間加速(有時為了追趕集團,有時為了在計時賽中快速將速度拉上去)"但很少選手會專門練這個:例如課表寫"抽車5min X 3趟<----這種項目太少見了....所以如果是休閒車友,抽車正如前面大大講的:耍帥(觀賞)的意義大於實質作用 ^_^。認真在練的大概不用多說,或多或少都有掌握到一些技巧,簡單來說,抽車跟坐著一樣,要盡量避免"頓點"。
sd5sd6 wrote:http://www...(恕刪) 這看起來比較像 Hill Sprint (上坡衝刺),手段的確是抽車沒錯。(通常在練坡的時候都是最末段的強度要最高,最忌諱的就是還沒到坡頂就沒膏)因為壯哥算是比較重的,單體肌肉的收縮負擔要比瘦子(康康)他們來的大,所以適度的抽車很有幫助。
Lanxlot5475 wrote:就意識上的感覺是如此...(恕刪) 可是感覺抽車抽得好不好、有沒有效率,差很多耶像我只能低頻穩定的抽,高頻的抽我抽沒幾下就亂掉了所以我無法在高速時執行高頻的抽車 (像衝線那樣)高速時無法再加速很吃虧,只有被甩開的份
Stallings wrote:可是感覺抽車抽得好不...(恕刪) 那個就練車的時候多摸索一下,看看高手的動作揣摩看看通常不會差很多。事實上職業車手的抽車動作每個都不太一樣,所以這個沒有標準或範本。看Contador抽車跟Schleck抽車完全是不同的兩回事。要自己摸索囉。但是前提,平路加速追趕的抽車,最好是握下把,才不會自相矛盾(站姿加大風阻同時加大功率 = 速度沒有提升,不是很沒意義嗎?)。爬坡的加速抽車就不用下把,因為那單純只是追求大功率,速度通常不會超過30...(4%以上的爬坡用30KPH是件很驚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