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TING幾何我沒有深入研究過計時車FITTING 所以姑且不論
但是測面看起來你的頭管跟龍頭這一個區塊真的看得我膽顫心驚
如果我們先忽略你超小的輪徑單看車架這塊 這車等於是一台頭管爆炸小的車
而你的前叉呈現一個完全沒有裁多少還用了很多墊圈向上安裝的組裝方式
請注意大車的錐狀頭管或是砂漏型設計 除了空氣力學以外 更重要是都有強度上的提升
10公分的頭管+5公分墊圈 跟 14公分頭管+1公分墊圈在強度上是200%兩碼子事情
另外你的計時把單靠一個正面鎖固的龍頭安裝在其上方 等於所有的支撐都靠那根龍頭 還有那前叉
你可以看一下一般計時車的龍頭總成 那個龍頭設計的有多強壯多粗大
計實車龍頭多半整合到頭管是為了空氣力學 但是強壯是所有品牌車種都共同的
我不確定你這台車的廠商(或是這龍頭廠商)是否對他們家的產品強度如此有信心 讓你這樣使用
但是我卻定一件事情就是要是他斷掉了 你應該無法取得任何廠商的賠償.....
至於車架五通強度
我覺得一台車做的再好 上管被裁斷靠一個摺疊盒鎖起來 然後幾乎沒有下管支撐的設計
這樣的車子你應該叫誰去設計都很難要求他有所謂的強度 因為他最大的賣點是"摺疊" 不是嗎?
加油 安全第一
歡迎到我的網站看看!!https://www.flickr.com/photos/gemini_wu/
geminirie wrote:
DIY的精神跟樂趣的確是很有意義 但是安全性還是最大建議...(恕刪)
中肯, 原本小折的承載重量分佈是 80~70%左右在座管 20%左右在頭管
原來的設計理念就是要 「舒適騎乘」。

上圖顯示你的座姿
正常頭管受力應該為垂直向下(綠色), 但是你加長把立 又加裝休息把,延長「槓杆力臂」。
改裝座墊令你身體過度前傾 (黃色), 加上原本向下的力 (綠色) ,在頭管上形成了兩道力 (藍色)
形成最終的合力 (紅色)

前叉上管大概能承受所有力道而不被破壞, 但車架上的焊點明顯沒有加強 應力大概集中該處。最終形成撕裂
承blockquote兄所言 : 安全第一
玩玩就好, 小心別玩出禍

自由輕鬆的活著
內文搜尋

X